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栽培银耳,就像照顾小婴儿似的”,种了36年银耳的福建古田退伍军人阮以光讲到,他栽培的银耳,喝山泉水,住在植被繁盛的深山里。
我们循着“寻田活耳”的生长线索,跟着光叔,了解了为什么“寻田活耳”开的像花,闻着香,嚼着软糯。
你们要多待几天,就能带你们去看鸳鸯,油奈花……
春天坐高铁,像在影院看乡村风景纪录片,一路油菜花活泼喜人,冒出耀眼的黄;水田里不时闪过低头吃草的老牛……
直到高铁进入福建境内——火车开始在一个个山洞中穿行。
群山将福建的地势与沿途区分开。“这样多的山,不知古田会有一番怎样的景?”
“乘客您好,古田北到了……”,簇拥着刚下车,还未站稳,同事惊叫:“啊,我要在这拍照……”
目力所及,这里都是山,一片深,一片浅,错落着,层叠着,云在山头上浮动。
驱车前往银耳栽培房的路上,雨天山头上,生云走雾,天与地相接,纯净到让人觉得虚幻。
听光叔说,当地人据山的形状命名,便有了“动物世界”的群山:蛇山、马头山、龟山……
“你们要多待几天就好了,我们这里的好景色很多的。去看鸳鸯,油奈花,临水宫”。大家不停感叹着古田自与别处不同的胜景,光叔笑笑说:“所以,我们的银耳才长得好嘛”。
市场上百分之九十的银耳都产自古田,我们的技术是最好的。
光叔小时候,银耳还未实现人工栽培。他常跟爸爸上山采野生银耳,“那个时候银耳很少的,采来只做药材。”
上世纪70年代,古田当地农民用段木栽培银耳,但村名意识到,如果持续砍伐树木会破坏生态环境。而且银耳产量也很低,1974年左右,每斤白木耳还要卖到一千元(当地人称银耳为白木耳)。1978年,古田县农民首创银耳袋栽技术——以棉籽壳混合麦皮做栽培银耳的营养基。
高温杀菌后的银耳培养基
袋装技术提升了银耳的单位产量,培养基营养丰富,栽培出的银耳胶质含量高,口感好。自此,银耳除了具有单一的药用价值,还升级为日常餐桌上的养生菌。
光叔说,现在市场上百分之九十的银耳都产自古田。古田银耳的栽培技术也输出到其它地区。因为光叔技术突出,2000年的时候他被派去新疆,教给当地人银耳袋装栽培技术。
我们每天就像照顾小婴儿似的,照顾着自己栽培的银耳。
除了山,古田水资源也丰富。走在村子里,山泉水流泻而下,哗啦啦,听的人心情愉悦。
山泉水的清冽滋养了古田银耳。再加上耳农悉心呵护,从菌种、栽培技术再到运输,确保每一个环节。
银耳栽培房
从接种菌开始到银耳长成花的样子要40多天,“我都像抱婴儿似的,用山上的山泉水喷洒,时时小心地照顾着。”
外观
为了每一朵的品质和外观长到最优质,每袋营养基长度50公分,只栽培三朵,每一朵营养均衡。长成后的单朵儿色泽淡黄,直径13—15cm,140g左右,一朵可供6人食用。
安全
银耳因含水量多,不宜存储,常制为干货。不法商家在银耳烘干中,二氧化硫熏蒸美白,曾有报道“银耳的二氧化硫超标70多倍”。
寻田活耳,未经烘干,不存在硫磺熏蒸的风险,可放心食用。
口感
寻田活耳,新鲜采摘,营养不流失,植物胶质更丰富。下锅之前,不用泡发半天,洗后直接煮,十分钟出胶,二十分钟软糯。
手工采摘的活耳,每一口都清香、爽滑、软糯。
难怪,寻田活耳,一上线就卖出近5000多份,还收到很多朋友的好评。
怎么买买买呢?
长按二维码识别进入店铺购买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