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在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后,能否再用10年左右时间使中等收入群体数量翻一番?”9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2019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发言时建议。他还认为历史经验证明“杀富济贫”并不能缩小收入差距,而是应该致力于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
新华社照片,和田(新疆),2019年9月6日 脱贫路上最美的笑脸。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地理环境闭塞,当地农民缺乏外出务工渠道,收入处于较低水平。今年,麦提托合提·艾克木夫妻俩一同在一家服装公司就业,成为产业工人,两人每月收入共5000元左右。 新华社发
建议用10年左右时间
使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倍增
据国家统计局的标准,中等收入群体即是指三口之家一年的收入在10万—50万元人民币之间。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目前大概有30%的人口,即4亿人属于中等收入群体。
刘世锦建议,在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后,能否再用10年左右时间使中等收入群体数量翻一番,从目前的4亿人达到8亿—9亿人,从而使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占到总人口60%?
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这一目标的提出主要归结于两大原因。刘世锦指出,一是中国经济下一步增长的动力大部分应该来自于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最近几年有一个说法,中国还有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5亿人没有蹲上马桶。如果这部分人的收入水平能够提升的话,将会成为中国下一步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刘世锦说。
二是根据国际经验,只有达到中等收入群体占到一半以上以后,社会才能真正的稳定下来。刘世锦举例道,巴西、阿根廷、菲律宾等所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因为严重的两极分化增长到一定阶段以后,很难进入高收入阶段;即使高收入经济体也会存在问题,例如欧洲民粹主义的兴起,这实际与社会收入分配结构偏离、收入差距拉大有很大的关系。
“杀富济贫”不能解决问题
应打破垄断推动要素市场改革
如何来缩小差距?刘世锦认为历史经验证明“杀富济贫”,即把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分给低收入阶层,并不能解决问题,而是应该致力于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
刘世锦特别指出有三个方面需要强调。第一,进一步打破垄断,推动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要素市场的改革,把中国各个方面的增长活力进一步焕发出来。给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低收入阶层能够有更多就业创业的机会。
具体来看要关注两方面,即目前在能源、交通、电讯、金融等基础领域存在的不同程度的行为性垄断以及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我以为中国下一步最重要的一个增长点就是城乡结合部,就是乡村怎么变成城镇,应该是城乡共建。”
第二,进一步筑牢社会的基本安全。比如提高社保、医疗、就业等保障体系的全国流通性,这样有利于劳动者的流动。“我们要进行一些社会改革,使整个劳动者流动性能够进一步提升。”
第三,通过加强职业培训等方式,提升人力资本。全球化、技术进步等会引起劳动岗位发生很大的变化,一些工种可能会消失。刘世锦认为,目前美国和欧洲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怎样通过人力资本的培育,使劳动力市场更具有活力、流动性、韧性,这是中国下一步更需要关注的问题。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马嘉璐 记者卜羽勤 发自北京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