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蜚声三晋扬_蜚声中外_蜚声中外的蜚

资中特产“细嫩冬尖”,始于清康熙26年(1687),曾是专供宫廷食用的“贡菜”,系四川闻名遐迩的四大腌菜之一。先后荣获首届巴蜀食品金奖、四川省优质产品、“四川老字号”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业部无公害产品等多项殊荣,一直畅销全国各地及海外,深受消费者喜欢。

资中细嫩冬尖(三年窖藏)

蜚声中外的蜚_蜚声中外_中外蜚声三晋扬

资中“细嫩冬尖”,因采用冬季收割的青菜尖腌制而成故名。是蒸烧白、作馅子,面食、凉拌菜肴及各种汤料的调料佳品。它采用当地上等枇杷叶青菜,不加任何香料腌制而成,是一种绿色无公害调味开胃食品。它具有嫩脆鲜美,清香浓郁,回味绵长,增进食欲的特点,实为理想的调味助食之佳品,宴请宾客的珍馐,馈赠亲友的嘉礼,能与宜宾芽菜、涪陵榨菜齐名争胜。

据《资州直隶州志》(资中古称资州)、《资中县续修资州志》、《资中县志》记载,资中酱园腌制的细嫩冬尖,旧颇驰名,已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清道光年间(1821—1850),县内苏家湾镇的“天福兴”酱园、“贞记”酱园,县城的“道盛元”、“道盛玉”酱园、“德丰亨”、“兴盛永”酱园,腌制的冬尖已经是资中特产品,并在简阳石桥镇、泸州、重庆、成都、湖南、湖北宜昌、武汉、北京、上海等地置货站、设分店,转销全国各地。从此,资中冬尖誉满巴蜀,名扬江淮。仅县城西街“德丰亨”、“兴盛永”酱园两家,每年内销外运之数,竟达6000余坛。以后又转销港、澳地区,也深受海外消费者的喜爱。

以前的生产作坊

蜚声中外_蜚声中外的蜚_中外蜚声三晋扬

蜚声中外_中外蜚声三晋扬_蜚声中外的蜚

蜚声中外的蜚_蜚声中外_中外蜚声三晋扬

据传,清光绪27年(1901),资中籍状元骆成骧,从家乡带了一担冬尖回到京师,分赠同僚诸友,大家食后赞不绝口。大学士孙家鼎题诗赞誉:“枇杷青菜取其尖,巧制精腌有秘传;调味佐餐冠厨膳,资州冬菜不虚传。”李莲英听说此事,连忙对骆状元说道:“快把你的冬尖拿出来孝敬老佛爷”!

《资中县概况》记载,1941年资中冬尖年产3万市斤,输出县外达2万市斤。1943年“兴盛永”酱园生产的冬尖、豆办,被指定参加四川省政府在成都青羊宫举办的物产竞赛会,京、津、沪客商争相订购。北街的“蜀山酱油”、“科学酱油”也畅销重庆市场。1956年12月,县酿造厂生产的细嫩冬尖、各类酱油正式注册“丰源牌”商标,1957年在全国干腌菜会议上,资中冬尖被评为第二名优质特产,次年由广州进出口公司出口冬尖50吨。1976年出口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达30余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同品种的资中细嫩冬尖

蜚声中外的蜚_中外蜚声三晋扬_蜚声中外

1983年资中细嫩冬尖获四川省优质产品奖,并获得过首届巴蜀食品节金奖。1991年8月,日本广岛食品工业技术中心盐渍菜专家、研究员太田义雄先生专程前来考察、学习资中细嫩冬尖的生产技术。

资中细嫩冬尖(八年窖藏)

蜚声中外_中外蜚声三晋扬_蜚声中外的蜚

300多年来,资中细嫩冬尖一直保持了原有的特点。如今,其生产技艺已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细嫩冬尖被评为“四川老字号”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业部无公害产品,畅销省内外,远销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各国以及日本、美国、加拿大。

礼品盒装的资中细嫩冬尖

蜚声中外_蜚声中外的蜚_中外蜚声三晋扬

本文参考:《资中县志》(P219);《资中县商贸志》(1991年编写);《资中县各种资源调查报告》(1982年编写);《资中文史资料辑》(第12辑)。本文还参考网络资料,图片均来自网络。

原文发表在2016.08.04《蜀风网》(魅力四川)。

特别声明∶凡引用《资中古城春秋》公众号的所有文章及图片,需经沱江愚公(宋国英)同意,并注明其来源(含原创者名字),否则属侵权行为。

中外蜚声三晋扬_蜚声中外_蜚声中外的蜚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