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_醉翁亭记_醉翁亭记读后感

置 顶 我 | 为 你 烧 水 ,给 你 煮 茶

醉翁亭记读后感_醉翁_醉翁亭记

有这么一个人。

他的一枝笔,让朝堂不正之人,闻风丧胆。

他的一首词,让闺中待嫁女子,无限柔情。

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实在精彩。

几次被贬,几次遭人陷害,名誉尽毁,

却次次峰回路转。

他是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政坛、文坛里的风云

人物。

他超能写,写诗八百余首;词两百多首;

散文、辞赋五百多篇。

没错,他就是《醉翁亭记》里的“醉翁先生”。

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位茶道品鉴家。

他总结了品茶“五美”,将茶喝的更加高级,

更加有境界。

他和茶的故事,传达出了人生的另一种况味。

“品茶五美”的发明者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题滁州醉翁亭》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士,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四十岁那年,他写下了《醉翁亭记》。

醉翁_醉翁亭记读后感_醉翁亭记

这一年,他遭人陷害,成了桃色绯闻事件中的男主角。

一盆脏水,让他百口莫辩,最终被贬滁州。

不甘羞辱,他只想远离世间繁华。

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醉翁亭记》。他将自己取号“醉翁”,一个喝醉的老头子。

他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欧阳修也爱喝茶。

他喝的讲究。“品茶五美”,就是他老人家发明的。

“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嘉。”

甘甜的泉水、洁净的茶器、好的天气、有缘分的嘉客,配上好茶,方为一桩美事。

对于泉水的选择,他也颇有一番见地。

他认真分析了唐朝传下来的鉴水文章,通过研究,写了一篇《浮槎山水记》。

醉翁_醉翁亭记读后感_醉翁亭记

他认为,张又新的《煎茶水记》中将水分为二十个等级,这违背了陆羽在《茶经》中关于水的鉴别原则,不足为信。

“羽之论水,恶汀浸而喜泉流,故井取多汲者,江虽云流,然众水杂聚,故次于山水,惟此说近物理云。”

对辨水之论,他做了这样一番比较公正的结论。

被贬之余,有茶相伴

欧阳修非常聪明,喜欢读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小时候,随母亲居住在湖北随州,因家里清贫,常常借别人家的书来读。

十几岁时,他的好朋李尧辅,在家中的废纸篓中捡到了一部残缺不全的韩愈文集。

欧阳修像是捡着了宝贝。从此,他被韩愈浑厚奔放的文风所折服,一生视韩愈为偶像。

醉翁亭记读后感_醉翁亭记_醉翁

宋仁宗天圣七年,他参加考试,连中三元,最后以进士身份迈向仕途。

那年,他仅二十出头。

然鹅,世事无常。

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范仲淹弹劾宰相吕夷简,结果被贬饶州。

对范仲淹早已仰慕许久的欧阳修,不怕死的站了出来,他以一封《与高司谏书》的公开信,得罪了当时的谏官高若讷。

结果,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这一年,他三十岁。

醉翁亭记读后感_醉翁亭记_醉翁

被贬的欧阳修,爱上了茶。

他写一篇《夷陵县至喜堂记》,文中写到:“夷陵风俗朴野,少盗争,而令之日食有稻与鱼,又有桔柚茶笋四时之味,江山秀美,而邑居缮完,无不可爱。”

湖北宜昌,产茶历史悠久,也曾出过不少名茶。

欧阳修虽然被贬于此,有茶相伴的人生,他一样自得其乐。

他的慧眼发现了双井茶

双井茶,是北宋时期洪州分宁县(今江西修水县)城西双井一带产的一种茶。

因当时建安茶名气太大,因此,它基本上不为世人所知。

但是,欧阳修有一双发现好茶的眼睛。

他在《归田录》里写道:“腊茶出于褔建,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第一。自景佑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十数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

他在自己的茶席上,给茶友梅圣俞分享了这款茶,赢得了一片赞誉。

醉翁亭记_醉翁亭记读后感_醉翁

晚年,辞官退隐的欧阳修,又一次喝到了双井茶。

茶还是当年的茶,不同的是,它已经名声大震。

而经历了世事沧桑的欧阳修,已是两鬓斑白。

他细品之下,不觉世态炎凉,人情淡薄,挥洒之余,写了这首《双井茶》诗。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

宝云日铸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

“争新弃旧世人情”——简单的几个字,以咏茗喻人,生生道出了他心中的那一股耿耿之气。

慧眼识出爱茶人苏轼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五十一岁的欧阳修,已经成为了文坛界的一代宗师。

这一年,他受命主持科举考试,为国家选拔人才。

醉翁亭记_醉翁亭记读后感_醉翁

在众多考生中,他一双慧眼,将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从中选出,为他打开了一道仕途的大门。

这个小伙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 ,我国文化史上神一般存在的。

也是个正经爱茶人。

他俩相差30岁,却惺惺相惜,亦师亦友。

欧阳修辞官归隐时,很多人对他放弃高位的做法不理解。只有苏轼,二话不说,洋洋洒洒写信祝贺,说他是一个有智慧、有勇气的人。

欧阳修的晚年,苏轼还陪他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醉翁_醉翁亭记读后感_醉翁亭记

苏轼也是一位爱茶人,比老师欧阳修还要爱茶。

他睡前睡起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馀齿颊带茶香。”

晚间工作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乞取摩尼照浊水,共看落月金盆倾。”

创作诗文要喝茶:“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

就连做梦也是在喝茶:“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

醉翁亭记读后感_醉翁亭记_醉翁

是怎样的磁场力,让这两位文坛界的牛人相遇,相知、相惜?

除了文人间的惺惺相惜外,还有,就是属于爱茶人之间那份共鸣吧。

跑去茶园里 看茶怎么发芽

欧阳修的一生,处处被贬,到处做官。

他不管走到哪里,都可以给自己找个合适的位置,来寄托自己无处安放的孤寂内心。

醉翁亭记读后感_醉翁_醉翁亭记

►欧阳祠

他在扬州做官的时候,亲自跑到茶园里去看春茶发芽。

“忆昔尝修守臣职,先春自探两旗开。”

他还当茶农,亲手种茶叶。自己品茗还不算,顺道还给皇帝“快递”一些。

他有一个非常要好的茶友梅尧臣,他俩的茶缘很深。

互赠茶诗,彼此有好茶还要给对方快递一些。

喝完,要写信告诉对方,喝这个茶之后的感受,彼此交流一下心得体会。

醉翁_醉翁亭记读后感_醉翁亭记

他喜欢没事的时候,亲自烹茶。他给梅尧臣的诗中写到:“亲烹屡酌不知厌,自谓此乐真无涯。”

哦,他还是一个点茶高手,“停匙侧盏试水路,拭目向空看乳花。”

梅尧臣被他的这种品茶水平折服,回赠一首诗:“欧阳翰林最识别,品第高下无欹斜”。

繁华散尽,惟好饮茶

二十几岁出任仕途,他潇洒不逊,旷达任性,将自己取号“达老”;

四十岁遭人诬陷,他寄情山水,远离世俗,将自己更名“醉翁”;

醉翁_醉翁亭记_醉翁亭记读后感

年过六旬,再次陷入绯闻风波,他的心百孔千疮,只想远离官场,过自己平静的日子。

六十五岁,他实现心愿,辞官归隐,隐居在颍州。他取了一个新的雅号“六一居士”。

他说:“我家有藏书一万卷,有夏商周三代的金石逸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有酒一壶,再加上一个我,刚好凑成六个一。”

醉翁_醉翁亭记读后感_醉翁亭记

官场沉浮多年,他每天忧国忧民,心从未和自己真正在一起过。

其实他还有一个“一”,就是他手中的那杯茶。

晚年,他用两句诗,总结了自己一生的喜好:“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

这杯茶,便是他的始终如一。

结语

《百家讲堂》主讲人康震先生说,欧阳大人是一座大山。

山间林泉磊落,万木竞秀,生机勃发,郁郁苍苍。

其实,欧阳大人更像是一杯茶,浓淡之余,回味悠长。

他的一生。

借着一壶浊酒,醉卧山水之间;

饮着一盏清茗,笑尽世间凡尘。

►参考书目:

《闲来松间坐·文人品茶》:故宫出版社

《康震讲欧阳修、曾巩》:中华书局

《茶与宋代社会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温馨提示

醉翁_醉翁亭记_醉翁亭记读后感

茶传媒的朋友们:

如果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请一定要置顶或加星标哦。

操作步骤如下:

苹果:点文章标题下的蓝色“茶传媒”,进入主页面,再点击右上方的三点,然后点击“设为星标”。

安卓:点击文章标题下的蓝色“茶传媒”,进入主页面,再点击右上方的三点,进入“设置”,然后点击设置中的“置顶公众号”,变蓝即可。

以茶的名义,与美好相约

我们一直都在,就在你身边

醉翁_醉翁亭记_醉翁亭记读后感

醉翁亭记_醉翁_醉翁亭记读后感

请扫这个很正的二维码

加小仙女为好友,入群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