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夫人(1010-1057),苏洵之妻,苏轼、苏辙生母。程夫人出身名门,世代居住在眉山(今眉山市东坡区)。自幼熟读诗书,深知礼仪,很具有卓识远见。18岁时,程夫人嫁到苏家,安于贫贱,为人持重,敬老爱幼,团结同辈,人们都称赞她贤淑。一次,有人问她:“你娘家有钱,何苦自甘过这样粗粝的生活,不向爹娘开口?”她说:“我去求父母,当然不会遭拒绝,但被人说成我丈夫靠人养活,又将如何解释!”

苏洵不用功读书,程夫人诚恳劝勉。苏洵发愤读书后,程夫人看他作的诗文,指出:“读书是要深入探讨古今天下兴衰成败的道理,用来治理天下;学习圣贤困顿得志时候的处世之道,用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于是苏洵全部焚烧以前所作诗文,重新研讨六经百家之说,厚积薄发,写出的诗文让人惊叹。苏洵很感激夫人的帮助,在《祭妻文》中沉痛地说:“现在独自一人的时候,还有谁会规劝我?”

苏洵勤奋读书时,膝下有1女2男,即5岁的女儿八娘、3岁的苏轼和1岁的苏辙,子女教育重任落在程夫人身上。由于程夫人治家有方,苏家渐渐富裕。她经常接济穷苦亲属邻友,从来不为儿女积攒钱财。这时苏家人口增多,便迁出来纱毅行(今三苏祠)租房居住。宅内竹木繁茂,百鸟来巢,杂花丛生。她教育家人应该有仁民爱物之心,不要残害鸟雀。因而园中雀从不怕人,低巢挂枝,这些对苏轼兄弟影响极其深远。

有一天读《后汉书·范滂传》时,苏轼在旁,她便用范滂的忠义事实去感染儿子。苏轼问:“儿子如果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母亲允许吗?”她回答道:“我的儿子如果能成为范滂,我难道不能成为范滂的母亲(范母为成全儿子的志愿而自杀)吗?”

有人在宅内发现前人的窖藏金银,她叫人重新埋好,不许挖取,并教育子女说:“非分之财,分文不能妄取。”这对家人影响很深。后来苏轼到凤翔为官,发现前人所藏丹药,想取走,妻子王弗说:“如果婆婆在,肯定不会这样!”苏轼听后感到惭愧,不再取走。苏轼兄弟生为官清正,与程夫人的教育和勉励是分不开的。

程夫人勉夫教子,熬尽心血,辞世时年仅48岁。司马光为他写《墓志铭》:“贫贱的时候不让丈夫名声上有污点,富贵的时候不给子女增加负担。知道勤奋读书,可以让家族发展壮大;加强道德修养,可以在世上树立好名声。鼓励丈夫、教育子女,最后让他们成就巨大。”(“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勉夫教子,底于光大。”

(四川在线记者 樊邦平 整理)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