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嵊州东部金庭镇,有这样一个村子,它既是3A级景区,又是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它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村东山色如黛,如诗如画;村西潺潺河水,清净澄澈。
一座古老的六墩五孔半圆形石拱桥,名为金兰桥,桥宽5米,长75.5米,横跨于低吟浅唱的上东江,此桥历经百年洪水侵袭,坚如磐石,毫无损伤,是村民出入的主要通道。
桥东头的百年古樟林,翠绿欲滴,遮荫蔽日。一个漂亮的健身休闲小公园,既有小桥流水,又建亭台长廊,在绿荫下给人以清新怡情之感。
村内,一排排温馨的小楼房和一幢幢宽敞的别墅,整洁干净,在四周绿色的包围之中,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农村的生活品味和精神风貌。这个村就是在嵊州东部小有名气的金兰村。
村得名于桥,桥得名于一段义结金兰的生动故事。
据说,清末时期,嵊州崇仁廿八都籍辛亥革命志士张伯岐,因皖浙起义失败,遭清政府缉捕,危难中得到了灵鹅村竺绍康等革命党人的营救。获救后的张伯岐避居于蔡家村,受到乡绅蔡旭、村妇金兰和乡亲们的仗义相助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辛亥革命后,张伯岐任镇海关炮台司令,他为了感恩避险旧地蔡家村乡亲民的恩情,在1926年,到上海筹措资金,请避难上海时结识的东亚首富、英籍商人哈同的夫人罗迦陵出资三万六千块银元,支持蔡家村建造了一座古朴风貌的石拱桥。桥建成后,命名为金兰桥,意蕴张伯岐与哈同夫人、竺绍康、金兰、蔡旭等有义结金兰之谊。
现在的金兰村,由蔡家、青山头、新安、牛团仓四个自然村组成,共有430农户,1205人口,果木、花卉、茶叶为主要经济特产,还有不少手工业,如泥工、木工、漆匠等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近几年来,金兰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村干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以“生态立村、工业强村”为主题,紧紧抓好各项工作,在文明创建、文化宣传、环境整治、五水共治、实事工程建设等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有了大踏步的前进。
村书记俞申强满怀希望地告诉我们:“未来,我们在做好农业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做好发展旅游业的文章,科学合理利用村里的闲置土地和闲置房,鼓励建设休闲农庄,以进一步提升精神文化水平,提高人气,搞活经济”。有愿景、有规划、有决心、有行动,相信未来的金兰村一定会快速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摄影:史武坚邵建林
范大成张建秋
撰文:范大成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