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尺度,是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器”。
2024年10月14日是第55个世界标准日,国家标准委将今年世界标准日中国主题确定为“强化标准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强化标准引领,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月12日的河南日报“标准河南让中原更加出彩”专版,其中刊发了河南省气象标准化工作典型做法。
近年来,河南省气象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23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建设标准河南的意见》,协同推进、示范推广、创新实践,全面融入标准河南建设,以气象标准升级助力气象高质量发展,让气象标准“软实力”成为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硬支撑”。
一是依标评估、服务决策。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河南省气象条例》等赋予的重大气象灾害评估职责,健全“事前预判、事中服务、事后评估”重大过程服务流程。针对“24·7”特大暴雨过程,会同中央气象台、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和专家,按照《区域性暴雨过程评估方法》GB/T 42075-2022等技术标准,评估达特强等级;制定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气象等级》和《夏玉米涝渍等级》等标准,分别在今年春节期间全省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和夏季持续性强降水应对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组织开展抢险救灾、灾后重建、能源保供、交通保畅和恢复生产提供支撑。
二是依标建设、规范发展。推动省政府将气象写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在国内率先制定《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2项地方标准,规范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建、管、用”全链条。各地依据标准部署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建设任务。气象部门深度融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推进农业气象新质生产力规范有序发展。
三是依标监管、行业协同。与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标准化建设助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通知》,统筹规划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气象标准化建设。将“农、林、水、能源”等涉及气象行业的地方标准归口气象标委会管理。联合多个部门起草发布《高速公路除雪融冰作业规程》等多项行业协作地方标准。
四是依标提升、试点带动。与省市场监管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将气象标准化试点项目纳入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培育计划,形成“3+6”的国家级试点、省级试点体系。探索开展省际间区域协同、流域协同、行业协同标准互认工作,实现标准应用与气象业务服务管理双促进、双提升。
五是依标引领、提质蓄能。省气象局联合省市场监管局成立了河南省气象技术标准创新中心,发布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系列标准,建立重点单位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推进数字化监管。围绕闪电定位相关标准,自主研发“智能雷电卫士”,培育发展雷电灾害防御新质生产力。
截至目前,全省制定发布气象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12项、省级地方标准59项、市级地方标准61项、团体标准4项,气象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河南省气象局将进一步推动气象服务有标可依,依标而行,深度分析标准应用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发挥气象标准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助力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