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号开始,《职业病防治博士工作站》与大家一起学习《英国职业安全卫生署局部排气装置指引》,中文材料来自台湾劳工安全卫生研究所翻译件,英文来自。
捕获型气罩
1 制程、有害物发生源及有害物云团都在捕获型气罩之外面,这样就必须在有害物发生源及其周围产生足够的气流,以便“触及”、“捕集”及吸引充满有害物的空气。捕获型气罩也被称为捕捉型、外加型或捕集型气罩:他们有一些常见的名字,包括狭缝和通风匣。捕获型气罩的设计原则列在表 10 中。捕获型气罩适用于制程不能被包围时,或有害物云团有没有强大且稳定的速率和方向。
表 10 捕获型气罩设计原则
位置:
气罩:
气流:
实用性:
侧风:
2 捕获型气罩可能是:
3 捕获式气罩广泛被采用,因为:
4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需要控制的有害物发生源而言,捕获型气罩的有效性, 要比设计者所预期的少得多,因为:
5 所有上述不利因素在设计时都有解决方案,但最佳的解决办法可能是选择或开发其他类型的局部排气气罩,让气罩对有害物发生源的包围度更大。非常重要的是让局部排气供应商和雇主能充分地理解“捕集”的主要特征(参见图 31)。
捕集风速
6 “捕集风速”系指在有害物发生源处所需之气流速率,以克服有害物云团之向外运动,并将其抽进气罩内。但是,这只在有害物发生源和气罩间的一定距离内才是有意义的。捕获型气罩非常难以控制快速移动的有害物云团。他们通常需要部分包围型或接受型气罩。表 9 中所引用的捕集风速是有根据成功的经验。在实务中,设计者和供应商应该进行检点,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制作原型。
【捕集风速,等于我们的控制风速?!】
7 在表 9 中,捕集风速的下限范围,适用于:
*“有害”和“毒性”之分类,是依危险化学品相关管理办法。
8 于表 9 中,捕集风速的上限范围,适用于:
有效捕集区、作业区、及呼吸区
9 捕获型气罩的有效捕集区是气罩前方的空间,此处的风速足以捕集有害物云团。可以把有效捕集区想象成是个在气罩前方的气泡,此气泡很容易破壤—它可缩小及改变形状,侧风可严重影响有效捕集区的大小与形状,而有力的侧风几乎可摧毁有效捕集区,图 31 的作业区,有些在气罩有效捕集区之内部或外部,有些则是部分在气罩有效捕集区之内部,另一部分在外部。
10 有效捕集区之范围,等于总是小于使用者之期望,这是因为风速在捕获型气罩前方很快地随距离增大而衰减。经验法则是,在距离捕获型气罩开口一个气罩直径处,其风速已锐减为气罩开口表面风速之十分之一。
11 作业区是产生有害物云团之区域。为有效控制暴露,作业区必须在捕获型气罩之有效捕集区内部。
12 呼吸区是作业员口鼻四周可吸到空气之区域,通常定义为口或鼻 30 公分范围内。
与发生源之距离
13 捕获型气罩通常只对距离气罩开口2倍直径范围内之有害物发生源有效,更远处的大概就没效了。有效捕集区之形状依气罩形状而定,有效捕集区会被严重受限,特别是小型气罩。
14 量测结果发现,捕获型气罩之捕集效率随着与气罩之距离加长而快速下降,所有捕获型气罩都有此趋势。气罩愈小,“部分有效”的区域就愈小。实务上,捕获型气罩有捕集到有害物云团,不然就是没捕集到,只是工作相对位置之小小改变,就能造成这两种状态之差异。常常发现捕获型气罩并未有效捕集到有害物, 有时是根本完全没有捕集到。
15 劳动者需要知道有效捕集区之大小与形状,好使他们可以在有效捕集区内作业。捕获型气罩之供应商及设计者,需要以务实的方式提供他们的气罩之有效捕集区,例如:
可移动的作业区
16 有些工作制程是“线性”的,作业活动及有害物发生源是跟着工作物件或组件移动,例如涂布黏着剂、銲接接缝等。当运用捕获型气罩到这类作业时,当务之急是要维持作业区在有效捕集区内,可利用可调式气罩或可调式工作站。无论如何,这通常是不切实际的,如果是这样,就需要别种型式的气罩或控制措施。
捕获型气罩之凸缘(flanges,法兰)
17 捕获型气罩的气流等速线会延伸到气罩后方,对于气罩前方的有害物发生源而言,这样的气流是“浪费”的—它无助于控制有害物。捕获型气罩之凸缘可:
18 图 32 凸缘对捕集风速等速线之影响
捕获型气罩特例
上缘边框抽气
28 从具有开放式表面的槽桶等有害物发生源的一个边或多个边抽取废气,此时需要沿着有害物发生源的外围来设置狭缝(长而细的气罩)。无论如何,狭缝的有效捕集区非常受限,当槽桶两侧设置狭缝时,其有效捕集区需涵盖槽桶开口面之中心点。
19 依经验法则,槽桶开口表面寛度超过 0.6 公尺时,需在槽桶之一侧设置狭缝, 宽度在 0.6 到 1.2 公尺之间时,应在槽桶两侧都设置狭缝。对于寛度更宽者,上缘边框抽气变得不切实际—需另寻不同的解决方案来控制有害物之逸散。
下抽式工作枱
20 由下方吸取空气,通常是通过在一个水平表面上的孔或狭缝,到一个气室。作业区就在或非常接近吸气水平表面或气罩开口。局部排气引起的气流形成并限制工作流程或活动所产生的有害物云团之流动。
21 下抽式气罩的有效性取决于以下因素:
22 相对于待控制之制程,具有较大开口表面积之下抽式气罩,较能有效地控制有害物云团。添加包围壁面,甚至部分顶罩,将气罩转变成部分包围型气罩,并提高控制的有效性。
低量高速 (LVHV)
23 某些工业用的工具,例如砂轮,具有快速运动的表面,这些表面也带有一层与他们一起快速移动的空气(边界层)。细微粉尘颗粒会进入此边界层,且因为它们也带有高速,因此会很难被捕集到。
24 低量高速抽取(LVHV)装置含一个非常靠近有害物发生源之小气罩,其具有高的开口表面风速,例如 100 米/秒。典型 LVHV 应用于手持工具,但也可以用于固定设备。
25 LVHV 可内建于旋转式砂磨机,以便成功地控制含粉尘空气之逸散(参见图30)。其实它是难以加装 LVHV 的,对手持设备的设计技师而言,结合 LVHV 必须采用人体工程学原理,要能让使用者接受,且能成功地控制有害物。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