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雪
01
宽容 和 纵容
最近很多读者留言讨论:在孩子的养育上,宽容和纵容该如何区分?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宽容而不是纵容?
李雪答:这个问题特别经典,它是一个经典的头脑幻想出来的问题。
头脑想象出了一种东西叫“纵容”然后又定义了一种东西叫“宽容”。同时,头脑也不知道它们在说什么,总之就编出了这两个词,然后就来提问。
这是经典的用糨糊逻辑在提问,是用头脑臆想出来的词,创造一个问题。
什么算逻辑,举个例子:
你向我求助是你的事情和你的自由。我愿意满足就满足,不愿意满足就不满足,这也是我的自由。这就是边界清晰。
我不需要在满足你之后,让你觉得我好“宽容”好“慈悲”。也不需要满足你之后心想,哎呀,我是不是太“纵容”你提问了。
我仅仅是在我的边界内做我愿意做的事情。
所以,当孩子提出需求,你愿意满足他,就痛快地满足他。你不愿意满足他,就干净利落地拒绝他,而不是说“我不能太‘纵容’你了”。
02
怎么会对孩子有敌意?
敌意,是一个很深刻的议题,它反映在生活的各种细节中。
我给你几分爱?你还我几分听话?
有网友问:我知道要给孩子爱和自由,也尽力给了。
比如,晚上他不肯睡觉,9点不睡,我允许他,10点还不睡,我继续忍住,可是11点了我都很累了他还不睡,难道我还要继续给他自由吗?
再比如,他不肯洗澡,三天不洗我忍了,一周不洗呢,甚至一个月不洗,这里面的度在哪里呢?
李雪答:你所说的“度”,它真实的含义是敌意。当你觉得自己被攻击了,当你内在感受到敌意,你就会提出“度”的问题。
网友觉得很费解:哪里有什么敌意?我就是担心孩子晚睡对身体不好,和我自己确实很累很困,跟敌意有什么关系?
李雪答:孩子晚睡、不洗澡等等行为让父母痛苦焦虑,这是必然的吗?到底是什么让父母痛苦焦虑?是孩子的行为本身,还是父母觉得自己被攻击了?
想想当你心情特别好的时候,怎么看孩子都觉得可爱,这时候他晚睡,你还会生气吗?这个时候孩子让你帮他拿个东西,你会觉得他自己的事情不肯自己做,偏要使唤你吗?
从耐心地给孩子自由,到无法忍受孩子的行为 —— 这个转折点,就是你感受到敌意的时候 —— 你觉得孩子在试探你的边界挑战你的底线,在剥削你 —— 这都是你的敌意的投射。
当父母处在觉知中,有现实的边界感,就可以给孩子百分百的自由。
用爱与自由的态度支持保护孩子,这不是与孩子谈判的筹码,这种支持的背后没有“我都已经‘给了’你自由,你就‘应该’学会自律”的期待,而是真的尊重孩子本身的存在。
03
失控的源头:全能的妄想
如果一个人没有现实的边界感,活在全能的幻觉中,会感觉生活中处处是敌意。只要别人的言行跟自己预想中不一样,就会觉得被攻击,从而对对方升起敌意。
当然,这个过程会被无数的“道理”所掩饰。
比如,孩子不爱吃青菜,你跟孩子较劲非让他吃,头脑会说这是为了孩子健康着想,而真相是你觉得孩子不肯乖乖吃青菜的行为是在攻击你,你为此唠叨孩子,其实是在对孩子表达敌意。
比如,当我们经常觉得自己已经很讲道理很宽容退让了,对方依然做过分的事情,这其实也是我们内心敌意的外显,因为不敢单纯地做自己,所以需要拿出道德者的姿态来攻击对方。
而没有剧情的方式是:既不攻击对方也不攻击自己,只是单纯地声明界限,清晰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自我负责。
当我们活在现实感中,心思会用在去做有趣的事情,让能量流动起来,比如把青菜做得更好吃,创造舒服入睡的环境,享受洗澡时水流过皮肤的感觉。你做一件事情时很享受,孩子也会收到这份美好。
由“全能神”做回人,是从全能幻想走向现实边界感的过程,这需要我们去信任命运的善意,臣服于无常的本质,最终走向无我的终极实相。
04
什么是百分百的自由
网友问:怎么可能有百分之百自由?百分之百的自由是什么样子?
李雪答:百分百的自由就是百分百地尊重边界,尊重边界就是尊重自己的百分百的自由,也是尊重对方的百分百的自由。
你有任何情绪感受,是你的自由,但不是我的责任。
我产生的任何情绪感受,做出的任何行为,都是自己做主并承担结果,也不是你的责任。
所以,自由就是边界。自由就是做我能做的和做我愿意做的,同时我看待你也是这样。
自由即界限,界限即自由。
欢迎到新浪微博@李雪爱与自由,与李雪评论互动。
作者|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李雪爱与自由。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亚马逊,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初心心理
公众号|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李方
插图|夏宇航
延 伸 阅 读
◉《》
◉《》
◉《》
点开这颗跳动的心,来初心心理社区,看李雪直播,向老师们提问,唠唠你的人生故事。初心心理社区,咱自己的心理社区。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