殚精竭虑为民生
一食一药总关情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是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食品药品安全高度关注,情之所系,心之所牵,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既反映了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对食品药品安全的严格要求,又体现出党中央对食品药品安全向好的殷殷期望。
以人民为中心 保障“舌尖安全”
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庆丰包子铺月坛店,他不仅亲自点餐,而且询问店铺经理:“食品原料是从哪里进来的?安全有没有保障?”经理用手机向习近平展示了一组庆丰包子在顺义原料加工厂的照片,称店里的原料从农田到餐桌都是安全有保障的。看到照片后,习近平说:“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群众要吃得放心,这是我最关心的。”
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乘车从遵义前往贵阳考察。在久长服务区的一家小超市,习近平拿起一包“沙琪玛”,询问服务员保质期。服务员说有10个月。超市外有两处食品摊,习近平又走过去,指着米黄粑、鸭脖子,认真地了解有关情况。
“让祖国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我一直很重视!”2017年1月24日,正是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张家口旗帜婴儿乳品股份有限公司时表达了他对食品安全问题深切的关注。
孩子喝奶粉,百姓下馆子,超市销售小食品,看似“小”事儿,实则比天大。在201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讲:“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又提出食品药品安全是公共安全问题的重要论断。
将保障食品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结合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作出的重要论断,反映了党中央对食品安全这个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问题的关切,更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着力解决群众关切的奶瓶子、菜篮子、下馆子等问题,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经过生产许可体系检查、日常监管、监督抽检等多环节的严格监管,我国市场上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食品安全程度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加强源头治理,严格把好食用农产品安全关,深入推动“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推行“明厨亮灶”,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看笑脸就餐”已成为百姓外出就餐的习惯行为······
遵循“四个最严” 构建全程监管
“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提“四个最严”的要求。之后,他反复强调要把“四个最严”落到实处。“四个最严”的要求直面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回应了群众的热切期盼,自提出以来,已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工作,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把“四个最严”贯穿到监管每一个环节。坚持最严谨的标准,不断完善法规标准,出台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药品管理法》,积极推动配套规章制度出台,推动地方立法,完善食品药品标准体系。坚持最严格的监管,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科学管控,严格监管研发、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着力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坚持最严厉的处罚,坚决遏制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严惩重处”逐渐成为治理常态。2013年~2016年,查处食品案件80余万件,查处药品和医疗器械违法案件50余万件,违法犯罪多发势头得到遏制。坚持最严肃的问责,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切实依法履职尽责,落实党政同责,落实“四有两责”,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以创新促发展 将改革进行到底
2017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会议指出,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和创新发展,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
此文件即将正式发布,将药品医疗器械改革进一步推向纵深,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难以估量的意义。
革故鼎新行不辍,桃李无言迎春风。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对药品医疗器械改革创新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2015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全面拉开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的改革大幕。截至目前,改革进展顺利,持续向纵深推进。改革取消、下放和调整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评审批流程,进一步创新药品审评机制,重建科学高效的药品审评审批体系,基本解决注册申请积压,发布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和《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加强了医疗器械审评体系建设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和监督抽查。
党的十八大以来,神州大地迎来一场改革的东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内容。
2015年10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取消了部分前置审批材料核查等收费,实行一企一证。同一天,新版《食品经营许可证》正式启用,将食品流通许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合并为食品经营许可证,简化审批流程和条件,便利大众创业。
促全社会合力 构建共治共享格局
2015年5月,中央政治局就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加强安全公益宣传,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情绪,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维护公共安全。
信息公开是对消费者最好的保护,是对违法者最大的震慑,是对执法者最有利的约束,是对社会舆论最主动的引导,也是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最大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食品药品信息公开制定了严格的制度,明确了信息发布的内容、责任部门、发布时限。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推进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提高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透明度。依法及时公布食品药品抽检信息,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强化震慑警示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监管部门、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共同行动,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全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连续多年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等宣传活动,媒体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公众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企业坚守尚德守法道德底线,自觉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健全全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每一道产品质量关。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积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和科普知识宣传,积极辟谣,弘扬尚德守法正能量。群众广泛参与食品安全社会治理,用科学知识和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党的十八大以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经过全国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的努力,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得到有效保障。
文/中国医药报记者 刘云涛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