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从军人中物色女婿

我父亲是河南人,1942年河南闹灾荒,我奶奶带着我父亲逃荒到河北,去投奔我出嫁的姑姑。那年我父亲12岁。灾荒年,我姑姑家也很困难,突然添了两张嘴,我姑父的脸色自然不好看。他把我父亲送去什么店铺当学徒,挣口饭吃,可以减轻他的一点负担。

1944年,我父亲惹了祸,怕老板惩罚,就偷偷跑了出来,正好外面有军队经过,他就跟着队伍走了。后来得知,这是一支八路军的队伍,因此他就成了八路军的一员。父亲参加革命前没上过什么学,他那点文化还是当兵以后学的,并成为一名战地卫生员和军医。

我父亲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我父亲所在的部队从朝鲜撤回国内,驻扎在丹东。当时丹东没有营房,部队都住在老百姓家里。

我父亲和他的几个战友,住在我姥姥家。当时我母亲已经到了该出嫁的年纪,我姥姥就从住在家里的几个年轻军人中物色女婿的人选。我父亲年轻时长得眉清目秀,性格温和,又会看病,我姥姥得知他父母双亡,未婚,就托了人说媒,一说就成了。

弟_弟组词_弟

作者父母

我父母刚刚结婚不久,部队换防去了旅大市(现大连市),后来我母亲在旅顺生下了我。我不到一岁,母亲带着我回到姥姥姥爷身边。母亲在家乡的小学当老师,我在姥姥和姥爷的身边一天天长大。

那个年代,好像没有人说“家风”这个词,没有文化的姥姥姥爷也没有“家风”的概念,他们所有的就是一种日常的生活习惯。在我的记忆中,好像从来没见过姥姥和姥爷吵过架。我的父母也是。当然,家庭矛盾总会有的,但都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他们的威信来自自身气场

我姥爷是生产队长,从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他都是生产队长。一直到“文革”,他才被村里的“造反派”当作“走资派”赶下台。村里有几个游手好闲、干活偷懒耍滑的“二流子”,曾经受到我姥爷的批评,“文革”开始后,他们摇身一变,成为“造反派”,我姥爷则成了“走资派”。

我姥爷虽然没上过学,也不识字,但他会乘法口诀,会心算,会打算盘,也不知他是怎么学的。他还有一个本事——会估产。一小块地,他不用尺子,用步量。哪怕是一块并不规则的地,他用步量就知道几亩几分,种什么种子,到秋天能收多少粮食,一般八九不离十。

我们家,在当地很受人尊敬。我的姥姥和姥爷,在他们各自的家族中也很受尊敬。我姥爷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两个弟。我姥姥在他们家族排行老大,下面有五个弟弟。两边家族有什么事情,他们都会找我姥姥姥爷出主意、想办法,而且基本上都是言听计从。

当时我很奇怪,不知道姥姥姥爷的威信是从哪里来的。后来我认真分析过,他们的威信应该是来自他们自身的气场:为人正直,待人和气,处事公正,并充满智慧。

我姥爷很会讲故事,那些故事很生动、很有趣,都是一些我没有在任何书本上看到的民间故事,肯定不是别人从书本上看到再讲给他听的,一定是他的长辈或同辈人口口相传,传承下来的。

只可惜,时间太久,完整的故事我记不清了,只有几个生活故事还记得,我偶尔会讲给我的孙子听,颇有教益。比如,有个故事说,一个叫法大库的人,胃口很大,有一天,媳妇包饺子,他说:“就这点饺子,不够我一个人吃的!”媳妇说:“你要是能都吃了,我就不吃了!”法大库很“实在”,一个人把饺子全吃了,一个也没给媳妇留。第二天,媳妇提着一个小包袱回了娘家,再也没有回来。

60年后,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双胞胎孙子听后,问他们:“法大库的媳妇为什么回了娘家不回来了?”他们说:“他应该给媳妇留几个饺子。”我连声夸赞孙子们聪明:“这么简单的道理,我孙子都知道,法大库不知道。”

弟_弟_弟组词

作者的两个孙子在孔雀城大湖公园(2016年于固安)

我在当了作家以后,经常想:我们家不是书香门第,我小的时候,家里除了有几本父亲的医书,就没有其他图书了。我怎么能当作家呢?我觉得自己的那点文学想象力,很可能就是从姥爷那里受到的启蒙、汲取的营养。

宣讲家族并不漫长的历史

著名主持人倪萍曾编过一本书《姥姥语录》。我的姥姥没有倪萍的姥姥厉害,但是我的姥姥也时常会说一些金句,比如:“一辈儿留一辈儿,就那么回事儿!”

过去我不觉得此话的分量,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我忽然意识到,姥姥归纳总结得太到位了。无论你的人生经历多么复杂、多么辉煌,姥姥风轻云淡的一句话,全都包括了。一个没有文化的老太太,怎么看得这么深刻呢?很多有文化、学历高的人,也未必能认识到这一点。

我认为,我的姥姥姥爷虽然没文化,但他们绝对是高智商、高情商的人。我的母亲就不用说了,她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又有文化,因此在家族同辈人当中也是很受尊重的人。在单位,她的同事也都尊重她,有什么事情也愿意找她商量。

我的父亲母亲都很孝顺,在家里跟长辈人说话,从不大声喊叫。姥姥姥爷说个什么事,他们都像奉了“圣旨”一样。

我父母一共有三个儿子,我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受家庭氛围的影响,我们也都非常尊敬、孝顺父母。我们三兄弟的媳妇,在娘家都是很有“地位”的角色,经常为娘家的大事小情做主,但是到了我们李家,她们从来没有在公公婆婆面前做出不得体的事来,更没有和公公婆婆拌过嘴、红过脸。我父母的战友、同事都非常羡慕我们家的和睦氛围,我父母自己也挺自豪的。

我们家没有那些书香人家的家训、家规,一切都是自然传承。

我是长子,我儿子是长孙,在传统家庭中,长子长孙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我儿子结婚以后,我特地给儿子儿媳开会,宣讲我们老李家的并不漫长的历史,给我的儿媳介绍她的婆婆和她的两个婶婶,以便尽快融入家庭、融入家族,做一个好媳妇。

现在,我的两个双胞胎孙子正在上高小,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他们也效仿大人,做尊重长辈、有礼貌、有教养的孩子。

比如,我是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的人,虽然我本人没有怎么挨饿,但是我看见过很多人被饿得浑身浮肿、满脸菜色,因此我一直有爱惜粮食的习惯。我儿子小时候,就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长大了,在外面吃饭,看见别人浪费粮食,他就会提醒道:“让我们家老爷子看见,会骂你的!”我孙子经常会在吃完饭以后,把干净的碗底亮给我看,说:“爷爷,您看!”每次我都会表扬他们:“我孙儿真棒!”

我一直认为,凡是谁家孩子不尊重长辈,那一定是长辈的错,你没有做出好的榜样嘛!常常听见有人怪孩子不孝顺,怪谁?你要是对你的长辈孝顺了,孩子能不孝顺么?

对一个家庭来说,家风大如天

我们家是我父亲先走,我母亲后走。

我母亲那天早晨感到不舒服,就喊了一声我三弟的名字,然后就昏迷过去了,经医院诊断,是脑梗,从此再没有醒来,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我三弟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对我们家的贡献最大。父亲因脑出血后遗症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当时我三弟还没有结婚,别人介绍了好几个对象,人家一听家里有个半身不遂的老人,都望而却步。有人提出来,如果结婚后不和老人一起住,就同意交往。三弟态度很坚决,凡是提出这种问题的,一律不见!因此,他延迟了好几年才成家。

我父亲从生病到去世,一共14年,都是我三弟和我母亲,还有后来的三弟媳妇伺候。母亲脑梗以后,一直处于植物人状态。我就和二弟商量,赶紧去办个公证,把父母的遗产全部留给三弟,原因一是他照顾父母很辛苦,算是给他的奖赏;二是他有两个儿子,将来的经济负担会比较重。二弟表示同意。于是,父母的一套房子,还有一批股票和存款,都由三弟继承。我和二弟分文不取。

弟_弟_弟组词

作者(左)与母亲2017年8月合影

母亲去世后,二弟的很多朋友前来送行,有几名女士坐我开的车,她们称我为“大哥”,我也分不清是哪个兄弟的媳妇。她们对我家三兄弟在处理父母遗产的问题上,大发感慨。

我对她们说:“我当兵几十年远在外地,不能在老人面前尽孝,全靠两个弟弟;我的儿子大了,已经成家,将来他要花钱自己挣;二弟只有一个女儿,他又不缺钱,相比之下,就三弟有两个儿子,还没成年,负担比较重。老三和父母一起住了几十年,最辛苦,对家庭贡献最大,所以要奖励他!”我听见有人“啧啧”两声说:“你看人家兄弟!”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媳妇和二弟的媳妇,对此事都没有一句怨言。

中国有句老话:家和万事兴。这是老祖宗的至理名言。怎样才能“家和”?一定要有好的家风。好的家风,其实就是一种好的氛围,就是一种对后辈的熏陶和引导。一个人身处某个环境和氛围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受其影响而养成一种习惯。

家风是一种家庭文化,也是一种家庭“风水”。好的家风,首先是孝敬长辈,其次是互相尊重,第三是亲情高于一切。有了这样的认知,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一个家庭,其实能有多大的事呢?

对一个家庭来说,家风大如天。我相信,我的儿子和孙子,以及我的侄子侄孙,一定能够把我们丹东老李家的好“风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家庭》特约撰稿

弟_弟_弟组词

李忠效

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1991年上映),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2008年中央电视台播出)、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201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等影视作品多部。

(原载《家庭》杂志2023年第18期

《家风》栏目)

视觉 |刘武华

陈 琼

检查|欧阳可翀

审核|邓宝君

终审|张佩玲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家庭》杂志所有。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