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天通,缩万里于咫尺。

——前言

在谍战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滴答滴答”的发报声,急促有力却又扣人心弦。此时的旧上海,恰是黎明前的黑暗,波诡云谲,危机四伏,早已是一片血雨腥风。

地下情报员“李侠”奉命潜伏,通过电台传递红色情报,与敌人斗智斗勇,展开了一幕幕险象环生的生死较量……

绝地天通_绝地通天比喻什么_绝地通天小说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剧中“李侠”的原型之一,即我国著名的无线电专家曹仲渊。

在解放战争之渡江战役中,曹仲渊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向延安传递的国民党绝密信息《长江防务计划》,对于此役的胜利,可谓功不可没。

绝地通天比喻什么_绝地天通_绝地通天小说

曹仲渊(1892—1972)

曹仲渊,名肃,浙江省玉环县坎门镇前街人,无线电专家。毕业于南京海军雷电学校无线电专科。公费留学赴英国马可尼无线电专科学校深造,回国后在上海开设大华无线电公司,任董事长兼总工程师。生平亦曾任黄埔军校无线电高级班上校教官及上海航务学院总务长诸职。

旧时,很多政治言论宣传、情报传递都是通过无线电台。因此,作为国内无线电学的先锋人物,又曾任职黄埔军校无线电高级班上校教官,曹仲渊自然与政治有着情丝万缕的交集。

而且,曹仲渊很早就接触了马列主义,他在英国马可尼无线电专科学校深造后,回国创办了大华无线电公司,就常以此为掩护,作为秘密联络点,积极为共产党奔走。

抗日战争爆发后,曹仲渊坚决与民族同仇敌忾,将公司内迁至江西,誓要抗日到底。殊不料,恼羞成怒的日寇将他以“抗日分子”罪名逮捕入狱,并屡遭严刑拷打。然而,在敌人的淫威面前,曹仲渊并没有丝毫屈服。

除了民族气节之高,曹仲渊对名利之淡泊,亦是令人折服。当时,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多次请其出任南京海军总司令部电工处上校处长一职,都被他婉拒谢绝。最后,还是在多位共产党员的劝说之下,为了日后革命工作的需要,他才勉为其难答应的。

曹仲渊对抗战胜利后,西沙群岛的收复也曾作出过贡献。

绝地通天比喻什么_绝地天通_绝地通天小说

曹仲渊(右一)与家人合影

曹仲渊的朋友圈亦是十分广泛,如政治、教育、艺术、科学等领域名流,均多有交契。这一点,由其收录珍藏的一本多位友人题辞的书画册,足可窥见。

绝地通天比喻什么_绝地通天小说_绝地天通

陈独秀、太虚法师、陶行知、马相伯、钱振锽、马君武、马占山、李济深、叶恭绰、欧阳予倩、马公愚、李宗仁、白崇禧、王济远、江小鹣、梅兰芳、黄绍竑、张充仁等 致曹仲渊书画题辞册

纸本册页(共一百四十九页)

1929至1949年作

20×16cm(册)

诗文著录:

1.《陶行知文集》p478,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 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

2.《行知诗歌集》p79、80,陶行知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

3.《陶行知全集》第四卷p27,金成林编,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

说明:曹仲渊上款。

此册书写时间从1929至1949年,贯穿了曹仲渊的前半生,题辞者计有150位,皆是大名鼎鼎的各界重量级人物。此不仅为中国早期科学交游之见证,更可谓是科学界与文艺界、教育界、政坛风云之完美结合,而且题辞名人之多,涵盖范围之广,甚为罕见,非常珍贵难得。

其中部分为西文书就,作者是曹仲渊留学海外之师友。

中文题辞者具体包括陈独秀、陶行知、太虚法师、马君武、马相伯、梅兰芳、欧阳予倩、马占山、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朱庆澜、马公愚、叶恭绰、钱振锽、钱化佛、王济远、江小鹣、郑岳、张充仁、李任仁、王造时、邹鲁、林云陔、黄旭初、李石岑、萨镇冰、柏文蔚、彭述之、郑漪娜、陆幼刚、林鹏侠、洪士豪、高玉柱、林志烜、陈新民、谢道朋、胡刚复、胡敦复、程演生、王独清、能修、杜荀若、郑玉书、杨德昭、刘纪文、朱其清、张孟才、潘宜之、李昌兴、李国士、许德臣、李国英、罗廷光、吴天鹤、沈家彝、郭云观、黄琬、伍连德、徐朗西、何元、程时煃、陈彬龢、薛德焴、郑贞文、姜琦、雷通羣、李大超、程霖生、林献炘、盘珠祁、潘懋勋等。

其中政界名人,如陈独秀、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马占山等,皆是耳熟能详。陈独秀为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宗仁是国民党“桂系”领袖,还曾任“代总统”,白崇禧作为军阀“新桂系”代表人物,有着“小诸葛”之称,李济深则是著名民主人士和爱国将领,而马占山虽出身绿林,却是当之无愧的“抗日英雄”。

这些政治名人背后几乎是半部中国近现代史,虽然立场派系各有不同,其题辞却能够集于一册,确是不易。

绝地通天比喻什么_绝地通天小说_绝地天通

陈独秀

陈独秀题写的“绝地天通”,是曹仲渊对无线电学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之最好注解。封建时期,国人思维僵化排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才“民智渐开”,对于科学的认识慢慢回归理性,而此时全球无线电学亦是刚刚兴起不久。曹仲渊作为国内无线电学的先驱人物,积极探索,并创办无线电公司,又发表多篇相关研究,极大的促进了旧中国广播学的发展。

绝地通天比喻什么_绝地通天小说_绝地天通

李宗仁、白崇禧

李宗仁题写的“科学万能”,亦是对曹仲渊的最大肯定,无线电学之效用诚可谓“千里一堂,瞬息万里”;而白崇禧题写“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则是曹仲渊不为名利的真实写照。

绝地通天小说_绝地通天比喻什么_绝地天通

李济深、马占山

李济深题写的“无远弗届”与陈独秀之“绝地天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无线电学的科技发展,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桎梏,当真如马占山所言“妙夺天工”。

教育界的名流也是群英荟萃,如陶行知、马相伯、马君武等,曹仲渊也曾任黄埔军校无线电高级班上校教官,多次言及无线广播的教育功能。

绝地通天比喻什么_绝地天通_绝地通天小说

陶行知

陶行知所题之“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有多次出版,如《陶行知文集》、《行知诗歌集》、《陶行知全集》等。

曹仲渊曾就读于上海南洋中学,据笔者查阅校史所载,来南洋学校演讲的名流甚多,除了曹仲渊本人外,马相伯、马君武、太虚法师等也名列其中。

绝地天通_绝地通天比喻什么_绝地通天小说

太虚

太虚法师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其题赠“圆音普演”四字,寓意广阔深远。“圆音”一词是佛教语,即佛说法之音。

册中太虚法师题辞作于庐山,而曹仲渊曾在致太虚信中谈到于庐山把晤,或许此即该次会面而作。

曹仲渊曾任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长,而题辞中的萨镇冰早年也奉民国政府之召出任该职。

绝地通天小说_绝地天通_绝地通天比喻什么

萨镇冰

萨镇冰出身福建福州,先后担任过清朝的海军统制、民国海军总长等重要军职,还曾代理过国务总理。题册中有一张曹仲渊1935年于福州仓前山所拍摄的全家福,未知册中萨镇冰所题是否为该时期。

绝地通天比喻什么_绝地天通_绝地通天小说

曹仲渊(左二)自题全家福 摄于福州仓前山

此外,教育家郑贞文亦是福建福州人(长乐县),长期任职福建省教育厅厅长。

绝地通天小说_绝地天通_绝地通天比喻什么

郑贞文

册中文艺界的题辞者,也是大家云集,如梅兰芳、欧阳予倩、叶恭绰、张充仁等。

绝地通天小说_绝地天通_绝地通天比喻什么

梅兰芳

欧阳予倩与梅兰芳齐名,其对中国民族戏曲有很深的造诣,所导演的话剧也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曾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联第一届常委和第二、三届副主席等职。

绝地通天比喻什么_绝地天通_绝地通天小说

欧阳予倩

上文提及曹仲渊曾出版多篇无线电学相关研究,其中包括无线电学专著《马尼可传》,此书的题名者即叶恭绰。

绝地通天比喻什么_绝地天通_绝地通天小说

《马尼可》曹仲渊著

由此可见,叶曹二人交游匪浅,所以题册中有叶恭绰的题辞也是情理之中。

绝地天通_绝地通天比喻什么_绝地通天小说

叶恭绰

曹仲渊以无线电学“科学救国”,生物学家马心仪也以此语相赠,契合之至。

绝地通天比喻什么_绝地通天小说_绝地天通

马心仪

公共卫生学家,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的主要筹办者伍连德博士,亦在题辞者之列。其为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

绝地通天小说_绝地天通_绝地通天比喻什么

伍连德

而册中以西文写就的题辞系曹氏留学海外之师友,应当不乏西方科学界名流,笔者不识德文(曹仲渊曾在德国柏林德力风根工厂及罗伦茨工厂实习),此处不再赘述。

另有郭云观、潘宜之等人题辞,其中郭云观亦是出生于浙江玉环,曹仲渊是继郭云观之后玉环县第二个出洋留学之人。1935年全国六学术团体联合年会召开,曹仲渊曾致信邀请友人与会,与潘宜之所作题辞相合,马君武亦有参加此会议。

曹仲渊曾言:盖集邮之难,不在博采穷搜,夸多斗富,而在精选慎择……诸收藏典藉,但侈陈卷帙之富……虽充栋汗牛,亦何足取。

从集邮一说即可见,曹仲渊对于收藏向来宁缺毋滥,而此题册竟能汇集一百多位中外各界名士的精品墨宝,确实罕见,意义非凡,可珍可宝。

文革时期,已逾古稀的曹仲渊,受到了严格管制,却仍旧顶住压力继续潜心著作,完成了一部三十多万字的《欧洲无线电发明史》,将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无线电学事业。

笔者尝想,老一辈人为新中国的付出,值得后人永远铭记致敬。

参考资料:

今日玉环:玉环历史人物——无线电专家曹仲渊

今日玉环:曹仲渊与抗战后西沙群岛收复

——END——

观书时自得新解,作事便应同古人

文:林妹妹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