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博物馆二楼,有一个叫“暂得楼陶瓷馆”的展厅,这里共展出从晋唐至清末百余件展品,其中以清代官窑瓷器为大宗。

捐赠“暂得楼”陶瓷的是民国时期上海大收藏家、香港知名收藏团体“敏求精舍”创始人兼主席——胡惠春(西方收藏界习惯称呼其为 J. M. Hu)。

“暂得楼”是胡惠春的收藏堂号,这个名称源于王羲之名作《兰亭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胡惠春女婿范季融向东方网·纵相新闻讲述,这个名称表达的是其对于自己收得的藏品“暂时得意得不得了”的一种愉悦心情。

胡惠春1911年出生在一个银行家的家庭,父亲是被称为“中国十大银行家”之一的胡笔江。这位银行家父亲并没有把儿子培养成为金融人士,而是聘请名师在家教胡惠春四书五经,使其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和艺术熏陶。

《聊斋1》之《翁婿斗法》_翁婿指的是什么关系_翁婿

中学毕业后,胡惠春顺利进入当时著名的燕京大学,攻读地质学,然而他的兴趣却在文史与艺术。上大学时,胡惠春喜欢上了陶瓷,也开启了他的收藏之路。

二十七岁时,由于父亲不幸遇难,胡惠春放弃了以文史与艺术为主业的想法,子承父业掌管中南银行。但在忙碌的事务之外,他始终没有停下收藏的脚步。

“他一般不收太重要的文物,因为他认为太重要的不应该收在家里,一般这类他拿到手就会捐掉,”范季融告诉东方网·纵相新闻,“他更喜欢收藏好玩的、漂亮的。”

据范季融讲述,胡惠春对文物的鉴赏力很强,色彩鉴定眼光比较独到,而且他的藏品多成双配对,为的就是陈列时的美观。

《聊斋1》之《翁婿斗法》_翁婿_翁婿指的是什么关系

此外,胡惠春收藏从不与人攀比,你收藏了三十件我收藏了五十件,“他从不跟人比这些,他真的纯粹是喜欢。”

两次共捐赠359件陶瓷珍品

胡惠春和上海博物馆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1950年,上海刚刚解放不久,他受聘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将珍藏的200多件文物捐献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随后,1952年,上海博物馆创建,胡惠春捐赠的这一大宗珍贵瓷器,对于筹建当时文物基础极为薄弱的上海博物馆,可以说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聊斋1》之《翁婿斗法》_翁婿_翁婿指的是什么关系

博物馆为胡惠春老先生部分捐赠陶瓷藏品所出的图册

文革时期,胡先生在上海的老宅亦未能躲过抄家一劫,当时上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曾对其中的文物进行了整理和抢救,作为“代管文物”寄存在博物馆。

到了1989年,上海博物馆开始筹划选址建新馆,出于感激和信任之情,已经定居美国的胡先生捐献了这批“代管文物”。

根据相关记录,胡惠春两次捐赠的陶瓷藏品数量达到359件,“以清代景德镇官窑瓷为大宗,而清官窑器中的单色釉成对佳品更是其收藏的精粹”,用上海博物馆前馆长马承源先生的话说,这其中“有许多是不可再得的国家瑰宝”。

《聊斋1》之《翁婿斗法》_翁婿指的是什么关系_翁婿

徜徉在“暂得楼”陶瓷馆,你会看到这里的陶瓷藏品大多色彩绚丽,造型别致,且成对的十分多。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陆明华告诉记者,这其中有很多藏品,例如唐黄釉蓝点陶三足炉、北宋钧窑月白釉尊、清雍正景德镇窑墨彩山水图笔筒、清乾隆景德镇窑粉彩百鹿图尊(一对)等都是十分珍贵的。

翁婿指的是什么关系_《聊斋1》之《翁婿斗法》_翁婿

“胡先生的这些捐赠藏品完善了上博的陶瓷文物体系,”陆明华介绍,“尤其是单色釉藏品,是我们比较缺门的,填补了空缺。”

记者了解到,被誉为盛世年代的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景德镇官窑瓷器烧造的高峰,而这三朝的单色釉瓷器,精雅无比,可说是整个清瓷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

胡惠春其余的部分藏品,分别于1985年、2012年于纽约苏富比和香港苏富比举办专场拍卖。其中多件明清御瓷,都创下中国瓷器最高拍卖纪录,轰动一时。

翁婿_翁婿指的是什么关系_《聊斋1》之《翁婿斗法》

胡惠春旧藏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曾先后于1992年和2000年上拍。2017年佳士得香港秋拍中再次上拍,并以2.1385亿港元成交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