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底,国务院印发《关于上海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启动在浦东新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时过有半年时间。进展和效果如何?大家关心。
近日,人民日报对浦东的这项改革作报道,开头用了一个案例:原来要想拿下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至少要45个工作日,前提还得是能顺利提交12类申请材料,若遇上材料不齐全等情况,拿证遥遥无期。如今,却当场拿证。当事人“十分意外”,“乐得他将办证现场的照片发在了微信朋友圈加以点赞”。
证照分离是一项营造市场经济健康环境的改革。其要点是五条:一是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有效实现行业自律管理的事项,取消办证审批;二是改为备案,政府部门不对备案材料进行核准或许可;三是实行告知承诺制;四是提高审批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五是对涉及公共安全等特定活动,加强市场准入管理。
解读这“五条”,这项改革的宗旨就十分清晰:主线是是降低“市场经济准入门槛”,是个“宽”字。如果说,计划经济是政府“配置资源”的指令性经济的话,市场经济则企业与消费者是“舞台主角”的经济。政府只是“舞台”的搭建者、监控者、服务者。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削减政府的审批权,成为改革的一条主线,而“证照分离”试点,正是“降低准入门槛”战略思路的体现。
证照分离为“宽松”,这只是其一。其二,“五个要点”的后两条,则是“严”字。第四条“提高透明度”,涵义清楚,是“形成众目睽睽的监管”,第五条更是“直言”监管了。
笔者观察,“准入门槛降低”以后,近来也闹出鱼目混珠、偷天换日的事儿来,出了一些“面目狰狞的企业”,有的犹如旧上海滩的“掮客”,搞“买空卖空”的勾当,有的“拉大旗当虎皮”,想方设法在主流媒体“做节目”、“做广告”,搞的则是“非法集资”,有的利用互联网“电商”的大幕,干“假货兜售”的买卖。如此种种,明显损害了广大消费者、投资者的利益,制造点不稳定因素。因此,“宽”的同时,监管的篱笆还得“编得紧、收得紧”,这是健康市场经济须臾不可缺的。
报道也写了“严管”是事实,说,遵循“放管结合”的原则,“证照分离”以信息互联共享为基础,实施协同监管;以诚信管理为手段,实施分类监管;以行业协会商会为依托,实施自律监管;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辅助,实施社会监督;以风险防范为底线,实施动态监管。
笔者感悟,市场经济环境下,崇尚市场主体的自由发展,但任何事物都是“自由与约束”形成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宽”与“严”哪个都不能缺,而市场经济下的“严”,不单是政府的“严管”,还有赖于社会、行业、舆论、互联网等的协同,“严管”的方面,有制度、规则,也有“诚信”的“严管”。证照分离改革是这样,企业事业运行、城市秩序治理、行业管理等,都有一个“宽”与“严”辩证法的运用和把握。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