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鉴于曹寅早年在京担任侍卫长达十数年,与康熙帝如影随形,将记载康熙帝活动的《康熙起居注》《清圣祖御制文集》《清圣祖实录》与曹寅自作《楝亭集》有关部分互读,可以考定曹寅至少两次扈从巡幸五台山,较为精确、细致地考索出具体行踪,确定《楝亭集》一些诗篇的写作时间,且激活一些原先无解的死材料。

关键词:曹寅 五台山康熙帝《楝亭集》《康熙起居注》《清圣祖实录》

自曹世选至曹雪芹的六代人中,曹寅在其家族发展中承上启下,是一位核心人物,也是红学研究的一个焦点。究其因,盖有两端:其一,曹寅多才多艺,融合满汉文化于一 身,他又兼包衣、官员和文人的身份为一体,这些都对曹雪芹的思想及其创作《红楼梦》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二,其传世文献《楝亭集》,给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人们藉此寻找线索,推动曹学、红学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故曹寅的生平向为学界瞩目,发表论著之多及论述之广远超其他课题。作为业余爱好者,我们在叹服这些研究成果用力之深和见解之精的同时,也还感到,对曹寅生平的研究仍有待深入。精确化、细致化或可成为学界的一个努力方向。即使以曹寅两次扈从康熙帝巡幸五台山而论,现有成果尚不完善或未论及。笔者于此不揣冒昧,试为论列,不妥之处,祈请指正。

一、曹寅《楝亭诗文钞》中扈从康熙帝巡幸五台山的证据

笔者从研读学界熟知的曹寅自作《楝亭集》中发现,其《诗钞》卷七《中台》及《唐县开元寺》等诗皆留下了曹寅扈从康熙帝巡幸五台山的证据。其中,《中台》诗云:

五台势连峙,峪口森岈。琳宫娑罗树,布地金莲花。清旸晃雪岭,宝网纷交拏。修罗敛指臂,神龙护袈裟。冰崖木皮厚,四月麦始芽。道力苟不坚,白骨橫撑叉。吾闻毗岚风,历劫过河沙。兹山具成坏,世说徒虚夸。别峰访德云,辴然树齿牙。出语一无多,共瀹园中茶。松门多虎迹,稳驾青牛車。【二十八年前见白云长老于此】

此诗位列《诗钞》卷七,当是曹寅晚年作品。其中,极应注意者,是诗末曹寅自注“二十八年前见白云长老于此”十二字。按,曹寅早年,作为康熙帝的近身侍卫,在康熙帝的各种活动尤其是外出巡行活动中,皆紧随康熙帝,如影随形。尔后,任职江南期间,亦不时于进京述职之时参与康熙帝的各种活动。此次曹寅前赴五台山,定然是随同康熙帝一起前往。考康熙帝巡幸五台山,共计五次。第一次是康熙二十二年二月。第二次是同年九月至十月初奉太皇太后巡幸五台山。第三次是康熙三十七年正月至二月。第四次是康熙四十一年正月至二月。第五次是康熙四十九年二月。而自康熙二十二年首次巡幸五台山至第五次巡幸五台山,连头带尾计算,共计二十八年。这样,寥寥十二字诗注就解决了两个大问题。一是该诗作于康熙四十九年二月康熙帝最后一次巡幸五台山,确定了该诗的写作年代。二是曹寅至少于康熙二十二年二月、康熙四十九年二月两次扈从康熙帝巡幸五台山。而且,如果考虑到曹寅自康熙二十三年六月南下省视父疾之前一直在康熙帝身边,担任管理皇帝交通工具乘舆及仪仗队的銮仪卫仪正一职,更是康熙帝出巡时不可须臾离开的人员,我们还可大致推测,圣祖于康熙二十二年九、十月间第二次巡幸五台山,曹寅亦当在扈从之列。此外,根据《通志堂集》前序,与其同为御前侍卫的挚友纳兰性德在康熙二十二年九月康熙帝奉太皇太后西巡五台山之时,(该书序言称扈从两宫皇太后巡幸五台山,当是有误。) 即在扈从之列。那么,在康熙帝第二次巡幸五台山时,曹寅亦极有可能在随行之列。只是因为直接史料不足,我们只能作为一种推测。即使如此,也应该说,在曹寅一生活动中,扈从康熙帝巡幸五台山是一个重要的活动,值得研究者高度重视。

又,推敲康熙四十九年二月曹寅于扈从巡幸五台山途中所写《唐县开元寺》一诗自注,亦可证明曹寅曾两次扈从康熙帝巡幸五台山。该诗云:

开元寺古北平西,

石子峣峣俗马蹄。

绀殿尽颓花亦萎,

更谁墙缺补春泥。

【昔与亡友郑令看牡丹此寺】

据光绪《唐县志》卷六《职官》及《清圣祖实录》,此处曹寅提及之“亡友郑令”,实为当时唐县县令郑昱。郑昱,湖北黄冈人,进士出身,康熙二十二年任唐县县令。尔后,内转刑科给事中,外升广西按察使。康熙四十三年七月,升任四川布政使。十二月,调任安徽布政使,终于任上。曹寅能与郑昱于唐县开元寺同赏牡丹,也可证明,康熙二十二 年,他曾扈从康熙帝巡幸五台山。而且,我们结合《康熙起居注》和《清圣祖实录》记载,可以断定曹寅与郑昱共赏牡丹时间为康熙二十二年二月十七日(公历 1683 年 3 月 14 日),其《唐县开元寺》一诗写作时间为康熙四十九年二月初八日(公历 1710年 3 月7 日) 。相关日期的确定,详见下文关于康熙君臣五台山之行的考证。

二、曹寅扈从巡幸五台山的具体行踪

搞清了曹寅曾经两次扈从巡幸五台山,那么,其具体行踪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由于在数次扈从巡幸五台山活动中,曹寅为后世留下的只有康熙四十九年所作《中台》等诗数首,致使我们无法直接了解其具体行踪。但是,当我们把目光越出《楝亭集》而投向《康熙起居注》《清圣祖实录》《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惊喜地发现其中保存了关于这些活动的宝贵资料,使得我们可以透过这些资料来考察曹寅的活动行踪。

根据对这些材料的分析,可以确定康熙二十二年二月第一次巡幸的大致行踪为:

(康熙二十二年)二月十二日,康熙帝出京幸五台山。十三日,驻跸涞水县。十四日,驻跸易州。十六日,驻跸满城县大册河。十七日(公历 1683 年 3 月 14 日),驻跸唐县东。十九日,驻跸真定府龙泉关城内。二十日,驻跸五台山菩萨顶。二十一日,康熙帝登南台 眺览。是日驻跸菩萨顶。二十二日,登东台、北台眺 览。是日,驻跸菩萨顶。二十三日,登中台、西台眺览。二十四日,辰时,自菩萨顶回銮。驻跸龙泉关城内。三 十日,驻跸任丘县赵北口北。三月初五日,入南苑南红 门,驻跸晾鹰台南。初六日,上由正阳门进午门,诣太 皇太后、皇太后宫问安毕,回宫。(说明: 因原文较长,本处仅节录与此次巡幸有关的内容,下同。)

虽然因为有关史料不足,我们尚不能充分证明曹寅曾于康熙二十二年九、十月间扈从康熙帝第二次巡幸五台山,但因这一可能性极大,故而根据有关史料,于此亦将其二巡五台山的大致行踪简录于下,以供学界进一步研究:

(康熙二十二年)九月十一日,康熙帝奉太皇太后诣五台山。十二日,驻跸董家林。十三日,过涿州。以长城岭一路山径险峻,特先往亲视所修道路。十五日,驻跸完县。十六日,驻跸曲阳县。十七日,驻跸阜平县。十八日,驻跸龙泉关。二十日,驾出菩萨顶。二十一日,驻跸菩萨顶。二十二日,康熙帝自菩萨顶出迎太皇太后圣驾。是日,驻跸龙泉关。二十四日,迎太皇太后至长城岭。以道路险峻,太皇太后仍返龙泉关,由康熙帝代往五台各寺行礼。是日,驻跸龙泉关。二十五日,上复还菩萨顶驻跸。二十六日,上承太皇太后慈旨,代礼诸寺。是日,上驻跸菩萨顶。二十七日,车驾返跸,驻跸龙泉关。二十八日,驻跸阜平县。十月初二日,太皇太后驾次曲阳县,上率内大臣诣行宫问安。初三日,上奉太皇太后驻跸满城县。初四日,驻跸易州。初五日,驻跸定兴县。初六日,驻跸涿州。初八日,驻 跸良乡长辛店。初九日,上奉太皇太后还宫。

是行,康熙帝作《秋日再过阜平》《再驻龙泉关》《冬日重登清凉山》《咏马》《初冬自五台回,次日雪》等五首诗。

但是,使人不解的是,一向爱好写诗的曹寅为何于康熙二十二年首次扈从巡幸五台山,却没有写下诗篇。如果没注意《诗钞》卷七《中台》一诗自注,真将使人感到他从未到过五台山。笔者认为,所可解释者,一是其时曹寅正担任近身侍卫之职,到了一个陌生之地,康熙帝安全是头等重要的大事,无暇考虑诗篇创作。二是,虽然受正统儒家思想影响,康熙帝和曹寅对佛教浮图都有看法,不感兴趣,但是,作为一个全国最高统治者,康熙帝注意到了佛教于教化百姓、联络蒙藏各界的作用,故而适当予以重视,而曹寅当时正值青年时期,性情单纯,更无康熙帝综观全局的思想境界,看到一群形状古怪的和尚合掌行礼,自有一种不喜之情,哪里还想作诗。后来,康熙四十九年再度扈从巡幸五台山时,曹寅已入晚年,对浮图之说在认识上已有变化,从而留下了一篇《中台》之作。

有关康熙四十九年二三月间曹寅随同康熙帝巡幸五台山的大致背景是:

康熙四十八年十一月十一日,曹寅于扬州进折奏报,待料理文册完竣即行北上入觐。在年底之前,曹寅应该已经进京,故而有机会参加了此次巡幸五台山之行。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这次巡幸的大致行程是:

(康熙四十九年)二月丁酉(初二日),康熙帝巡幸五台山。皇太子、皇三子、皇八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随驾。己亥(初四日),驻跸涞水县石亭。庚 子(初五日),驻跸易州。壬寅(初七日),驻跸满城。癸卯(初八日)驻跸唐县高昌店。甲辰(初九日),驻跸 曲阳。乙巳(初十日),驻跸阜平。丁未(十二日),驻 跸龙泉关演武场。戊申(十三日),驻跸五台县射虎 川。己酉(十四日),驻跸罗睺寺。辛亥(十六日),驻 跸白云寺。壬子(十七日),回銮,驻跸射虎川。癸丑 (十八日),入龙泉关,驻跸演武场。甲寅(十九日),驻 跸阜平县。丙辰(二十一日),驻跸行唐县。戊午(二 十三日),驻跸真定府。 己未(二十四日),驻跸无极 县。辛酉(二十六日),驻跸祁州。壬戌(二十七日), 驻跸蠡县。癸亥(二十八日),泊新安县段村。乙丑 (三十日),泊任丘县赵北口。

三月丙寅朔,泊霸州苑家口。丁卯(初二日),舍舟登陆。戊辰 (初三 日),驻跸固安县。 己巳(初四日),驻跸南苑。庚午(初五日),回畅春园。甲戌(初九日),回宫。

此行,康熙帝和曹寅皆有诗篇纪行。由于此前刚刚经过了皇太子废而又立,而皇太子复出之后,康熙帝和皇太子之间又面临矛盾再度发生,和其他皇子关系也并不融洽。故而,此行虽是游览,但是,康熙帝却毫无乐趣,心事重重,且无可倾诉。其所可倾诉者,只有眼前的文殊菩萨和心目中的鬼神。御制诗《五台有怀》即透露了这一心情。

诗云:

又到清凉境,巉岩卷复垂。劳心愧自省,瘦骨夕鸣悲。膏雨随春令,寒霜惜大时。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

此时,曹寅正以江宁织造、两淮盐课监察御史的身份进京入觐随行,作为康熙帝近臣和包衣老奴,亦深悉皇储之 间、诸皇子之间的微妙关系,故而谨小慎微,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于是,除写了《唐县开元寺》《中台》两诗外,也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他还在赴五台山途中 写下了《涞水》一诗。诗云:

涞水碧于染,冰坻半载阳。世农余稻长,沟堰似江乡。小肆笤清醥【涞酒味胜易酒,京师所酤苦酽,皆仿酿】残山遰紫凉。【紫凉,水阳山也】向时逐飞放,【旧置有飞放泊】零落少年场。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帝此次巡幸,虽然连来带去一月有余,但是真正游览五台山时间不过三日。自二月十七日回銮,至三月初四日还至南苑,十数日内,一直在直隶各县游览。在今存曹寅诗篇中,也收有随同康熙帝游览直隶西部各县的《栗花歌》《麦炒》等诗作三首。但就其内容观之,仍然是只谈风花雪月、鸟木虫鱼。

其《栗花歌》云:

【栗花,栗树所产菌,其大逾常,不时见,偃盖七重色绀赤,友人云即紫芝,因戏为此歌。】

栗树生深山,寿与松柏偕。垂根下泉触雷火,砉然 腹破空洞藏风埃。朝吸云英暮石髓,得气屈强长不死。 郁为千芝蟉结成楼台,其上轮囷郁弗紫霞起。我欲采 山无斧斤,中道相逢负笭子。示我一本持之可以辟虎 虺,笑我颠童齿豁无能谢尘事。上党五属創已尽,西崖菟竹不堪饵。天花银盘充庖厨,漫山鳖裙鸭脚庸材耳。子亦知,张子房,托迹从赤松,当前竟失东园公。荧光 流辉烛天地,服食肯与山癯同。图经果载炼骨法,来日 芒鞋竭蹶直入巉岏中。

其《麦炒》诗云:

油瞿焙磨出僧家,细糁红盐滴乳花。幕外千峰矗寒月,也应一龠胜胡麻。【此地皆食藤苰油】

其《石花鱼》诗云:

【鲤啖石花而肥,故名】

唐贡称辽鲂,俗谣著洛鲤。初尝石花鱼,入馔果腴美。墨鳞三十六,聚族穴悬水。啖花泳清晨,一网连数尾。贵重走京师,珍裹饷朝士。赝者虽丰庞,风味那足 比。浊流经岢岚,龙门下千里。曝腮耻凡鳞,神物岂皆 是。楚人不食鲥,瘦瘠亦堪鄙。膏肥多杀身,书勖纨绔子。

以上所述,皆是直隶西部山区情形。可见,至二月二十三日驻跸真定府之前,曹寅一直随驾扈从。

顺便指出,有学者提出,曹寅于康熙四十九年二月曾扈从康熙帝西巡五台山。但其仅据曹诗有《石花鱼》一篇,而石花鱼产于晋西保德,因判此次扈从巡幸下山之后,曹寅即辞别康熙帝,继续西行,至秦晋交界一带始又东行南下,返抵扬州任所。这种论断,于文献则证据不足,于情理又不合,笔者难以认同。

因为北上进京、随巡五台山已经三个多月,冬去春来,桃李花开,曹寅非常想念留在扬州的儿子,故而于返程途经阜平、行唐即战国时期古中山国一带地方时,又作《途次折杏花置舆中,怀广陵诸子》。诗云:

莫逐飘风委路尘,残香剩好堕车茵。二年春雨红桥岸,可少支床弄笛人。

又,其《故友吴炯雪篷有句云:“拍拍出巢鸟,青青橫郭山”,居尝讽诵不忘。雪篷亡后,全稿散失殆尽。惧其湮没不传,晓发中山,为之卒成八句》诗云:

月落不相待,鸡鸣初启关。好诗哦梦里,真景在人间。拍拍出巢鸟,青青横郭山。与谁参活句,困顿亦衰颜。

大约此后数日,曹寅即辞别康熙帝南下。十数日后,于山东韩庄舍骑登舟。曹寅亦有《舍骑至韩庄登舟》诗以纪其事。诗云:

峄凫春色半阴晴,蚕尾余波管送迎。马背逢人说寒食,船头插柳记清明。老娴鞭弭知歧路,行迈烟花次水程。笑理长篙向东海,余年真喜脚腰轻。

按,是年三月丙寅朔,适当西历三月三十日。三月壬申(初七日)为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 。尔后,一路顺风,到达宿迁,因为跳出了是非之地,曹寅心情尤为愉快。又作《顺风宿迁有述》,诗云:

一雨澄湖势泱漭,牐前碧浪鳞鳞长。石尤尤客太遄归,彻夜颠掀吹五两。老客不愁支枕卧,万事无如随分过。篷窗已白旗脚伸,孤樯未树春云破。起舵斯须三百里,长年兀坐篙师喜。满眼荒滩拾爨人,谁知昨日扬舲子。平生道路无车舟,雨虐风欺到白头。纷纷尽让千帆去,指点厹犹上驿楼。

三月十一日,曹寅返回扬州,随即于三月十五日,进折报告返抵任所,敬传天谕,循例奏报雨水,进晴雨录。至此,康熙四十八年年底至次年初曹寅北上之行遂告结束。

三、余论

以上考证,我们使用的资料有:个人文集如曹寅的《楝亭集》、康熙帝的《清圣祖御制文集》;官书如《康熙起居注》《清圣祖实录》;兼具官书性和社会性的地方志《唐县志》。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综合研读,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描绘出康熙君臣五台山之行的确切时间、地点和各自的心态。

考证要广泛占有资料,在此基础上,将历史人物放到广阔的时空背景下,力图还原历史场景,设身处地,揆情度理,才有望求得合理的解释。反之,如果拘泥于字面,不顾情理,就容易因时代差异等原因,而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比如有学者在解读《楝亭集》时,认为《涞水》《唐县开元寺》《中台》三诗皆作于曹寅自京返回扬州任所途中。而另有学者误将《涞水》《唐县开元寺》二诗断为康熙四十八年曹寅进京途经两地时所作,《中台》一诗断为康熙四十八年曹寅进京途中绕经五台山时所作。

按照常理,自京南返,陆路应走固安、河间、献县一带南下,至山东运河渡口再舍骑登舟,断不会绕道西行至五台山,然后再东行。所以,合理的解释只能是,此次五台山之行是扈从康熙帝最后一次巡幸五台山。

可见,在大的历史背景下,综合考察曹寅的活动,并揆情度理,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研究曹寅一生活动,尤其是研究其早年在京担任侍卫十数年间的活动,因为其与康熙帝关系如影随形,将记载康熙帝活动的《康熙起居注》《清圣祖御制文集》《清圣祖实录》与《楝亭集》有关部分互读,不仅能够较为精确、细致地考索出曹寅扈从巡幸五台山的具体行踪,减少乃至避免出现一些错误,而且可以激活一些原先无解的死材料,并发现曹寅一些新的活动踪迹,进一步推动曹学研究的深入。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