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8月21日,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虽时值盛夏,但在这座被康熙帝誉为“四围秀岭,十里澄湖,致有爽气”的幽静建筑之中,气温却格外的宜人。

顾命大臣_顾命大臣是什么_顾命大臣自顾不暇免费阅读

深夜的西暖阁内,病榻中的咸丰帝,从昏迷中悠悠醒转,只觉头痛欲裂、浑身乏力,极度的虚弱让他甚至连微微坐起都已无能为力。

趁着意识还算清醒,自知大限将至的皇帝急忙传召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以及协办大学士肃顺等八位重臣入内。此时的大清君主已无法握笔,只能通过口述,来传达他生命中最后的谕旨。

伴随着剧烈的咳嗽和喘息,中途又因体力不支而数次被迫停顿,咸丰帝终于无比艰难的将后事逐一交代完毕。

顾命大臣自顾不暇免费阅读_顾命大臣_顾命大臣是什么

1861年8月22日,眼看东方渐白,“万岁”天子却再也熬不过这个漫长的黑夜,寅时,清朝第九位皇帝,爱新觉罗·奕詝龙驭宾天。

只是咸丰帝怎么也没有料到,正是因为他临终前的遗诏,会在日后掀起轩然大波,甚至改变了整个帝国的命运……

遗诏风波

咸丰的遗诏内容共分三部分,其一、 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

其二、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顾命大臣_顾命大臣是什么_顾命大臣自顾不暇免费阅读

其三、赐给慈安太后“御赏”印玺,赐给载淳“同道堂”印玺(慈禧代掌)——两印均大行所赐,母后用“御赏印”印起,上用“同道堂”印讫。凡用朱笔者,用此代之。述旨均用之,以杜弊端。

立载淳为皇太子,这是遗诏中最重要的帝位传承问题,当时咸丰仅有载淳一子,所以这第一条,属意料之中,毫无异议。

安排八位顾命大臣“赞襄政务”,也可以看出咸丰的良苦用心,顺治、康熙两朝,幼帝冲龄登基时,均有重臣辅弼的先例。

但为避免出现多尔衮、鳌拜这种掌握权柄后裹挟天子的情况,咸丰将顾命大臣的人数进一步增加,这也使权力不会过分的集中于一人之手。

而御赐两枚印玺,则是有意用后宫的力量介入,从而对八位顾命大臣形成制衡。

不得不说,即使在弥留之际,咸丰依然将帝国最重要的几件事安排得井井有条,但因为病起突然,时间仓促而考虑不周,所以必然有所疏漏,有些内容甚至为日后的朝局埋下了致命的隐患。

首先,八位顾命大臣分别由四位皇族和四位重臣组成,而从血缘上来说与咸丰最为亲近的六弟,恭亲王奕訢却意外落选。

另外,西太后慈禧的心机手段本就非常人可比,而咸丰生前又因为懒于政务,经常让她参与到批阅奏折等军国大事中,无形中培养了慈禧的野心。

顾命大臣自顾不暇免费阅读_顾命大臣_顾命大臣是什么

遗诏却将嗣君的生母慈禧和皇帝的弟弟恭亲王,完全排除在了核心决策圈之外。

而奕訢与慈禧这一对叔嫂,均是权力欲望极其强烈之辈,这样的安排,无形中将帝系与后宫两大势力,推向了八位顾命大臣的对立面。

叔嫂二人命运相似,处境相同,在同病相怜的心态之下,必然会结成牢固的利益联盟。

再则,既赋予顾命大臣“赞襄一切政务”的最高权力,却又给两宫赐下“御赏”、“同道堂”两枚可以起决定作用的印章。

顾命大臣是什么_顾命大臣_顾命大臣自顾不暇免费阅读

权利的分配混淆不清,既无主次之分,又乏轻重之别,在这种情形下,咸丰尸骨未寒,后宫与托孤大臣之间便爆发了第一次抢班夺权的斗争。

初次交锋

肃顺在八位襄赞政务大臣中虽然仅仅排名第四,但却是权臣集团的首脑与核心,而肃顺与慈禧的关系却是势同水火。

1860年9月22日,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帝携带后妃近臣由圆明园仓皇北逃。

仓促之间,只从宫中准备了皇帝的车驾,其余随行人员均是乘坐的民间临时征调的马车。

山路崎岖、马车破旧,而慈禧又养尊处优受不得一路颠簸,于是便找到全权负责逃难事宜的肃顺,要求设法寻找更为舒适的车辆。

顾命大臣是什么_顾命大臣自顾不暇免费阅读_顾命大臣

肃顺在咸丰朝晚期时已是权倾朝野,根本没把慈禧放在眼里,而且慌乱之间千头万绪,哪里顾得上寻找马车这些琐事,便随口应付了一句到前面镇子再说。

谁知到了镇上,慈禧望眼欲穿,却没有等到新马车,遣人到肃顺处询问,肃顺正在心烦意乱,便厉声对太监喝骂道:荒郊野外,哪里找得到车辆,即便寻来,也要先给皇后(指慈安)使用。

肃顺的这一番话,可谓伤害性不大而侮辱性极强,由此两人便算是结下了仇怨。

而咸丰对自己这位“懿贵妃”的品性也非常清楚,在避暑山庄重病期间,便一直很担心自己归天之后,慈禧作为皇子生母,会弄出后宫干政的事情。

肃顺本就对插手朝政的慈禧相当不满,瞅准了皇帝的心思,竟然进言要咸丰效仿汉武帝诛杀钩弋夫人的典故,除掉慈禧。但咸丰心慈手软,没有依计行事,反而因酒后不慎将肃顺的计划透漏给了慈禧,史载“西后闻之,衔肃刻骨”。

朝堂权臣和后宫宠妃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而正在此时,咸丰驾崩了。

肃顺此际在热河行宫大权在握,顾命八大臣又唯其马首是瞻,更有先帝遗命“襄赞一切事物”的尚方宝剑,根本没把慈安、慈禧和小皇帝载淳这帮孤儿寡母放在眼里。

所有军政要务、往来公文,肃顺拟好旨意后,便直接呈递两宫,他的用意很明显,只要慈安、慈禧配合盖章钤印即可。

慈安性情温和,宽宏大度,本身也没有掺合政事的打算,因此也未将肃顺的僭越无礼之举放在心上,但慈禧可不是省油的灯,咸丰驾崩,也让这个满怀政治野心的女人看到了希望。

9月15日,慈禧暗示御史董元醇上奏,以“天下多事之秋,皇帝陛下冲龄”为由,恳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

肃顺、载垣等人浸淫官场多年,哪里会让慈禧的小小伎俩得逞,当即毫不留情地“拟旨痛驳”,言及“国朝圣圣相传,从无母后听政之例……”

慈禧见顾命大臣不肯就范,便利用手中权力,将折旨“留中不发”,希望以冷处理的方式蒙混过关。

顾命大臣自顾不暇免费阅读_顾命大臣_顾命大臣是什么

岂料在掌控皇权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肃顺等人态度异常坚决与激烈,竟以“决意搁车”即集体撂挑子作为威胁。

慈禧无计可施,只能无奈“将折及拟旨发下照抄”。

朝堂之上,肃顺位高权重,后宫之中,慈禧势单力薄,两大势力集团的初次交锋,西太后因操之过急,贸然出手却迅速败下阵来。

兄弟阋墙

慈禧深知在承德避暑山庄,自己是无论如何也斗不过以肃顺为首的托孤重臣们的,有鉴于此,她便将目光投向了此时坐镇北京,同样郁郁不得志的恭亲王奕訢。

奕訢为道光帝第六子,仅比登上皇位的咸丰帝奕詝小两岁,奕詝年幼丧母,转由奕訢生母静贵妃抚养长大。

这兄弟二人虽非一母同胞,但从小即同吃同住,一起学习,朝夕相伴感情自然相当深厚。两人本有机会再次联袂上演雍正帝与怡亲王这样的君臣绝唱,只是成年以后,二人因帝位之争,成为潜在对手,心态和关系也难免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顾命大臣自顾不暇免费阅读_顾命大臣_顾命大臣是什么

皇六子奕訢天资聪颖,弓马骑射样样俱佳,因此深得父亲道光帝的喜爱,但奕詝年长,再加上其师杜受田暗中谋划,数次以“仁孝”之举打动了道光帝,才最终在皇位竞争中获胜。

面对这样一个曾经的对手,又处处强于自己的六弟,咸丰登基之初,难免有所防范,但随着江山坐稳之后,客观来说,奕詝这个当兄长的,对奕訢这个弟弟,还是相当不错的。

先是在咸丰二年(1852),将规模宏大的和珅私宅赏赐给奕訢作为王府,即后来相当有名的恭王府。

咸丰三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恭亲王又被破格授命在军机处行走,而亲王入军机处,在有清一朝,也是相当罕见的。

咸丰四年,奕訢成为宗人府宗令,相当于代表皇帝管理整合爱新觉罗皇族。

随着恭亲王权势日盛,君臣二人似乎又回到了亲密无间、情同手足的孩提时代。

但不久之后,恭亲王为其生母争取封号的事情,却最终成为了兄弟决裂的导火索。

咸丰十岁丧母后,即开始跟随静贵妃生活,而已育有皇六子奕訢的静贵妃,对没有血缘的奕詝也并没有疏远冷落,反而是照料有加,将其视如己出。

奕詝登基之后,养母满心期待母凭子贵,身份能更进一步,但因其终非道光朝皇后,循祖制无法进封其为皇太后,所以咸丰帝只是按照常例给养母上了个“康慈皇贵太妃”的尊号。

殊不知养母对皇太后的身份一直耿耿于怀,却又难以开口言明,终日为此郁郁寡欢,心结难去,最终落下了病根。

而作为亲生儿子的恭亲王,对于母亲的心结所在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某日恰巧咸丰帝向恭亲王询问养母病情,奕訢悲痛地回禀道:“母亲病情沉重,但因为没有皇太后的尊号,不愿就此离去。”

这本就是一个尴尬的话题,咸丰帝有心回避,只能赶紧“嗯、嗯”两声,表示知道此事,然后便转身离去了。

但恭亲王替母亲讨要封号心切,故意将这种不置可否的回答曲解为皇帝已经口头允诺进封一事。

随即,恭亲王自作主张,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军机处,拟写册封的圣旨,然后又让礼部筹备册封大典。

等咸丰获悉消息时,册封之事已是朝野皆知,所谓君无戏言,也只能默认了这个既成的事实,进封养母为“康慈皇太后”,但奕訢“假传圣旨”的行为,不仅让咸丰极为不满,更触动了当朝天子的底线。

顾命大臣是什么_顾命大臣自顾不暇免费阅读_顾命大臣

不久后的1855年,心愿已了的康慈皇太后寿终正寝,治丧之后,咸丰帝便以“办理葬礼事宜,多有疏忽”的罪名,撤掉了奕訢所有职务全部,罚其到上书房读书反省。

叔嫂密谋

曾经权倾朝野的恭亲王,转瞬之间便成了无所事事的闲人,这种心理上了落差让奕訢相当难受,但倒霉的事还在后头。

顾命大臣_顾命大臣是什么_顾命大臣自顾不暇免费阅读

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带着后妃近臣慌忙由圆明园出逃承德避暑山庄,却将远离中枢多年的恭亲王推到台前,让其留在北京与列强交涉。

咸丰的举动摆明了是将他这个六弟往火坑里推,但奕訢也只能硬着头皮和洋人周旋,等咸丰驾崩于热河之后,自忖劳苦功高又是帝系近枝的恭亲王,满以为能在新朝得以重用,谁知却仍然被兄长以遗诏的形式,无情的排除在了权力核心之外。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恭亲王接到了慈禧从热河发来的密函。

其实早在咸丰驾崩不久,得到消息的奕訢便有些按捺不住,“奏请前赴热河叩谒梓宫”,希望探听情况。

只是同样野心勃勃的顾命八大臣,知道恭亲王来者不善,必有所图,便以京畿重地“留守责任重大,毋庸前来奔丧”为由,拒绝奕訢前往热河。

此时有了慈禧的授意,奕訢也不顾八大臣的反对,毅然动身前往承德哭祭咸丰,祭奠一结束,西太后便迫不及待地召见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小叔子。

同是天涯沦落人,叔嫂可谓相谈甚欢,慈禧向奕訢透露了发动政变夺权并准备垂帘听政的计划,但又担心列强出面干预,奕訢拍着胸脯承诺:“外国无异议,如有难,惟奴才是问”。

顾命大臣_顾命大臣是什么_顾命大臣自顾不暇免费阅读

恭亲王的表态打消了慈禧最后的疑虑和顾忌,叔嫂密谋长达一个时辰,因在热河实在没有能力扳倒辅政八大臣,遂决定由奕訢即刻返回北京,先行准备和布置政变事宜。

热河是顾命八大臣的天下,甚至连两宫太后和小皇帝都掌握在他们手中,正是这样的心理优势之下,使肃顺等人对慈禧、恭亲王的联手掉以轻心,同时也对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缺乏必要的防范和警惕。

祺祥政变

1861年9月23日,慈禧以小皇帝的名义,发布《恭奉皇考大行皇帝梓宫回京》的上谕。

肃顺虽然以“京师空虚,贸然回銮恐有不测”为借口阻止两宫及小皇帝返回北京,但咸丰梓宫不可能一直停放在热河,新君载淳也必然有回銮的一天,因此在慈禧的一再坚持下,顾命大臣便只能勉强同意了回京的安排。

而从离开热河的这一天开始,八位顾命大臣便一步步陷入了慈禧安排的陷阱之中。

八人被拆散成两部分,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随同两宫及小皇帝间道回京,而肃顺则负责护送咸丰灵柩,经另一路返回。

9月28日,两宫车驾抵达北京近畿,朝中大臣皆循例郊迎。此时好戏正式上演,慈禧当着前来迎驾的满朝文武,痛哭流涕,痛斥肃顺等人在热河期间飞扬跋扈,矫旨揽权。

通过第一时间的舆论宣传,慈禧成功将肃顺定性为欺君罔上,意欲图谋不轨的乱臣贼子。

随即,通知恭亲王奕訢以迅雷之势逮捕了护送两宫的载垣、端华二人,并以小皇帝的名义,降旨免去顾命八大臣“襄赞一切政务”的权力。

北京毕竟不是八大臣只手遮天的热河,奕訢又早与掌握京畿兵权的胜保密谋。载垣、端华两位王爷,事先毫无防备,又没有掌握兵权,只得乖乖束手就擒。

而处理载垣、端华的同时,慈禧又指派奕訢的亲弟弟、醇亲王奕譞赶到京郊密云,于半途之中将护送灵柩的肃顺逮捕。接着便发布谕旨,宣布“垂帘听政”。

顾命大臣_顾命大臣自顾不暇免费阅读_顾命大臣是什么

至此,慈禧彻底掌控朝局,政变成功后,八大臣当中“罪大恶极”的肃顺被斩首,载垣、端华被赐自尽,其余五人或革职或流放。而恭亲王奕訢则被授议政王。

1861年,按中国传统干支纪年,为辛酉年,而政变时小皇帝载淳的年号是八大臣拟订的“祺祥”,因此,这一历史事件又被称为“辛酉政变”或者“祺祥政变”。

夺权之后,慈禧经大臣提议,废除“祺祥”年号,以两宫同治之意,改元同治。从这一年开始,慈禧垂帘听政、独揽朝纲近半个世纪,近代中国最腐朽、黑暗的时代,也随之拉开了帷幕。(图文转载自网络,作者不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往期经典: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