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叔说
要求孩子克制情绪,不如告诉Ta正确对待情绪的方法,给负面情绪找个出口。
作者:SamanthaRodman博士 译者:考拉妈妈
SamanthaRodman博士,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三个孩子的母亲,经营自己的博客Dr.PsychMom。她的处女作《如何跟孩子说离婚(How to Talk to Kids About Divorce)》将于2015年8月出版。
注:本文由凯叔团队翻译整理,转载请注明凯叔讲故事微信公众号(kaishujianggushi)及译者:考拉妈妈,并欢迎提供更好的建议。谢谢!
(本文2015年1月15日发表在drpsychmom.com)
情绪非常的重要。它们让我们感知世界。
例如,如果我们生气了,这可能意味着我们已经受伤害或被冒犯;抑或如果我们感到悲伤了,那意味着我们正在遭受某种形式的损失。
情绪持续的时间比大多数人认为的短很多。尽管悲伤可能影响一整天,但大多数的情绪仅持续几秒或几分钟。一种情绪的走势类似于一条正态分布曲线,有峰值,也会衰减。
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在情绪的至高点,人们已经无法忍受,他们要么逃避要么抑制情感,很少有人能体验到情绪的自然消减。
比如,我们假设你害怕公开演讲。你的老板要求你做报告。你要么找一些借口,完全摆脱它(逃避);你要么先来片佳乐定,硬着头皮完成它。(译者注:Xanax,阿普唑仑,一种镇静药)
本来,报告大约进行10分钟后,你的焦虑情绪便会急速上升至峰值后自然消减,你也不会认为能够顺利完成报告有多么神奇。
而现在,无论你采用哪种方式,你都会因为逃避或避开了对焦虑的完整体会,所以你总是想:“我不可能这么做。恐惧是无法忍受的,而且不会减弱——它只会变得越来越糟,而我可能会在众人面前受批评。”(暴露疗法恰恰相反。当你把自己置身于某种让自身焦虑的情形中,你可以看到,你的焦虑情绪最终会消退,然后你就不再害怕类似的情况了。)
压制负面情绪,反而只会使其加重
除了逃避和避免之外,人们还有一种排解情绪的方法便是压抑它们。
所以,你可能会对自己这么说:“我一点儿也不害怕公开演讲。”然后你会振作起来,规避任何可能的焦虑感,像机器人一样机械地完成报告。
这么做不好吗?情绪就像打鼹鼠游戏。当你压制它们,它们便会找到其它的出口。在研究生院,我学会用反弹效应来解释当你告诉自己(或其他人)不去感受一种情绪会发生什么。(译者注:“don’t think of a white bear”,一种心理行为,越让人不去想某事或某物,人们往往越容易频繁想起或去做某事。)
如果告诉你“不要去想白熊”,会怎样?现在你会想起一只白熊,是吗?就情绪而言,会出现同样矛盾的效果:如果告诉你不要感受某种情绪,你的这种情绪反而会加重。
而现在,除了感受到相应的情绪,你还会内疚和羞愧。因为你感知“错了”,或者你的感觉违背了要求。在公共演讲的例子中,你抑制自己的焦虑感,没有让它自然地经历峰值和衰减,因此你还会继续对演讲感到焦虑。你也可能会担心下次无法完成,你的焦虑情绪会真的宣泄出来,让你难堪。
坦然接受是应对负面情绪的最有效方法
所以,最健康、最有效地排解情绪的方法不是逃避、避免或压抑,而是接受情绪,用心感受它们的峰值和衰减。
就像你正在观察自己的思想,思考:“噢,看,焦虑情绪来了。哇,它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强烈。现在真的很焦虑。好了,现在它缓解了。现在更缓和了。”(这也是处理狂欢、暴饮暴食,抑或任何冲动及让你陷入困境的情绪的好方法。)
你是一位很棒的家长,我知道你想使用这个有关情绪的新知识来帮助你的孩子。那么,让我们看一个例子,用两种方法来处理一个常见的教育场景:
1. 你5岁的孩子正在玩一件玩具。你1岁的孩子把玩具抢走了。你5岁的孩子开始尖叫,尽管Ta身边至少还有47件别的玩具。
你对Ta说:“别生气,他还是一个婴儿。去玩儿其他玩具吧。”你的孩子情绪有所缓和,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
奇怪的是,你5岁的孩子随后“意外地”打了你1岁的孩子,抑或Ta随后在晚餐时间表现得非常好,然而你知道吗,第二天出现同样的场景时,你5岁的孩子会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
2. 你5岁的孩子正在玩一件玩具。你1岁的孩子把玩具抢走了。你5岁的孩子开始尖叫,尽管Ta身边至少还有47件别的玩具。
你对Ta说:“哇,你看起来很生气。”你5岁的孩子回答说:“是啊!他把玩具拿走了!”你说:“我知道!”
你5岁的孩子随后可能会说:“因为他还是一个婴儿,我猜。”或者Ta可能需要另一件玩具。有时,Ta可能会继续谈论他是多么生气,有时则不会。
哦,他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可能还会与第一个场景相同,这点上我们不要自欺欺人,但至少你教会了他以下内容:
情绪是可以接受的。
情绪是可以理解的。
情绪实际上并不会持续很久,它们并不可怕。
情绪没有对错。
你可以在家表达自己的情绪。
你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情绪没什么可怕的”
这样的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其它问题,也不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且容易心境稳定(不为食品、酒精、药物所累),因为Ta不会因情绪而害怕或羞愧。
哦,这是否意味着你必须宽恕你不喜欢的行为呢?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场景,我们假设使用隔离反省法处理家庭生活中的严重错误:
你5岁的孩子掌掴你1岁的孩子说:“坏宝宝!你拿走了我的东西!”你进来对Ta说:“你打架了,所以要隔离反省。在这所房子里不能打架。”
等孩子面壁思过后,你对Ta说:“我知道你是生宝宝的气。这没关系。但是你不能打他。这让宝宝非常害怕和不安。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挨打,他感到非常难过。当你觉得生宝宝的气的时候你还能做点儿别的什么?”
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学会和孩子共情。
不要告诉孩子,他坏是因为他有情绪。
更不要因为表达情绪而说他坏。
甚至不要因为他打架而说他坏(虽然我们强调,家里的规矩是不打架)。
帮助他培养对小宝宝的同情心。
当他生小宝宝气的时候,帮他通过其他行为解决问题。
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做到以上几点,并且没有使用隔离反省法,那证明你很有力度。
但对于普通父母,如果我的孩子打了更小的孩子,他们最好面壁思过,这样我不会完全丧失管理权。此外,让孩子们知道自己行为的结果而不是情绪带来的后果也不错。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