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乐群的读音_敬业乐群是哪个学校的校训_敬业乐群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间的推移,经历的事情淡忘了许多,但也有一些不会忘记且越来越多地让你时常念想的人和事。邹振亚先生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怀念的人。特别是在今天大家共同分享书法带给我们快乐的时候,他那爽朗的笑声、满头的银发、富有磁性的声音以及极具亲和力的面容经常会出现在我的眼前和梦中。值此邹振亚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之际,谨以拙文表达我对先生的怀念之情。

一九八○年四月一日,山东省书法篆刻研究会(省书协前身)在济南山东宾馆成立大会上,我与邹振亚先生初识。此时,我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对书法充满憧憬,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盛会,感到非常的荣幸。邹振亚先生作为这次会议的组织者和召集人忙前忙后,既和老一代书家握手问好,又和与会的同道朋友周到招呼,四十多人的会议可谓群情鼎沸。老中青三代共商书协成立大事,共同感受到书法大家庭的温暖,共同期盼着书法春天的到来。正是这次会议上邹振亚先生儒雅的风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书协成立伊始,百端待举。邹振亚先生此时作为协会秘书长,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我和先生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却是因为时任省文联领导的燕遇铭同志去世,先生给我打了一个电话,由我组织几位书法作者到文联书写挽联,就是这样一个特殊任务让我和邹振亚先生渐渐熟络起来。身在济南的一些青年作者都曾有到书协去帮助工作的经历,对我们来说,每次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首先是先生非常平易近人,让我们得以亲聆先生和书界前辈的教诲,同时还能多认识一些同道朋友,便于相互交流。

敬业乐群是哪个学校的校训_敬业乐群_敬业乐群的读音

敬业乐群的读音_敬业乐群是哪个学校的校训_敬业乐群

先生在工作上认真严谨,从起草一个通知到处理一件事情,从工作安排到落到实处都做的恰如其分、有条不紊。那时的文联办公条件很局限,屋里没有喝茶的地方,四个桌子集中在中间只有周边可以坐下。我们每次去书协,所见都是邹振亚先生在伏案写东西或打电话,他每次都是先站起来请我们进来,我们也每次都是等他忙完后才会搭话。那个时候先生已经是五十开外的年纪,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满满的,我们没什么要紧事都不愿去书协打扰和占用他的时间。八十年代初“书法热”刚刚兴起,先生作为首届书协的驻会工作者,更是一个拓荒者,正是在这间办公室里开创了山东书协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一九八一年举办山东省首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同年首次接待日本书法研修代表团,一九八二年举办晋冀鲁豫四省联展,举办与安徽浙江交流联展,一九八三年举办黄河流域十省市联展,之后举办的庆国庆五十周年“祖国颂”全国书展,山东五老书展,山东省中青年书法篆刻晋京展等,及山东境内云峰山刻石、北朝刻石、汉碑、秦刻石等具有全国及国际影响的研讨会,这些在当时都是具有轰动效应的活动,在今天来看都是具有历史意义载入史册的活动。我有幸参与其中一些活动的组织工作,因而对邹振亚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先生身教重于言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对外交流接待工作,对内接待全国书协领导及书家上,展示出不卑不亢,处事干练的儒雅风度,而赢得全国书界朋友一致好评和尊重。二零一一年我去北京参加一个中日少儿书法交流活动,见到曾任中书协副主席的刘艺先生,他对邹振亚先生的去世很惋惜,他对邹先生评价是“一个非常称职的驻会书法领导干部”。

在邹振亚先生主持工作期间,我们很少见到他的书法篆刻作品放在桌面上,出现在作品集中。以至于后来有的同道竟不知道先生会写字,他把更多参展机会都留给了别人,把推介书法前辈、举荐中青年书法人才作为头等工作。有了解他的老同志也曾劝他应该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但他坚持为艺术家服务的思想,“老黄牛”精神在他身上得到最好的体现。我们直到他六十岁后才更多见到其创作的书法篆刻作品参展问世,才真正了解到邹振亚先生对于书法篆刻艺术的默默耕耘。在这方面可以从老一代全国著名书法篆刻家和山东印社的同道朋友那里得到更好更高的评价,邹振亚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敬业乐群、无私奉献的人。

敬业乐群_敬业乐群是哪个学校的校训_敬业乐群的读音

邹振亚先生除了对老一代书家的敬重和爱护,更多让我亲身感受到的是他对年青一代的关注和培养,一九八四年的山东省青年第一届“振兴中华”书法比赛正是先生的积极努力,奔走呼告唤起六家省级单位的大力支持参与,共同举办了首届具有历史意义的比赛和展览。展览标题也是先生亲自找时任中国书协主席的舒同同志题写的,同时还请在任的省里主要领导题词并参加剪彩,省长亲自为获奖作者颁奖,给我们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记忆。正是在那次比赛的基础上,先生又亲自和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年联合会领导共同筹划,于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四日成立了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给了我们年轻人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这个平台到今天已经培养和发现了数以千计的青年书法人才,影响了数以万计的书法爱好者,四年一届的大赛到今年已经举办了十届,省青年书协不仅成为省书协最重要的后备力量,更为山东的书法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在全国的诸多书法篆刻大展中名列前茅,已成世人共识。这个基础正是邹振亚先生在那个时期打下的。

邹振亚先生对青年书法作者的关爱尤其体现在他的日常工作中。他每次参加全国一些大型展览评选回来,总要把我叫去,询问一些山东的青年作者名字,你熟悉否?了解否?先生对本省青年作者的关注可见一斑。省内有些优秀的青年书法家在基层特长得不到发挥,他会主动联系有关领导帮助调整工作或向有关对口单位推荐,使这些青年书法家在当地成为推动书法活动开展的重要力量。他对于在书法上取得成绩和人品上值得赞扬的青年作者,主动撰文向报纸,书法刊物、杂志推荐。他还为注重书法理论研讨的作者提供经费,让他们去实地考察以掌握撰写有关山东碑刻第一手资料。这仅仅是我知道和感受到的一些侧面,这些都反映了邹振亚先生对山东书法事业发展的情怀和远见。

我们平时参加了书协一些工作,本是力所能及,应该应分的事,但先生总是记在心里,他给我们很多青年朋友精心篆刻了印章,完全是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主动馈赠的,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惊喜和惶恐。因为知道先生的工作繁重,更知道他的篆刻成就,从来不敢冒昧提出要求。我们在参加一些接待活动中,偶遇全国知名书家,虽近距离但不曾冒昧提出求幅墨宝,但先生有时会替你想到并为你开口,让你如愿以偿。

邹振亚先生的亲和力是我们大家共同感受到的,闲聊时他谈笑风生,其幽默睿智常常让我们开怀大笑。我们要有个什么好的词句,他会让服务员找个笔来记在纸袋或餐巾纸上。他虽然不喝酒,但高兴了也会端起杯红酒和我们碰一碰。他在休息日偶尔会给你打一个电话,“在家吗,别出去,我一会到你家里去拜访”,不曾想他是徒步走着来的。我们对先生的尊重不仅仅他是书协的领导,更是一位参加革命很早的老同志。但他从来没有官架子,这些就是平凡生活中的邹振亚先生给我的深刻印象。

敬业乐群_敬业乐群的读音_敬业乐群是哪个学校的校训

邹振亚先生的家在五楼上,我们有时工作需要到家里去见先生,先生家墙上一张纸条上写着“闲谈勿过一刻钟”,似警钟长鸣,一般都是说完要说的事情就主动告辞。有时也有例外,先生会邀请你到书房一坐,走进书房,让我肃然起敬—四处错落摆放着的书籍,桌子上杂乱的印章石料,茶几上【资治通鉴】书上空白处一丝不苟的小字眉批。由此让我也更加理解了他的“韦绝簃”斋号的由来和他那句“我最需要的东西,是时间,时间,还是时间”的肺腑之言,方知先生白天为书协工作而忙碌,晚上才是他学习和创作的时间,他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件书法,每一方印章都是在这样的时间和空间里完成的。

邹振亚先生在我担任省青年书协首届主席后,曾语重心长的勉励我说,你要打消一切顾虑,大胆工作,做一颗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曾开玩笑的回答说,我的烛光太微弱,照亮不了别人,却把自己耗掉。其实邹振亚先生才是真正的蜡烛,他正是这样一个处处从大局出发,事事为别人着想,具有大公无私品格的人,他照亮了我们无数人。正是他这种精神对我的鞭策和鼓励,才使我有了工作的信心和努力。

在邹振亚先生生命的最后时刻,当他躺在病床上,我们去看他时,他却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仍然在读书、思考,仍然谈笑如常,而丝毫不流露出化疗给他带来的痛苦,让我们的心情也放松下来。我最后一次去看望他,是时任中书协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张业法主席让我陪同魏启后先生去看望邹振亚先生,那天先生的心情特别好,最后看到两位先生双手相握,互致保重,依依惜别的时刻,我情不自禁的眼眶润湿了。没想到时间不久,值得我们深深尊敬的邹振亚先生还是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三个境界”,我认为可作为邹振亚先一生的真实写照,也可理解为他一生的不懈追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他对山东书法篆刻事业起步发展壮大做出了不朽贡献。“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敬业乐群,无私奉献,甘当“老黄牛”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把时间看作生命一般,所获得的的艺术成就足以令世人刮目相看。

邹振亚先生一生无愧于这个时代。今天我们怀念他、纪念他,正是他的这种境界和精神,还影响激励着我们,成为我们这代人抹不去的记忆。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十五日

作者:李向东,河北泊头人,1952年生,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山东省书协顾问,山东省青年书协名誉主席,山东省文联委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曾为济南市第八、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并连续四届担任山东书协副主席,现为山东省文化旅游联谊会会长。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