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22年,秦国将领王贲征伐代国,俘虏了代王嘉。

王贲的父亲王翦则平定了整个楚国的江南地区,降服了百越的君主,设置了会稽郡。

五月,天下大办酒席。

起初,齐国国君的王后是个贤明的女子,她侍奉秦国十分谨慎,与各诸侯国交往诚信;齐国又东临大海。

当时秦国日夜攻打韩、赵、魏、燕、楚,由于这五国忙于自救,因此齐王建继位四十多年没有遭受战争。

直到国君王后就要去世时,她告诫齐王建说:“群臣有可任用的人是某某。”齐王说:“请写下来。”君王后说:“好!”齐王拿来笔和竹片准备记下她的话,君王后说:“老妇已经忘记了。”

君王后去世,后胜担任齐国宰相,他多次接受秦国间谍给予的钱财。宾客进入秦国,秦国又给予他们大量钱财。这些宾客就都成了秦国的间谍,他们劝说齐王朝拜秦王,不修整攻战装备,不帮助五国攻打秦国,秦国因此得以灭了五国。

齐王准备去朝见秦王,雍门司马前来阻挡说:“之所以立您为王,是为国家和百姓呢,还是为大王您呢?”齐王说:“为了国家和百姓。”司马说:“如果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的话,那么王您为什么要离开国家和百姓而去秦国呢?”齐王掉转车头回去了。

即墨大夫听闻此事后,拜见齐王说:“齐国土地纵横四千里,拥有甲士数百万。韩、赵、魏三晋大夫都不愿意恭顺秦国,而在阿、鄄之间的有百余人;大王若把他们招揽过来再给他们百万人的大军,让他们去收复三晋故地,则临晋关便可以攻下了。鄢郢大夫不想成为秦人,而在城南下的也有百余人;大王也可以将他们招揽过来给予他们百万大军,让他们去收复楚国故地,则武关也可以攻下了。这样一来,齐国的威势便可以树立起来,秦国就可以灭掉,岂只是保住国家而已!”齐王不听从建议。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庚辰,即公元前221年,王贲从燕国向南进攻齐国,突然攻入临淄,百姓无人敢于抵抗。

秦人派出使者引诱齐王,承诺封给他五百里土地。齐王于是投降,随后被秦迁至共地,安置在松柏之间,最后因饥饿而死。

齐人因怨恨齐王建没有早日联合诸侯抵御,而是听信奸人宾客的建议,最终导致亡国。他们唱道:“松树啊,柏树啊,让建住在共地的人是宾客啊!”痛心齐王建任用宾客而不详查。

臣司马光说:合纵连横之说虽反复无常,但六国联合抗秦始终是符合国家利益的。先王建立万国,亲善诸侯,使之通过朝聘互相交流,用飨宴增进友谊,通过会盟缔结友好关系。这些举措无非是希望各国能同心协力来保卫国家。

如果六国能以信义为重,亲密团结,那么秦国即使强暴,又怎能将他们灭亡呢?三晋是齐、楚的屏障,齐、楚是三晋的根柢,形势相辅相成,表里相依。

因此,以三晋攻打齐、楚,无异于自断其根;而以齐、楚攻打三晋,则无异于自撤其屏障。怎么能撤除自己的屏障以讨好盗贼呢?人们说“盗贼将因爱我而不攻打我”,这岂不荒谬吗!

在秦王初并天下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于是更号为“皇帝”,皇帝下达的命令叫做“制”,发布的命令叫做“诏”,皇帝称自己为“朕”。秦始皇说:“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我命令:死后以行为谥号,这无异于儿子评价父亲,臣子评价君主,毫无意义。从今以后,废除谥法。朕是始皇帝,后代以计数方式命名,二世、三世一直传承下去,直至无穷无尽。”

在当初的齐威王和宣王时期,邹衍论述了五德运转的理论。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时,齐国人把这一理论奏报给了他。

秦始皇采纳了这个学说,认为周朝是火德,而秦朝替代周朝,因为水克火,所以秦朝应该是水德。

于是开始更改年份,朝廷的朝会和贺年都从十月初一开始,衣服、旌旗、节旗都崇尚黑色,数目以六为纪。

丞相绾等人纷纷表示:“燕、齐、荆等地距离遥远,如果不设置王,就没有办法镇住它们。请册封各位王子为王。”

于是,秦始皇将此事交付朝臣讨论。廷尉斯说:“周文王、武王大肆分封同姓子弟,到了后代亲缘关系逐渐疏远,彼此之间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即使是周天子也不能禁止。现在天下依赖陛下的神灵得以统一,都划分为郡县,对皇子功臣以公家的赋税重重地赏赐他们,这样做可以非常容易地控制局面,天下没有不同的意见。设立诸侯则不利于这种安定局面。”

秦始皇说:“天下苦于战斗不休,因为有诸侯王的存在。依赖宗庙的威灵,天下刚刚平定,如果再设立诸侯国,无异于又挑起了战祸;要想求得安定平息,岂不是很困难吗?廷尉的意见是正确的。”

[微风]以上内容源自《资治通鉴》[微风]

表里相依_表里相依小说观看_表里相依和唇齿相依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