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_醉翁_醉翁亭记书法

檀藏传承| 醉翁

中国传统家具史上,有一类家具只为贴合内心自在而存在。比如,可挥毫泼墨尽显雅格的画案,可行云流水寄予傲骨的琴几,可躺坐自如释放慵懒的床榻,除此之外,有一种椅具,虽比较小众,却常见于古人的画中,只见古人半寐躺于椅上,醉意入怀,思绪飘远,姿态翩翩。

这椅就是古代交椅的一种,取名醉翁椅。交椅有圆靠背式和直靠背式,我们常听的“头把交椅”是圆靠背式,而今天我们要讲的醉翁椅属于直靠背式。

醉翁_醉翁亭记书法_醉翁亭记

檀藏传承| 醉翁椅

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中:“四五个鸦头,把他扶了出来,坐在醉翁椅上,抬到上房里去。” 张友鹤对其校注:“醉翁椅,一种半卧式的躺椅,前后两脚之间钉有弧形的木条,坐在上面,可以摇动。”

在明万历年间王圻、王思义所著的插图本百科全书《三才图会》中,“此盖始也,今之醉翁诸椅,竹木间为之,制各不同,然皆胡床之遗意也。”书中著有醉翁椅的图像及其注解。

醉翁_醉翁亭记书法_醉翁亭记

明刊本《三才图会》器用十二卷页

醉翁亭记_醉翁亭记书法_醉翁

明刊本《三才图会》器用十二卷页十四下的醉翁椅

当年,王世襄先生在相关古画书籍中得知了黄花梨制醉翁椅的存在,想来书画记载中有颇多关于醉翁椅的笔墨,在现世中理应较易寻得,但这把醉翁椅却让王老苦寻了40年。

在这40年的寻找中,仅有两次机会见识到庐山真面目。一次是他在南京博物馆,看到了一具软木髹黑漆醉翁椅,椅子的形制与古画中所绘的形式基本相同,但材质不同。

醉翁亭记_醉翁_醉翁亭记书法

南京博物馆软木髹黑漆醉翁椅

第二次是他到美国加州古典家具博物馆进行访问,在访问期间,一把黄花梨制醉翁椅映入他眼帘,欣喜万分,至此终结了长达40年的寻找之旅,并将其著入《明式家具研究》中,供后人欣赏与探究。

醉翁_醉翁亭记_醉翁亭记书法

明 黄花梨躺椅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

为什么在书画中常见的醉翁椅,在现世却极为罕见,屈指可数?或许是因为,醉翁椅属可折叠类椅具,在来回的折叠搬运并使用中,增加了椅具的破损率,因此,在时间和空间的变换里,流传到现代及其不容易。

醉翁_醉翁亭记_醉翁亭记书法

檀藏传承| 醉翁椅

其次,王世襄老先生,为什么对这把醉翁椅如此深情?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点来阐述。

独一无二、美观简洁的形制

此款醉翁椅,通体流畅飘逸且舒适惬意。椅子后背上端用两根立柱分为三格,嵌装绦环板,开扁海棠式透孔,嵌云石,黑质白章。后背上方有荷叶枕托,细藤编制的靠背,舒适逍遥。

椅背上端的横材用挖烟袋锅榫与腿足相连,垂扣处向内挑出二小勾,生动有趣。

别出心裁的样式,难怪王老用精美绝伦来形容之。

醉翁亭记书法_醉翁亭记_醉翁

檀藏传承| 醉翁椅

回归自我、随心而行的生活态度

苏轼说,“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人生归去来,不过做自己。中国人的根里总留有几分对田园诗意的向往,对闲适生活的追逐。

一把醉翁椅,置于院内,或者置于书房中,人往上一躺,便醉意翩然,赛似神仙。

明代唐寅的《桐阴清梦图》中,梧桐一株,桐荫如盖,桐荫坡石处一士人仰面闭目,坐于醉翁椅上,闭目闲思,神态慵懒,心绪安宁。“十里桐阴覆紫苔,先生闲试醉眠来”,何必于浮名浮利中虚苦劳神,人生不过清梦一场。

醉翁_醉翁亭记书法_醉翁亭记

明 唐寅《桐荫清梦图》中的醉翁椅

又如仇英的《梧竹草堂图》,案几之上随意的摆放着文具书籍,想必读书倦了,士人仰面半躺于醉翁椅上,垂首闭目,身旁阵阵竹声入耳,清逸闲适…

醉翁亭记_醉翁_醉翁亭记书法

明 仇英《梧竹草堂图》中的醉翁椅

前人在打造中国的传统家具时总是费劲心思。不仅给予了经典耐看如艺术品般的外在,更嵌入了一颗颗生动有趣的灵魂,就如这醉翁椅而言,它便有一颗闲适清逸的灵魂,当你见到,仿佛在问你,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而这椅中所包含的闲雅生活态度,或许也是王老竭尽全力寻找并著之于书中,让其世代相传的原因之一。

醉翁亭记书法_醉翁亭记_醉翁

檀藏传承| 醉翁椅

一把醉翁椅,一份醉翁之意。惟愿从此以后,风雅与闲适与你一路相随。

醉翁_醉翁亭记_醉翁亭记书法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