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玉_糜什么糜什么_糜

腊 八 糜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晚饭后,沙发上看手机的我被孙女稚嫩的童谣唤醒,我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手机上显示的日期,农历腊月初四,我轻叹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时间过的真快,马上又是一年腊月初八啦。一颗孤寂的心瞬间回到了童年的记忆。

一年四季冬季是我的最爱,尤其是腊月更是我最期盼的,啥原因呢?就为一个“吃”字。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我,童年时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除了过年能吃上白面饺子,就数腊月初八妈妈做的腊八糜了。

小时候吃饭都不在家里坐着吃,我和小伙伴们各自端着饭,会不约而同地去离我家二十米远的饭场吃,饭场中央有一个石碾子,圆形的碾盘直径足有三四米、半米高,我和小伙伴们把饭碗搁在碾盘周围或蹲或半跪就开吃了。有时候我们会相互交换着吃对方碗里的饭。每年的腊月初八,小伙伴们碗里盛着的都是腊八糜,但是我的腊八糜总是和他们的不一样,我妈妈做的腊八糜总是最美味的,小伙伴们会在我一不留神时把我碗里的腊八糜一抢而光,还不停地赞许“真好吃”!

糜_糜什么糜什么_糜玉

我上高中时学校离家三里地,中午不回家吃饭带干粮,每年腊月初八那天,妈妈总是特意给我用她当劳模时奖励的铝饭盒,盛满腊八糜带上和同学们分着吃,吃过妈妈腊八糜的同学们都赞不绝口,我回去问妈妈:“咋就做下这么美味的腊八糜啦?”妈妈笑笑答我:“等你长大了再告你!”

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回家看望父母成了一种奢望,但无论回与不回,每年腊月初八那天,总能吃到妈妈蒸的腊八糜。我和姐姐、小妹要是忙的回不了家,妈妈就会派父亲在腊月初八前把蒸好的腊八糜送往姐姐家,姐姐再叫我和小妹一起美餐一顿,如今想来那种味道胜过天下所有的山珍海味……

在外奔波二十年的我,在将近不惑之年时下岗回到了妈妈身边。不再有班上的滋味让我难于言表,在我垂头丧气之时,妈妈找我深谈一次。妈妈和父亲为了让下岗的女儿有个活干,竟然关了自己经营二十多年的饭店,帮我租房教我做饭,让我在下岗后的一个月就开了属于自己的饭店。开业时正是腊八前夕,在我的新饭店里,我第一次亲眼看到妈妈蒸腊八糜,食材豆、瓜、米都是父亲自己种的,红枣也是从自家枣树上摘的。吃着经过两天繁琐工序才蒸好的腊八糜,我才知道我每年吃到的腊八糜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接下来的十几年中,我们总能在每年的腊月初八如期吃到妈妈蒸的腊八糜。年复一年,妈妈把蒸好的腊八糜分成四份,她和父亲留一小份,三份平分给姐姐、我和小妹。父亲不变的职位是“快递使者”,他会把妈妈蒸好的腊八糜,连同父母给予女儿们的一片“爱”如期送到!

糜玉_糜_糜什么糜什么

真正学做腊八糜,是从得知妈妈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开始的,我不愿把妈妈的手艺失传,于是我主动和妈妈说:“妈,我要学做腊八糜”。妈妈特别高兴,她努力支撑着病体手把手教我,一样的食材同样的做法,却没有妈妈蒸的好吃,现在想来,家的味道之所以让人怀念,不在于其味道本身,而在于其背后所蕴藏的情感是我们一辈子都魂牵梦萦、难以忘怀的。腊八糜好吃,是因为有家人健健康康地陪伴才好吃,妈妈身患重病,再好吃的腊八糜也食之无味啊!

妈妈走后的几年里,每到腊月初八前几天,我就开始做准备,超市采购各种用于做腊八糜的食材,回家后再做备料处理,提前两天把黄米用水泡发,玉米、红豆、绿豆、芸豆、花生豆、莲子、桂圆、葡萄干煮熟备用,红枣提前一天泡好去核,把老倭瓜擦丝,红薯切块,最后搅拌一起上蒸笼蒸四十分钟,出笼再加少许白糖,香甜软糯可口的腊八糜就做成了。

学着妈妈的样子,我把腊八糜分成三份,自己留一份、姐姐一份、小妹一份,老公接替了父亲的“快递使者”岗位,把带着余温的腊八糜和我的一片爱心,一并送给姐姐和小妹。

又是一年腊八节,让爱回家让温暖相伴,一碗腊八糜传承的是妈妈长存不灭的爱,维系的是姐妹们无法割舍的手足情深!

(配图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糜玉_糜什么糜什么_糜

作者简介

吴怀荣 山西平定人,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希望可以用余生谱写人间百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