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世纪英国人眼中的大清王朝,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奇葩”。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百七十年前外国人视角里的清朝究竟发生了哪些奇葩事。
第一个:赔款
在中国人间流通的货币,是一种由金属银制造的“银锭”。“银锭”的宽度约为四英寸,是实心的银块。从表面上来看,银锭就像是实验室里的坩埚。在银锭上印着一种象形文字,这种文字与清政府在《南京条约》上的签字如出一辙。
在中国流通的另一种货币叫“大洋”,这是一种质地相当粗糙的钱币,大体呈圆形,上面没有任何图纹。不过,“大洋”在经过某些商人手中后,商人会在上面留下属于自己商号的印记。几乎每个经营钱庄或票号的商人,都会在经手的“大洋”上留下独特的标识,表示自己曾经是这一枚货币的拥有者。
在一枚流通时间很长的银元上,我们会发现上面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印记,或是商人的印章,或是曾经拥有过这枚银元主人的签字。相比于“大洋”,银锭的纯度比较高。之所以中国的银子纯度颇高,是因为中国在金山岛上开采的银矿石质量极佳。关于金山岛,我们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在那些矿井最深的地方,中国人正在昼夜赶工,挖掘这种珍贵的金属。这些金属,全都被制作成银锭,用于支付赔款。
第二个:鸦片
鸦片的贸易是由位于广州港的代理商运作的,进购鸦片需先支付货款,然后再根据需求的多少派出一条或几条龙舟,将龙舟开到伶仃洋上的商船上,向商船通报自己进购鸦片的数量,然后将鸦片搬运到龙舟上运走。
中国的缉毒官船就停留在海上,没人知道他们在戒备着什么,或是假装戒备着什么。因为那些敢于从事鸦片经营的商人,都是胆大包天的狂徒,他们的装备精良,且有战斗力极强的私人武装。所以,他们根本不会将清政府的官差看在眼里。
虽然,双方经常会发生摩擦(大部分情况是演戏一样的假冲突),不过这种摩擦并不会影响鸦片经营。因为,每年鸦片交易所都会送给水师官兵和海关雇员一大笔钱,他们能获得的钱有时比经营鸦片的利润还要高。
此外,那些清政府的缉毒官船上夹带走私的鸦片,并不比专门走私鸦片的龙舟更少。大清王朝里的每一座城市,都有数量庞大的鸦片馆,这些鸦片馆的数量堪比英国的酒馆。每个鸦片馆的门口,都摆放着一张巨大的屏风。屏风为瘾君子们提供了安全感,告诉瘾君子们可以自由地在云雾中过把瘾。
在鸦片馆中,人们会遇到来自各阶层的人士,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吞云吐雾中享受醉生梦死的感觉,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他们吸食鸦片。后来,鸦片在中国引发了巨大的麻烦,因为鸦片违反了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且没有让清政府从中捞到实质性的利益,所以清政府对鸦片采取了行动,一次性没收并销毁了两万箱鸦片。
第三个:婚姻
早婚这一行为在中国是受到鼓励的,在高官和富商的家庭中,男人的平均结婚年龄为十六岁,女人则为十四岁。家境贫寒的家庭,只能等到筹措出娶妻及操办婚礼的钱后,才能结婚。有时,贫困的家庭会就近挑选孤儿院,从中寻找一个小女孩,将她带回家中调教,中国人将这种女孩称为“童养媳”。
这种安排,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人勤俭持家和谨慎的特点:
第一,童养媳能让家庭节约下一大笔彩礼钱;
第二,童养媳受到未来岳母的调教,勤俭持家的习惯被传承下来;
第三,也是最重要一点,如果童养媳的表现不好,对未来的岳父岳母不恭敬,她会被扫地出门,进而避免了结婚以后的一系列麻烦。
中国人在结婚之前,男女双方通常是没见过面的,整个婚礼的流程都是家人进行操办的。在中国人的婚礼中,媒人扮演了重要角色,她们通常是年迈的老妇,会用最动听的语言形容男女的容貌。
未婚的女孩是不能获得财产的,但未婚夫会同意给予她一笔数目不小的财产。对于官员来说,在结婚之前通常会一次性付给新娘六千两白银,一两白银约折合六先令。中下阶层结婚时送给女方的礼物是非常可笑的,通常是肥猪、鱼干、茶叶和家禽。
参考资料:
【《晚清赔款》、《古代婚姻制度》】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