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你的地方——沙甸
文/流苏karimah
在她年少时的记忆里,斋月是一定要数着日子过的。就好比她记得的,这个斋月的第一天。
那是在从西北去滇南的路途上——眼前的群山原本如年迈者皮肤上的褶皱一般,可随着越来越靠近祖国南边的天空,大地变成了绿植环抱,再不见一寸裸露的山岭。想着“从云中降下雨水”的至仁主,她起初惊讶着,后来也就不惊讶了;想着从前自己生活着的那片寸草不生的土地上的人们坚韧着感赞的样子,他们可曾聊起南方的茂林富庶——这里的人们虽饱饮甘露,也一样不曾忘记感赞养育着众世界的主宰。彼处之山,此处之民,或无二致。
人们成长脱离少年时,就最难遇着个“懂你”的环境,遇着了就最怕离开。为什么这么说,她也是要走了才依稀明朗了原因。
她觉得沙甸就是个“懂你”的地方,懂你可能会找各种理由拖拉礼拜的战线直到延误赶不上时间,懂你可能找着各种理由推脱读古兰不易闲下来再学,懂你可能已经滋长在生命里的很难轻易更改的小脾性,“懂你”可不是下一剂猛药,而是用南方小镇特有的温婉的方式,摸着你的头告诉你,时候到啦,要不要改一改呢?魅力之处沁染的那一颗心呐,自然而然地就随着去了,踏进大殿,耳听古兰,深林之中自溪水边取道。
“沙甸也应该是个“爱你”的地方”,她想着。或许是因为先“懂了你”的原因,懂你使的小性子,怜悯着也袒护着,在身处人群时你不会觉的格格不入、周身孤独,更不会随波逐流、失了自我。不错的,站在她身侧的可是朝着同一个方向的一群人呢,也是用行为和言语互相劝诫的一群人。末了,拜后左右两旁互不相识阿娘阿姐的平安致词,可不就是这片离乡甚远的地域给她的关爱么?
就在夜晚这个时刻,她看到窗户外,宣礼塔尖的灯光还影影绰绰。而大殿里明亮的灯火是在每晚泰拉维哈结束,人群散尽之后才给熄灭。回想刚才间歇拜的场景,女殿的班次甚至延伸到了殿外,凉风习习,吹跑了心灵的燥热,20拜可艰难,也可容易。拜后,黑白长衫排列整齐的回校队伍、路灯下长长的一家人一家人的影子,轰隆隆发动的摩托车马达稳稳把妻子女儿送往家的方向,所有场景都给了这些天的斋月之夜更加平和安宁的理由。
她在大寺前的广场上溜达的时候被一位朴素而好客的阿娘领回家里做客,阿娘说:“走,去我家里喝‘凉水’”。应答了邀请,却之不恭。在阿娘家,听了沙甸人家的故事,品尝了酸角糕、水煮玉米,还喝了‘凉水’,这凉水其实是沙甸当地小吃木瓜凉粉,清润咽喉,开斋来一碗再好不过。好客成风的沙甸,她再不好意思,也躲不过阿娘的盛情与亲切呀?
临走前道别,“有机会再来啊”!
“会的,愿安拉赐阿娘一家平安,阿敏!”
握握手――阿娘的手和她妈妈的手一样宽厚,想必年龄也是相仿的。
还有一晚下拜,她一人走在飞蛾扑朔的路灯下,在这大寺撑腰的夜,恶魔被拴住的月,一点儿也不觉得害怕。她拿出包里的眼镜,抬起头,看啊,谁说月明星就稀?那晚头顶的天空好似集结了所有星星来做客,汇集了普天之下万物仰赖的恩泽。
与沙甸离别前,不能不说的还有她遇着的姑娘们,个个精神的很。长裙加身,冠以头纱的样子默默注视起来,不能说有多迷人,却是最肃穆和值得尊重的。她有幸和她们站在一起,在大寺夜晚光环的播撒下感受求知者特有的自信,那是属于青春和这个年纪。她们是经学院的学生,一二年级时青涩,三年级稳重,四年级的,同尝要毕业时的期待和怀念。在穆斯林大道上身姿款款的漫步,黑色裙摆摇曳着太阳洒下的金辉,为求知而坚定的步伐才是开斋节穿衣仪式背后的主要内容——愿你们毕业快乐!
她同样不会忘的是夜半3点40分准时叫醒各户起来准备饭食的赞辞,五时礼拜前悠扬的古兰诵读之声和充满召唤力的邦克声袅袅,还有来往住地和清真寺之间的路途宽敞宁静——步行真觉享受,再不必说十字街绵延于商铺门口的各家美食和新鲜着生命五彩缤纷的果蔬,给出门人提供的各种便利,那时常与白云作伴的蓝天和等了许久恰逢其时的一场甘霖都给这片土地加上了些几抹奇幻的色泽。
怕是要作别了,后十天的夜晚里逢着的最吉庆高贵的夜,也一定会在这里,等着四海来宾。她也总会在一个地方期盼着――愿安拉承领你我的祈祷。
由喜欢这里,衍生出的种种眷恋就像这个夏日怎么也流不尽的汗,黏人的很。所以她怕离开吧,怕离开了就是冬天,承受不了突如其来的冷。不过这里汇集的南北来客,哪一个不是来了,又留恋着离开的?好在大家心之所向为主,那么开斋祈祷词诵念时的欢愉之感是无论离开哪里都不会减少的。
这时候她想起爸爸有一次对她说的话:“旅行不能单纯为了旅行,而是为了近主,如此举意上路,任何时候都不会迷茫。”
不只在斋月,“懂你”的地方时刻准备给你充好电,为了送你,去远方。
跟随美图,和我来欣赏沙甸的细节吧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