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涌现出了一大批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湛、成绩突出的省特级教师、省功勋教师、正高级教师等名优教师。他们把热爱献给讲台,把热情献给学生,把忠诚献给教育,一起来领略他们的风采吧。

01

个人简介

名优_优宿优品和名创优品_小泽优名

陆燕海正高级教师,省教育学会中学化学分会理事,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浙工大附属德清高级中学化学教师。曾获全国新课程实施先进个人、全国教科研先进工作者,省教坛新秀,市青年人才新锐、市教学明星等荣誉称号。

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省人民政府一等奖)、省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出版论著6部,开发省级以上微课程和精品课程8项,主持或执笔省教科研课题5项,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

02

教学理念

融通化学

融,意在融合、和谐;通,指向圆通、畅达。

融通化学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注重将学习任务、教学路径、成长目标融合统一,在关系融洽、情意融合的教学中,促进师生协同进步的圆满共长、学科内容组织的和谐共生、思维人格发展的圆融通达。

03

成长时刻

在教学成长的道路上,我认为自己最幸运的是一直在开展自觉而有方向的专业阅读。这份坚持,源于一堂因实验意外而“翻车”的新授课。

在《硝酸的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常温下浓硝酸使铝片钝化的实验活动,中途有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氯离子效应能破坏金属表面氧化膜(或称钝化膜)并生成可溶性的氯化物,那么铝片遇到浓硝酸钝化后如果再加些氯化钠固体现象又会怎样呢?

同学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所吸引,纷纷交头接耳讨论起来。

小泽优名_名优_优宿优品和名创优品

既然无法按预设延续教学,我索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因势利导,启发引导他们进行分组实验,开展“预测现象—实验探究—解释原因”的实证研究过程。然而,各组实验探究的结果只有部分符合预设,“异常现象”让我们大家都始料未及:铝片并未明显溶解,而溶液中却出现许多细小气泡,颜色也变成了浅黄色。受限于自己当时认知和应变不足,探究活动草草结束。在后续查找文献、阅读资料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异常现象”并不异常,只因自己孤陋寡闻——大学教材中早有具体解释,期刊中也有相应的教学案例。

每每想起这段“失败”经历,深感遗憾的同时我也倍觉受益:它时刻警醒着我,阅读对厚实教学内功的重要性。我也习惯在不断的阅读中吸取与辨析,运用学到的知识提升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实践。

正是源于阅读的厚积薄发,让我在后续各级教学评比活动中表现得游刃有余,顺利取得了浙江省课堂教学暨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实验说课与技能比赛一等奖等诸多奖项。

04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