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有此一段描述:
郭靖与黄蓉夜探赵王府,偶见一群乞丐在赵王府中劫掠金银,他们将这些财物带走,用以救济贫困的百姓。郭靖与黄蓉暗中观察,只见那些乞丐身手矫健,行动迅速,显然是江湖上的好汉。
一名乞丐首领高声喝道:“赵王狗贼,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今日我等便来取他些金银,分给穷苦百姓!”言罢,众乞丐齐声欢呼,将金银珠宝搬上马车,疾驰而去。
武侠世界中,大侠们“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是肩头大任,无可推脱。在侠的观念里,劫富济贫是常有的行为。
在《天道》中,丁元英看到王庙村很多人娶不到媳妇,就想了一个“杀富济贫”的办法,帮他们挣钱。
那“杀富济贫”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古人杀富济贫,非一时之怒,亦非一己之私,乃为世道所迫,民心所向。在他们看来,天下之势,犹如江河之水,浩浩荡荡,不可遏止,但也应有公理和天道。然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富者聚敛无厌,贫者食不果腹,此乃社会之痼疾,亦为民心所不平。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贫富如此悬殊。富者挥金如土,穷者衣不蔽体,此情此景,岂不痛哉!故古人有杀富济贫之举,非为图一时之快,实乃欲以此警醒世人,唤起良知,使富者知收敛,贫者得温饱。
然杀富济贫之举,亦有其弊。夫法者,定国之本,保民之权。杀富济贫,虽能解一时之困,但终非长久之计。若以暴制暴,以恶惩恶,则社会将陷入无序之境,民不聊生。故古人虽有此举,亦非推崇之道。
那么“杀富济贫”合理之处究竟几何呢?
薛兆丰在《经济学通识》中有过这样的阐述:
贫与富未必有关联。除了抢劫和征税等短暂效应外,贫穷和富裕并非总是因果相关的。社会中的少部分财富,是来自于自然界并且可直接享用的,比如山鸡、野果、阳光和空气;但大部分则源自于技术和制度创新,并以无中生有的方式创造出来,比如汽车、轮船、电影和软件。纵观全球,有些地区一贫如洗,有些地区则灯红酒绿,其间的差异绝大部分是技术和制度创新造成的。
也就是说,穷人往往不是富人的牺牲品,而富人也往往没有亏欠穷人。
更重要的是,观念的力量是惊人的。人类因荒诞观念而招致的伤亡,包括战争、政治清洗、宗教迫害、计划经济导致的饥荒等,往往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伤亡不相上下。令人深思的是,打着善意的旗号所犯下的罪行,也往往比明目张胆的犯罪造成的破坏更深重。在美国“9·11”事件中,恐怖主义者公然地杀死了三千人,而以美好愿望为诱因而引发的战争或饥荒,则可以造成数以千万计的伤亡和病残。
由此看来,劫富济贫应该是针对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贫”“富”才有价值,否则劫强济弱、劫贵济贱、劫豪济微、劫盛济衰、劫丰济欠、劫显济隐、劫骄济谦、劫奢济俭、劫骄济朴、劫盈济虚……便都可以成立了。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