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糜林
糜林走了,走得那么突然,在这个忧伤的春节中又添了一笔悲痛。
“2005年10月13日胡锦涛到我们的万山红遍农业园来,我当时就负责这350亩的园区。” 一年前,我还在倾听他的工作经历。他最怀念那段“忙碌忙碌”的日子,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天——技术落地,园区管理,产品销售,一天都不能怠慢。
“办这个科技示范园对我们的产业提升非常大。那个时候我们大部分的品种和技术都来源于日本,都是人家的,但是管用。1998年的时候就搞水平棚架、大棚草莓,效益都非常好。老百姓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变成效益,光谈技术,没有用。”
镇江万山红遍农业园(白兔园区)大门
1987年句容农校毕业后参加工作,1995年赴日研修,1996年回国后在万山红遍农业园工作,2007年任果树研究室主任,2008年援川,糜林在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了33年,离退休还有3年时间。
“这个匍匐茎怎么没去除啊?”这是我第四次来到镇江农业科学研究院。那天还是正月初八,我以为是工人放假,这些浪费养分的草莓匍匐茎趁机长出来了,挂在高架的两侧。
“我们这几天正打算把它们挂起来,在匍匐茎苗上开花结果。”糜林的回答让我大感意外。
吊起匍匐茎的立体结果效果
几乎在所有熟悉草莓的人的认知中,草莓的匍匐茎是用来繁殖的,不是用来结果的。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让匍匐茎苗开花结果,于是好奇地问道:“你怎么想到的?”
“大棚里的空间不是很大嘛,你又不能做多层,不管你怎么放,种植槽总归要挡光,有阴面有阳面,光照是不完全的。与其这样,还不如把匍匐茎吊起来尝试立体结果。另外,吊起来后的立体感强,也适合搞观光采摘。”糜林说:
“这项试验我们已经做了两年。我的思路是冬天通过吊匍匐茎来促进母苗的营养生长,生长点多了之后,生长素就多,苗的长势就旺;春天通过匍匐茎苗的开花结果来消耗养分,看看能不能压制母苗的营养生长。”
莓菇共作种植模式
“能提高产量吗?”我很佩服这个创意,但对这个方法在具体生产上的应用颇为怀疑,毕竟吊匍匐茎需要不少人工,除非在产量方面有明显表现。
“我们小面积的试验数据是产量能提高13%。”糜林的同事万春雁答道。
“总的来说还是要继续研究,我们在测激素水平,看看有没有变化。”糜林补充说。
梨水平棚架单主枝联体栽培模式
从2007年组建果树研究室开始,糜林和他的团队已经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的成果专利,包括节能增温的草莓高架栽培技术、草莓简易高架栽培方法、草莓与食用菌栽培专用设施、两连栋三层保温草莓大棚结构、梨水平棚架单主枝联体“梳形”整形栽培方法……
“我们在2007年就开始做高架草莓试验,先研究这个架台的搭建,做到可拆卸,方便实用;架台搭好了我们就筛选基质,进口基质太贵,一亩地没有二三万元钱买不下来,用稻壳发酵几千元钱就搞定了;然后我们把架台下面都裹起来,里面是黑膜,外面是透明膜,这样就可以像贮热罐一样把热量吸在里面,晚上再辐射出来;架台下面还可以堆放食用菌棒,光放平菇的效益一亩地能增收1.5万元;还有这种大棚结构……”糜林在大棚里为我们一一介绍。
草莓高架种植模式
“当时是基于什么出发点去搞草莓的高架栽培试验?”我问道。不像现在,十几年前的草莓高架栽培还是一种非常“高大上”的种植模式。
“为了省力,农民弯着腰在地面做事很不方便。”糜林说:“我们在日本也看过这种模式,他们做得早,技术也成熟,我们就把他的成果引进再创新,包括架台搭建、发酵基质和保温措施我们都做了相应的改进。”
日本的一年研修经历除了让糜林看到和学到很多果树新模式、新技术,还让他学到了敬业精神。他亲眼所见,有一天暴雨如注,日本专家依然按计划穿上雨衣雨鞋带上剪刀去田里取样。“在我们中国绝对不会去了,暴雨啊!”糜林感叹说:“我们都说赶超日本,就从这个精神上讲我们是不容易赶超的。就像搭这个棚,他们研究室的就自己搞。”
“旁边一个大棚的高垄就是糜主任带着研究室的几个男职工自己干的。” 万春雁在一旁夸道。
糜林和课题组成员在高垄栽培的草莓园
又是一个意外。另外一个双连栋大棚的草莓也远离原来的地平线,只不过不是像刚才那个大棚是用支架支撑起来的,而是用泥土堆积起来的。
“这个高垄又是怎么想起来的?”我依然好奇这个思路的形成。
“我问过不少农民,为什么不做高架栽培?他们回答都是‘好是好的,就是太贵’。我们就想着怎么样才能满足他们既要省力又不能造价太高的想法。”
于是,糜林就带着大家买了控根器,模仿高架的设计把种植行围起来,再把沟里的土挖起来,混入肥料,堆放到种植行中,形成高度40-50厘米的高垄种植草莓。
草莓高垄种植模式
“现在种下来有没有什么问题?”我担心连作障碍。
“前面两年没有问题,第三年有连作障碍的表现。过去可以采用闷棚高温的方式来克服连作障碍,现在因为我多年一栽种在这里,闷棚会把里面的苗烧掉了。”
“多年一栽?”我没听过这个专业名词,以为自己听错了。
“这是我们近两年在做的试验。”糜林解释道:“夏季的时候这个棚空在这里,本身就是浪费。你要重新找苗圃育苗,不如把苗直接留在这里,既当定植园又当育苗圃,两者结合,把苗圃省掉了。”
多年一栽的育苗方式
“这个办法能省多少钱?”
“现在草莓苗5毛钱一棵,一亩地6000棵苗3000元钱。还有一个好处,这种育苗方式是在避雨环境下进行的,炭疽病的防控就很轻松了。”
糜林(右)在指导梨树管理
实用,节本,省工,高效,糜林的这些成果看起来并没有“高大上”的感觉,甚至有些只是一些小技巧,但恰恰是这些小技巧,才是目前农民最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就像糜林对自己30余年工作经历的自我评价:“没干出什么大事情,就帮农民做了一些能够增收致富的事情。”
你走了,农民会记得你。
谨以此文缅怀离我们而去的实干型专家、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糜林研究员。——清扬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