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里住着风的少年
说着一些过往与现在的江湖故事
苟着,不丢人。
康熙尚且苟过,何况你我!
文|少年
图|网络
《 旧唐书 ·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近一两年,迷上了历史,买了一整套清朝皇帝的传记,看得上瘾,目前看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位皇帝,有许多感悟,关于盛世假象、关于团队管理、关于个人生存。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关于个人生存这个话题,不管是康熙、雍正还是嘉庆,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能苟!
01
皇帝尚且先苟后甜,何况众生之你我
1661年,刚刚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登基,次年(1622年)改元康熙。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挫败沙俄侵略军等的千古一帝早年也同样“苟且偷生“”忍辱负重“。
顺治帝为年幼的康熙留下了四位辅政大臣:索尼前期明哲保身,遏必隆、鳌拜沆瀣一气,苏克萨哈自身难保。
年幼的康熙就在鳌拜的倾轧下忍辱偷生。鳌拜不仅视康熙为傀儡,更是独掌朝中大权。
为了铲除异己,鳌拜不仅擅带兵器入宫,在乾清宫外明目张胆拳杀御前侍卫,甚至代康熙宣旨,诛杀费扬古全家。小康熙除了害怕别无选择。
为了安插自己人,鳌拜对康熙不仅步步紧逼,甚至代康熙拟旨擅自任命官员。小康熙除了气愤别无选择。
为了削弱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的朝中势力,鳌拜杀掉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位大臣全家700余人,却不屑地称之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小康熙除了隐忍别无选择。
……
鳌拜权欺幼主,孝庄太皇太后也只是教小康熙学会“忍“,让他将”忍“字刻于心,刻于骨。
身为大清皇帝,康熙只能以“声色犬马、昼夜荒淫“来麻痹朝中大臣。
不过康熙纵然苟且偷生,他却并不是一味消沉。
他以摔跤解闷为由,在宫中悄悄训练了十来个以索尔图、明珠为首的少年死士,康熙不仅亲自检验摔跤成效,还潜心钻研摔跤手法。
最终康熙从汉人牵马侍卫吴有财身上研究出了一种挟制敌人反关节的擒拿术,索尔图、明珠更是举一反三,不仅将这种擒拿术运用在双手双臂上,还运用到了双脚双腿上。
最终在鳌拜毫无防备之下,少年死士们以这套擒拿术,一举拿下鳌拜。终于结束了康熙长达9年的苟且生涯。
一边苟且,一边蓄势。这就是少年康熙。
康熙的这一套隐忍术,在嘉庆身上也同样上演过。
面对乾隆的专权、和珅的欺压,嘉庆也同样纸醉金迷、不问政事,以此来自我保护。
上至一朝皇帝尚且要苟且,更何况芸芸众生之你我。
02
普通人,活着就是一场大型的苟且修罗场
普通人最典型的苟且就是在职场。
前段时间,广东一女子透露丈夫被公司解雇又降薪返聘的事情。
她老公是一名程序员,原本月薪2万,是家中顶梁柱,结果被公司裁员,家庭一下子陷入低谷期。
戏剧的是,老东家又以研发助理的岗位想要返聘老公回去上班,但是薪资骤降1万+,月薪8000。
薪资骤降,岗位降为研发助理,这意味着,该女子的老公将拿着助理的薪酬做着研发的工作。
这种改变,放谁身上都不爽,都不想再回去。
但是迫于家庭每天好几百的支出,女子也无奈,只能让老公先回老东家做着,至少每个月有8000块,至少家庭能维持正常运转。
评论区也有很多网友出谋划策:返聘后只做助理工作,避免成为临时导师;暂时屈就,先维系生活,再寻求新的就业机会。
面对生存的压力,哪怕心再不甘,也不得不苟着,所谓活着,不过是先有“活“,才能”活“。
只是怎么调整心态,看待苟且这一件事。
朋友最近离职了。其实她工作能力不错,就职的也是大公司,公司福利待遇好,不加班,晋升加薪机制都很明确,如果她在里面好好干,升职加薪指日可待。
她离职的原因也很简单,看不惯公司的拉帮结派,看不惯领导跪舔上面牺牲员工利益,以及偏袒自己人的私心。
每次在我们的小群里聊及,我们都是劝她苟着吧,现在外面的就业环境不太乐观。
身边失业后三月半年找不到工作的朋友比比皆是。
怎么说呢,即便换一份工作,也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苟着。没有一份工作是完完全全顺心如意的,就连企业老板都无法时时顺心,更何况是员工。
更惨的是,长期失业在家苟着。
每个月实打实的房租房贷、生活费、车贷等,都是一双双无形的抓手,抓得你心里发痒、狂躁。
虽然不用看领导脸色,不用听同事的负面消息了,但是失去收入的焦虑又如波涛汹涌般袭来。
权衡利弊之下,在公司苟着更有价值。虽然人情世故多有烦忧,至少生活有保障。
能苟,也是一种强大的能力。
03
人生谁能不苟且,苟着蓄势是关键
没有人心甘情愿一辈子苟着,但是人生几十年,谁又能一辈子不苟。
如何苟,才能缩短苟着的时间。4点建议,看着取舍:
第一:接纳,苟且也是一种能力。
很多人对苟且嗤之以鼻,觉得苟着就是没骨气,没追求,从心底里不能接受这样一种状态,瞧不上别人苟着,更不允许自己苟着。
当迫不得已点头弯腰时,心里就很拧巴,就很内耗,就觉得社会风气不正,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但是苟是活着的一种常态,只有你不那么抵触它,甚至接纳它时,你才能自洽,才能在这种苟且中寻找自己的光源。
看看罗永浩,也曾对脱口秀嗤之以鼻,但最后不也在脱口秀舞台上谈笑风生。
我就佩服他不管是做直播,还是脱口秀,他都能苟得如此坦然从容。
人生是一个过程,非一个点,苟几年又能如何。
能屈能伸,真大丈夫也!
第二:蓄势,寻找突破
就像康熙苟着养少年死士,力求对鳌拜战则必胜。
普通的我们,同样也可以一边苟着,一边寻找突破口,很喜欢一句话,与君共勉:
喂养梦想,直到梦想养活你。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刚毕业时我在成都一家艺术机构做市场,经常要去学校门口发传单。
我当然不甘心,一直就这样满大街发传单,遭人白眼,被人无视。可是当下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不过,我一直有写东西的习惯,不管是在朋友圈写几十字,还是公众号写几千字,我一直有坚持写。
那时候,也不知道坚持写文字有什么意思,但就觉得这不是一件坏事。
写着写着,我慢慢写出了一点点成绩,得到了很多认识与不认识的网友的认可。写着写着,我也对写作有了更多的期待。
直到,我决定转行时,我靠着曾经写下的文字,谋得了月薪3000的新媒体小编工作。
靠着业余时间坚持写作,我从重庆写到了上海,从3个人的小公司,写到了互联网大厂,从三十七八度的大街写到了披着毯子的办公室……
人生起起伏伏,关键看在低谷期,如何与自己相处。
找到一个点,不断地蓄力,终有一天,它会成为光照进来的那个缝隙。
第三,阅读,让心境平和
其实不管处于人生巅峰还是低谷期,不管我们感到痛苦还喜悦,说到底,都是心境变化。
我曾经也对苟着持一种不屑的态度,但现在我却从心里佩服能苟的人,并且认为苟是一种强大的能力。
原因就是我在阅读了清朝历史,不管皇帝康熙嘉庆,还是奸臣和珅,无一例外,在他们得势之前,都是隐忍苟且着等待时机。
所以阅读是我们最不该舍弃的良好习惯。
而如何选择书,也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分享:
必读经典,少读时下的畅销书籍。
两者有何区别:先说时下的畅销书,无不围绕“人设”在写,千篇一律月薪2000/小镇青年/二胎宝妈等,逆行为年入百万的作家/教练/操盘手等,为你制造焦虑,为你造梦,让你付费。所谓畅销书,大部分都是一些贩卖焦虑的营销文。
而经典书籍,读完不会有一点焦虑,相反,你会对生活的苦难,生活的波折有一种平和的接纳心理。
那些真正的作家,是在治愈一个个经历苦难的读者,他们将苦难揉碎了讲给你听,将生活的本质毫无滤镜的还原给你。
读经典散文、小说、历史等,才能让心境从焦虑中解脱出来,让自己在艰难的环境下心平气和,不为外界所动。
第四、远离,大数据让人变笨。
我是一个坚定的反大数据论者。
所谓大数据就是投你所好,永远推送你喜欢的内容,而你却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在大数据推送给你的娱乐中,不断重复着这一娱乐,逐渐成瘾。
你以为互联网让你开了眼界,但大数据却让你的眼界变得越来越窄,对事物的偏见越来越强。因为你长期以来就只接触了单一喜好的新闻及观点。
如果苟着的时候以短视频为消遣,这看似在休息,实则逐渐被短视频麻痹。它不仅偷走你的时间,还蚕食你的精神,让你越发消沉,甚至将自己的失意转为一种愤怒和无奈,逐渐养成愤青心态而不自知。
人民日报就曾指出,长期看短视频会削弱人的注意力和耐心,其实不难发现:你是不是有时候连一篇长一点的文章你都看不下去?
尽量远离大数据,远离抖音等短视频,有意识让自己涉猎更多更广,去尝试更多新的东西,才是对自己的救赎。
几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风风雨雨总有成功,也有失败。允许自己春风得意,也接纳自己苟且偷生。
苟着,不是耻辱,相反,这是一种强者才有的姿态和能力。
如果此刻你也正苟着,请给自己加油打气:
皇帝尚且要苟,何况你我。
最后祝愿每一位生活的勇士,风雨一生,得偿所愿。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