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fingabout_loafing翻译_loafing

“有偿代课”是指某些大学生代替逃课学生以应付教师点名,并向代课者提供一定报酬的行为。

这个方式看似高效、便捷、隐蔽,既解决了“逃课”的后顾之忧,又不伤害老师的出勤率,满足了自己虚假学习获得好成绩的“幻想”。

与此同时,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代课族”等兼职团体。

从遍布学校各个角落的小广告,到各种万能群、老乡群、兼职群、兴趣小组、论坛的有偿代课广告,还有可以预订服务的APP,从发布代课信息、开价,再到同学接单上课,往往是一条龙服务。

有偿代课显然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不能说的秘密”,成为逃课族不可多得的“最优选择”,这项服务正日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曾做过调查,随机抽取了503名大学生,其中52.09%的大学生表示身边出现过代课现象。

而在有代课经历的大学生群体中,46.18%的人是通过QQ、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直接发布或收到代课信息,17.18%的人则是通过QQ或者微信代课群。

loafing_loafing翻译_loafingabout

作为传统的逃课方式的2.0升级版,这种代课方式多涉及金钱利益,背后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或经营行为”,并形成“需求-供方”“需方-中介-供方”。专业团队、明码标价,俨然成为一种畅行无碍的完整产业链。

1有偿代课属于违纪行为

与传统的违纪行为吸烟、喝酒、打架斗殴、夜不归宿等不同,全国范围内高校有偿代课现象频发,凭借其超高的人气迅速蹿红为校园违纪榜单中的C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方面,有偿代课的行为严重违纪,许多大学的校纪校规明文规定有偿代课扰乱课堂管理与教学秩序,妨碍公共管理,属于学生失信行为。

另一方面,有偿代课现象背后支撑的是有利益关联的经营性组织,招募在校大学生为主要的业务骨干,其背后夹杂错综复杂的社会利益,成员迅速扩张,业务范围还在扩展,衍生出替考、替自习、替开会、替写作业、办假证行为。

作为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很容易成为他人牟利的“工具”。在学校层面如果不加以及时制止,可能会产生大范围断崖式违纪违法现象的产生。

2有偿代课现象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有观点认为,与时下流行的代跑腿业务类似,其充分调动社会闲置资源满足了同学们的需求。

但是深纠有偿代课现象的产生原因和结果,就会对有偿代课明确的say no!

市场营销学中将人的需求分为“Need”和“Want”,有偿代课行为满足的是我们不想去上课的“Want”欲望和遐想,而非“need”必须品。

loafingabout_loafing翻译_loafing

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分析其成本与收益,最直接的成本是该节课的学费和付给代课者的薪酬,还有一旦被发现的“惩罚成本”,其收益即利用代课置换出来的可支配时间。

信息的不对称性大大降低了代课的惩罚性成本,当代课的预期收益大于代课的成本时,被代课者将采取“有偿代课”行为。

从群体模仿的角度来看,没有代课行为的学生受到代课行为的暗示,模仿代课行为,而当群体中多数成员采取不努力的行为时,容易产生社会懈怠(social loafing)。

人们在生活中评价自己的社会特征(如能力、智力等)时,往往是在社会环境中通过与周围人的比较来获得其意义的,而不是根据纯粹客观的标准来定义,我们称为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对于学业成绩表现不良的同学来说,有偿代课行为所获得的满足感,会降低其社会比较的水平,从而导致今后消极的自我评价。

西方学术界认为大学生普遍都面临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因害怕被同伴排挤而放弃自我做出顺应别人的选择。压力包括同辈(即与自己年龄、地位、所处环境相似的人)取得的成就所带给自己的心理压力。有偿代课能短时间的缓解这种压力,但从长远来看会使得一个人屈从于同辈压力。

有偿代课行为也印证了一个概念,叫时间厌恶(Time exclusion)。通俗地说就是拿金钱换时间,看似该行为既帮助发布者解决了麻烦,同时接单人也得到了相应的报酬。是双赢的结果。但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降低。人会逐渐变得冷漠,本来热心帮忙可解决的事,却要用金钱衡量。

越轨行为(deviance)是指违反一定社会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或道德规范的行为。而有偿代课所带来的越轨行为往往带有负向社会功能,破坏团体成员遵守社会规范的愿望,成员之间的信任联系。

3有偿代课危害学术诚信

在市场经济社会,个人信用 (Personal Credit)愈发重要,作为学生群体,学习学术诚信是我们将来走向社会的必修课。近日备受舆论关注的翟天临事件再次将学术诚信的话题又引入公众视野。

以美国高校为例,美国高校对于学生的学术要求非常严格,出勤率也是学术要求的一部分,很多课程都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在签到表上签字。

绝大多数美国大学在学校的学术诚信条例中都会明确标明,找人代课、替考的行为涉及学术诚信(Academic Intergrity),将面临学术行为不端委员会的严厉惩罚,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将被停课(suspension),开除(dismissal)写成书面报告,放在学生的档案中。

loafing_loafingabout_loafing翻译

学术欺诈获得的短期收益是无法承受惩罚所带来的长期后果的。

学术诚信在美国被反复重申强调作为每个在校生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美国各种学校申请,各种银行贷款,各种工作申请还有证件申请中都会对申请人的信用进行调查。一些著名的问题就是你是否进过监狱,你是否因为品行不端被学校开除,你是否曾经参与过暴力活动等……

在美国大学里,诚信属于原则问题。违反学校诚信条例欺骗学校,危机学术诚信问题在在美国属于“零容忍”。

4致学生:你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社会心理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出,大学时期是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社会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场所,对于学生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渡具有塑造作用。

而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其今后走向职场与家庭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在被“代课”所包围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甚至可能把进行灰色交易作为生存之道,他们走进社会,在潜规则与规则之间游离摇摆,迷失的是自我与判断力。

有的人上完了大学,思考方式还是那种“原生态”的模式。所谓的原生态就没有经过系统刻意地训练,而是任由随机事件的冲击产生随机结果的状态。

从大学毕业的时候,大脑里没有留下任何你的专业领域带给你的精神、信念、理论和体系,只是比走进大学的时候老了四岁,思考方式仍停留在原生态下。

原生态的人最容易被营销模式收割了。是很容易煽动的一群人,像有偿代课这种商业模式主要从这群人身上赚钱。但是原生态人的进步和成长,其实也没人关心在意了,反正赚了你的钱就行。

英国哲学家培根.F说“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天生的才干如同天生的植物一样,需要靠学习来修剪”。

人应该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保持自己的批判力,做一个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伟人,有温度,有分量,补短板,强自身。

5致老师:学生需要老师们激励、唤醒与鼓舞

身为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我们行动起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解决有代课的落脚点还是大学课程本身,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大学课堂设置的本身能起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的作用。

大学课程中能够激励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兴趣是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有内在兴趣。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loafingabout_loafing_loafing翻译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顾明远曾说大学的本质是求真育人。求真就是研究学术,追求真理;育人就是培养真才实学的人才。大学从她产生那天起,就是一群学者自由研究学问的地方,同时在研究学问的过程中培养人才。

我们倡导的是学校对学生的反教育——大学生通过大学学习基本的做人规范。大学精神是怎么样,取决于大学的管理者和缔造者,他们的价值观,身份背景,以及办教育的目的。

作者简介

戴维 ,云南师范大学 。基础心理学硕士 ,现为西安欧亚学院学生处Xdea社区辅导员。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