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半50斤,三岁60斤,三岁多70斤……最近,一个3岁多的“小网红”佩琪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因为她的体重实在太夸张了。

佩琪的视频经常带有“食量惊人”“几秒吃完”等标签,常吃的食物也多为汉堡、炸鸡、可乐、泡面等高热量食品,最近更是“马上要突破100斤”……

从健康角度而言,“肉嘟嘟”到底是可爱还是可怕?嘉兴市妇保院儿保科科长李晶为我们带来专业分析。

家长眼里的“胖嘟嘟”其实已经偏胖了

三岁70斤,佩琪偏胖了多少?根据儿童正常体重的一个常用计算公式:年龄2~12岁儿童标准体重=年龄(岁)×2+8kg。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得出,三岁的小佩琪正常的体重应该是:3×2+8=14kg。也就是28斤左右,70斤已经是正常体重的2.5倍。

如果没有概念,可以想象一下一个250斤的成人,有多可怕!

事实上,即使没有小佩琪那么夸张,现实中很多孩子也是超重的。

“‘肉嘟嘟,真可爱’是很多家长喜欢夸宝宝的话,但其实这样并不健康。”嘉兴市妇保院儿保科科长李晶告诉记者,目前,新生入幼体检正在进行中,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是根据往年体检情况来看,预计超重孩子不在少数。去年,南湖区、经开区的9681名小朋友中,有1160人超重,245人轻度肥胖,92人中度肥胖,大约每8个孩子里就有1个超重。

“很多家长眼里孩子’肉嘟嘟’的可爱的身材,在我们医生眼里是偏胖的。”李晶表示,孩子肥胖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例如呼吸问题,循环、消化、内分泌、免疫系统等疾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等等,还容易引起性早熟、性发育不良。

浙大儿院曾接诊过一个重度肥胖的孩子,高血压引起脑中风,抽搐并导致偏瘫,情况十分危险,所幸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抢救了回来;还有一个一个4岁7个月大的孩子,腰围95公分,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5,属于重度肥胖,不仅有各种肥胖引起的代谢性疾病,还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幸睡梦中突然去世。

今年,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家都宅在家里,很多孩子都不约而同地长胖了。李晶介绍,暑假这段时间,来市妇保院儿保科咨询就诊的孩子不在少数,“不能因为孩子小,就让他胖,一旦发现肥胖的苗头,就应加以重视。”

孩子为什么会肥胖?

孩子为什么会肥胖?

李晶表示,遗传、育儿方式和儿童膳食结构等的改变,不科学的喂养方式是主因。

”父母一方有肥胖的,或者双方均有肥胖的,均明显增加孩子肥胖的风险。”李晶说,“遗传是一大因素,父母两人中有一个肥胖的,孩子肥胖发生率为40%—50%,双方均肥胖的,后代发生肥胖者高达70%—80%。”

其次,进食过多、营养过剩也是一大因素。“肥胖的孩子往往摄入大量高脂肪、高糖分、高热量的食物。比如油炸食品、洋快餐、巧克力、碳酸饮料、甜品等,也就是俗称的垃圾食品。”

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运动过少也是引起孩子肥胖的重要原因。“越胖的孩子越喜欢吃荤菜,不爱吃蔬菜,吃饭快、狼吞虎咽。随着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多,孩子容易长时间静坐,得不到足够的运动。”李晶表示,家长需要改变一下传统观念,“中国传统观念胖就是可爱,就是健康,能吃就是福,事实上,肥胖对孩子有害无益。”

李晶表示,人有三个时期容易长胖,人体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主要在出生后第一年、学龄前和青春期三个阶段。若在这三个时期内摄入营养过多,即可引起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导致肥胖。

“小时候体重有问题的孩子,在成年后也会更容易出现体重问题。”李晶主介绍说,从随访情况来看,医院接诊过的不少肥胖孩子,长大后仍然面临体重管理问题。

记者也了解到,有研究数据表明,10%-20%的肥胖婴儿将成为肥胖儿童,40%的肥胖儿童将成为肥胖青少年,75%-80%的肥胖青少年将成为肥胖成人。同时,肥胖时间越长,肥胖程度越重,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越大。因此,重视肥胖要从婴幼儿期开始,尽早对小儿肥胖进行干预。

告别“小胖墩”

关键看家长

如何知道孩子是否肥胖?

有一种简单实用的办法就是:腰围>身高*0.5。如果超过这个数值就为肥胖。如果要进行精确的判断,需要用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身高(长)别体重或体块指数(BMI)进行对比,这需要查阅参考标准。

怎样才能帮孩子摆脱肥胖,告别小胖墩?

李晶表示,关键还是在于家长。“学龄前孩子太小,无法自我约束,所以还是要看家长是否重视。而且,减肥并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如果家长中途坚持不下去,那就意味着失败。”

告别肥胖,家长首先要对孩子进行行为矫正。要让孩子和家长知道肥胖的危害和控制饮食的必要性,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改掉睡前进食的习惯,比如夜宵。“父母应积极参与孩子饮食结构的改变和运动,鼓励和支持孩子养成健康的习惯。”

其次, 调整饮食结构。控制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以减少过多的热量摄入;减少过多的主食,选择体积大而热能低的食物,如含有膳食纤维较多的蔬菜,甜度低的水果,脂肪低的瘦肉;选择优质蛋白,保证摄入生长发育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如肉、蛋、奶、豆制品等。

此外,还要养成有规律的运动习惯。根据 WHO发布的《5岁以下儿童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指南》中指出:3-4岁儿童需要每天至少保证180分钟各种不同类型的身体活动,其中至少60分钟为中等到高强度的运动,多多益善。身体受限时间每次不超过1小时(例如坐在婴儿车里),久坐的屏幕时间应当控制在1小时以内,越少越好;当孩子坐着时,鼓励家长通过阅读和讲故事的方式与孩子一起互动。

李晶建议,学龄前肥胖的孩子最好通过有氧运动控制肥胖,可以选择全身性、趣味性、孩子喜欢和能长时间坚持的运动方式,如球类、跳绳、踢毽子等(近期建议选择室内活动)。家长可以通过监测心率脉搏,掌握安全的运动量,如学龄前孩子适宜的最大运动量,心率一般为130次每分钟左右。

“最初可以以体重不增加为目标,随着身高的增长使肥胖程度减轻并得以控制。”李晶建议,即使家里没有小胖墩,家长也可以定期记录孩子的升高、体重数据,通过生长曲线观察孩子的成长发育动态。“预防肥胖从小做起,希望家长和孩子共同行动起来。”

南湖晚报

via.南湖晚报记者 施兰 通讯员 张绩

医学技术指导:嘉兴市妇保院儿保科科长李晶

本期新媒体编辑 徐宇洁

南湖晚报原创内容,如要转载,须经本报书面同意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