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印发通知(苏新出发(2022)10号),公布首批江苏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447种。由采薇阁王强、彭启彬主持完成的汇校本《王文成公全书》(广陵书社),入选江苏省“十四五”时期省重点古籍出版规划项目。
1论证材料:
王文成公全书汇校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王文成公全书》是王阳明著述以及年谱资料的汇编本,是对嘉靖年间刊行的《传习录》《阳明先生文录》《文录续编》《阳明先生年谱》等文献综合编辑的成果。在存世的阳明古文献中,《全书》受到历代学者的高度重视。自晚清民国以来,在中国古代哲学、古代文学等领域,《全书》作为基本文献,被学者广泛使用。《全书》初刊于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原书刊于浙江杭州,因为原书卷首开列浙江巡抚郭朝宾等三十余人职衔姓字,一般称为杭州本,或者郭朝宾本。万历初年,谢廷杰督学南京,又据杭州本进行翻刻,是为南京本(也称爲应天本。以前因为源流未明,也被称为隆庆本,或谢廷杰本)。南京本流传较广,清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即以南京本为底本,近代《四部丛刊》本亦为南京本。当代通行的诸多整理本,皆以南京本爲底本。
晚清、民国直至当代,对《王文成公全书》的整理不下十余次,但对文献源流的认识仍然存在不少误区。在出版以及文献研究领域,很多读者往往以南京本为初刻本,甚至以南京本的翻刻本为初刻本,造成不少误解。另外,作为隆庆六年汇编《王文成公全书》的文献基础,《传习录》《文录》《文录续编》《年谱》等书,在嘉靖前期的二三十年中经过辗转翻刻,版本源流并不十分清晰。现在通行本的《王文成公全书》整理本或内容相似的文本,不下十余种,通行的学术版本大约有四种,即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文丛》本《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本《王阳明全集》、中华书局《理学丛书》本《王文成公全书》、北京大学出版社《儒藏》本《王文成公全书》。凡此数种,无一例外,都以南京本,或者南京本的翻刻本为底本,各本都未能用《居夷集》《传习录》《文录》等早期文献进行校勘。
通过深入调查,结合当代的整理现状,我们认定《王文成公全书》的汇校是一件可行且十分必要的工作。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版本汇校,为厘清阳明文献的版本源流提供有效内证,并完成一个精善完备的整理定本,才能为相关的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可靠可信的文献基础。
二、选题的主要内容、主要特点
(一)主要内容
《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包括《传习录》三卷、《文录》五卷、《别录》十卷、《外集》七卷、《续编》六卷,《年谱》《世德纪》等附录七卷。《王文成公全书》并非阳明著述在明代的第一次刊刻,在正德、嘉靖年间,即有《居夷集》《传习录》《阳明先生文录》《文录续编》《阳明先生年谱》等书流传,《王文成公全书》是对这些早期文本综合编辑的成果。
本选题暂定名为汇校本《王文成公全书》,即《全书》的汇校整理工作。汇校本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明隆庆六年初刻本《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通校本十三种,参校本十五种,具体包括嘉靖间刊行的《传习录》七种,《文录》(与《全书》的“文录”“别录”“外集”的内容大体相当)十三种,《王文成公全书》五种,《年谱》两种,存世的阳明手书也作为校勘材料。
本选题目前已完成大体上的校勘工作,撰写校勘记三千余条。除了通常的存录异文,判断是非,尤其注意辨析文献的源流,校记中列举的版本,以各本的刊刻时间以及从属关系为先后,从《传习录》《阳明先生文录》,到《王文成公全书》杭州本,再到《全书》南京本、四库本,阳明文献呈现出清晰的源流特征。自晚清民国以来的诸多整理本中辗转沿袭的讹误以及疑似之处,多由汇校工作得到订正或者澄清。汇校工作的成果中有大量阳明文献的校勘异文,将为王阳明的文学、史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展现更加广阔的文献学视野。
现将底本、校本详列如下,以明汇校工作之基础:
底本:
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隆庆六年郭朝宾本
通校本:
《居夷集》三卷嘉靖三年丘养浩刻本
《传习录》八卷嘉靖二十九年萧彦补刻本
《传习录》五卷嘉靖三十三年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本
《传习录》 五卷 嘉靖三十三年水西精舍本
《传习录》三卷嘉靖三十八年胡宗宪本
《阳明先生文录》三卷人民大学藏嘉靖刊本
《阳明先生文录续编》三卷上海图书馆藏嘉靖十四年王杏刊本
《阳明先生文录》八卷日本九州大学藏嘉靖本
《阳明先生文录》二十八卷嘉靖十二年黄绾序刊本
《阳明先生文录》二十四卷嘉靖十四年闻人诠刻本
《王阳明先生年谱》七卷日本蓬左文库藏天真书院本
《王阳明先生年谱》三卷嘉靖四十二年江西赣州毛汝麒本
《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国家图书馆藏本(再造善本)
阳明手书墨迹故宫出版社《王阳明书法作品全集》本
参校本:
《传习录》八卷嘉靖二十三年德安府本
《传习录》七卷嘉靖三十年孙应奎本
《传习录》八卷嘉靖三十年钱本
《阳明先生文录》二十八卷嘉靖二十九年闾东刊本
《阳明先生文录》二十八卷嘉靖三十五年董聪刊本
《阳明先生文录》二十卷嘉靖二十六年范庆刊本
《阳明先生文录》二十四卷明刻本
《阳明先生文录》二十四卷嘉靖三十六年胡宗宪刊本
《河东重刻阳明先生文录》二十四卷嘉靖三十二年宋仪望本
《阳明先生文录》二十四卷隆庆六年邵廉翻宋仪望河东本
《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天津图书馆藏本
《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四部丛刊本
《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全书》附録部分,有罗洪先、黄绾、费宏、徐阶、汪必东等文数篇,亦各据本集校勘。
(二)主要特点
1.利用的校本众多,其中不乏海外藏本以及孤本文献。得益于多年来的古籍数字化成就,世界各大藏书机构公布了多种珍稀的阳明文献版本,如国家图书馆藏本、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等,都有可资利用的数字版本。工作中,还大量利用了海外机构的藏本,本选题使用的底本杭州本,《中国古籍总目》的著录仅列举了“台图”,而本次汇校利用的杭州本,则由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提供。不惟如此,日本九州大学、国士馆大学、名古屋市蓬左文库等海外机构,也都提供了文献支持。
2.校勘发现众多有价值的异文,可以帮助厘清版本源流。以校勘异文作为内证,可以断定南京本与杭州本同出一源,其中因袭之迹历历可指,而以杭州本更为精善。如杭州本有“下”字,南京本讹作“干”,“卜”讹作“上”,“饮”讹作“钦”等等。本次汇校利用了《王文成公全书》的国家图书馆藏本、天津图书馆藏本、四部丛刊本、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皆属南京本,各书高度近似,但通过特征比对、校勘异文等,发现各本之间仍然存在差异,甚至可以判定版本先后。如杭州本、国图本有“类”字讹“颣”,而天图本、丛刊本正之;又国图本有“来”字讹“夹”,因杭州本“来”字笔画残损致误,而天图本、丛刊本正之;又杭州本、国图本、天图本有“土”字,丛刊本讹作“上”;又杭州本、国图本有“条”字、天图本、丛刊本讹“调”。又杭州本、国图本、天图本有“竖”字,丛刊本为墨钉。以诸多异文论之,可见国图本最接近杭州本,有理由认为是南京本的初刻,而天图本为南京本的翻刻本,且早于丛刊本。
3.点校精良,纠补以往的缺漏和错误。如通行整理本有一处重大的脱漏,由汇校得到补正。《全书》卷二十九《送方寿卿广东佥宪序》,底本原书页码三十一末行为“朝廷不忍一民冒极恶之名而无辜以死也是”,第三十二页正反两面有“以屡下矜恤之诏……佥事之于副使犹在数年之外时(俗之论皆然)”,共计三百二十余字。在汇校所利用的校本中,国图本、天图本、四部丛刊本、文渊阁本、摛藻堂本皆脱此三百余字。脱漏之后,正文由原书第三十一页直接到第三十三页,正文遂作“是俗之论皆然”。揆之前后语境,文义颇为勉强,四库馆臣致疑于此,遂订“是”为“世”。
4.汇校体例严谨,校勘记力避繁琐。因汇校工作千头万绪,故而制定科学严谨的体例,以保证整理质量。第一,根据通行的校勘规范,部分常见的字形、字音导致的讹误径改,不出校记。第二,根据版本特征,确定校勘范围,参校本中的讹误,一般不入校记,《传习录》各本的条目以及《文录》各本的篇卷次序等多有出入,一般不出校记。第三,《王文成公全书》的《年谱》部分,在单行的《年谱》基础上做了大量删节引文的工作,校记仅注明删节,不备录原文,同时为方便读者检索,校记标注了年谱引文在《全书》中的卷次以及篇名。
5.附录价值较高。参校本中有部分内容未被《王文成公全书》收录,本此整理计划将相关内容汇为附录,仍以校本的原书名作为标目,分别存录。特别是嘉靖十二年黄绾序刊本《阳明先生文录》(简称“黄本”),存录公移四百余条,分为“征剿浰头巢贼始末”“平宁藩叛乱”“总督两广平定思恩始末”“征剿八寨、断藤峡”等十目,以事体年月为次。相比于《全书》将公移分散不同卷次中的做法,黄本的公移部分编年详细,以类相从,次第井然,对于研究王阳明的军政史事,有重要的考证价值。汇校除了附录黄本公移逸稿,还将原书公移的篇目全文存录,以资参考。
三、选题的思路方法、重点难点
(一)思路方法
通过理清阳明文献的存佚情况,从《王文成公全书》版本问题切入,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大体上厘清了《传习录》《阳明先生文录》《年谱》《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源流,选定底本,确定通校本、参校本,开展汇校整理工作。
在方法上,主要使用文献学的专业手段,通过本校、他校、理校等方法,纠正补充底本的错漏。依照校勘学术规范,认真撰写校勘记,保留重要版本异文,以之作为内证,对版本源流进行辨析,从而厘清阳明文献的版本源流。形成体例严谨、点校精良的优质古籍整理成果。
(二)重点难点
本次汇校最大的难点有二。其一,尚有部分藏本难以获得,如杭州本,除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本,目前发现台湾“国家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可能有馆藏,但目前未止,未能亲验和直接利用。其二,汇校工作繁重复杂,本选题从筹划至今,已经历时数年,使用了十多种版本进行通校、参校,长时间单调重复的校勘工作,时间上、精力上难以完全保证,所以可能存在少量漏校和错校,还有赖于整理者后续的多轮校对,以及进入出版环节后,编辑的细致审稿。
汇校的重点则是校勘异文的是非判定。所谓校异同易,而定是非难,历代的文献学家、校勘学家都以校勘中的判定是非为重点,也是见真章、显功力的环节。汇校获得了大量的异文,需要逐条进行思考判断,目前尚有部分异文难以遽定孰是孰非,暂且在总体上保持一种宽泛的原则,尽量避免脱漏有价值的异文。同时,也将异文判定,作为后续工作中深入推进的部分,继续完善整个书稿。
2专家推荐: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