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
【赵公山海拔2400多米。位于都江堰市与汶川交界处。山上有赵公庙,因而得名赵公山。这是成都户外徒步的名山⛰️】
最近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已去过两次赵公山,但因为同伴中,有非户外徒步的爱好者。考虑到朋友的能力所限,所以两次都止于半山的赵公祖庙,便返回下山。今天的目标是一定要去登顶赵公山,便约了一个户外徒步的小伙伴同行。
八点准时出门,取车,到地铁口接上小伙伴,兴奋地向赵公山东线起点一一都江堰市玉堂镇龙凤村开去。
这是短短30多天来的第三次赵公山之行了。赵公山是青城山的主峰,也是都江堰与汶川的界山。是户外徒步登山露营的拉练之地。在户外界名气极大。许多人都来拉练,寻找登顶的乐趣。传说中的财神赵公明元帅隐居修炼于此,所以名赵公山,山顶有一平地,建有赵公庙,东线的半山处,则建有赵公祖庙。山脚的龙凤村,正在建设赵公福地,集休闲登山避暑于一身。逐渐的民宿多了起来。
进山前,按规定查验了核酸检测的情况及行程码。之后沿乡村公路盘转而上。进了山里,温度降至24度。便开窗通风,呼吸清新的空气,唯有知了声脆嘹亮,提醒我们,现在正是伏天,外面的世界是酷暑。间或有声声鸟鸣,及小溪流水潺潺声,吹着凉爽之风,满眼的绿色,使我们感受到这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在龙凤村的赵公福地,我们见到了一大群金色的石头,上面都雕有"财."字。告诉人们这是求财的地方。想想我最近已是第三次来赵公山了。虽是以登山锻练身体为目的,说不定也会沾上福气,财源滚滚⋯
九点五十,在一个农家乐停好车,稍微活动,背上行囊,便开始登山。小伙伴是第一次来赵公山,所以,我就成了"导游"。边登山边解说。
很早以前,我从西线的汶川方向登上了赵公山,分别从西线和东线下的山。当时就发现,相对西线而言,东线爬升绝对高度要高得多,达1300多米。且路烂,有些地段即使手足并用,仍然非常容易摔倒。难度系数明显很高。曾想过来一次从东线登顶赵公山,再由东线下山。上次东线下山后,双腿痛了一周,是一跳一跳的上班。所以一直有顾虑,没有成行。这次约了户外运动的小伙伴一起,准备挑战一次。挑战自我!
这次以登顶为主要目标,虽然沿途也会看风景,听鸟语闻花香,也会拍照录视频。但登山的速度明显比前两次要快。心率很快就从80多次,迅速攀升至130多,140多。呼吸急促起来。汗如雨下,衣服湿透。这真是在玩心跳哦!
这上山的前半程的路至少还算路,还算可以。登得也快。2小时内,我们到达半山的赵公祖庙,稍微休整,补水,拍照打卡。
继续上山,这路就不是路了。由于雨水形成的洪水冲刷,登山者鞋底的打磨,路上全是鹅卵石。(此山应该是几亿年前的海底,由于板块挤压而上升成山。岩石主要由鹅卵石积压而成。现全裸露出来,相当的松滑。加上山上湿润,经常有云雾缭绕,小雨淅沥。更糟的是这段路常常是七八十度的坡度,最好的路段也有六十度。经常是一步一滑。所以不时得手足并用。我们自离开赵公祖庙,就取出登山杖,每人一个。行走就稳定了许多。但仍时不时打滑,或手足并用起来。
向上爬去,沿路的人明显少了很多。这个难度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的确太难了!!我们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与路上的驴友相互鼓励着,增强信心!有时年轻专业户外的,从我身边超过。我们不疾不速,也在超越别人。途中偶有一小块平地,便停下脚步,喝水,休息一下双腿。今天阴天,半山腰以上云蒸雾绕。远处的山就不能见到。只有偶尔雾开的时候,可以眺望青城山。其实应该是俯瞰。
千辛万苦,下午两点。我们成功登上赵公山顶!成功之悦由然而生。本想来一个一览众山小。可天公不给力,大雾弥漫。有了登仙境之感。山顶小,只有赵公庙。进得庙来,随风俗拜拜赵公财神。在道长那里,泡上20一桶的方便面。热气腾腾,这可能是我们吃过最好吃的方便面!山顶上见到一家人从西线上来,居然有一个3岁的小男孩。赶紧去表达我们的敬意!主要是针对他父母的,当然也重点表扬了小家伙。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虽然我们上山已是很不容易了。下山时才知这是真的难!主要是坡度大,路太滑。这个滑,远超人们的想象。很快,同行的驴友就有人滑倒了。上山时是一步一滑,下山时,几乎是几步一滑倒。由于同伴走溜路的经验很少,很快就跌跤了。我只能迅速教如何走这个溜路,找准落脚点,配合有技巧地使用登山杖,降低重心,双膝永远保持微屈或屈曲,有时扶着旁边的岩石,或抓住树枝竹枝,全神贯注,缓缓下行。而我不时伸出援手,充当第三或第四个支撑点,帮助同伴步下高坎。同伴的学习能力超强。两跤之后,便没有再跤了。看到同伴的跌跤,我便说起了上周和我大学同学冉教授一起爬赵公山时,冉教授说的"江山如此多娇(跤)。同伴不禁莞尔,顿时消去了不愉快。
拄着登山杖,有时仍需手足并用。有时伸手援助同伴。跌跌撞撞,艰难地下山。
下山途中,见两女驴友在下山,其中之一坐在地上,怎么也不想起来。我们过去鼓励。本想送她们一些水及糕点。她们坚持不要。我们除了鼓励,确实难有更多的帮助。我们都有点自身难保了。这种路,只有大神级的人物才有能力更多的帮助别人。所以户外界的共识:尽可能自力更生,别只望别人。在极端环境,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玩户外的一定要量力而行!做好充分准备!
再下一段,见一家三人。14岁的女儿非常棒,登顶了。下山却出状况了,不惯溜路,有一段几乎是坐着滑下去。旁边的父亲尽量帮助着,鼓励着。但真的不容易!我们便在后面鼓励表扬着小朋友。表扬她的坚韧不拔,她的顽强!他们那位六十五岁的奶奶,虽然个子不高,清瘦,在旁边是步履轻盈平稳,一看就是从小劳动惯了的。问了一下,是来自川东北大巴山的。佩服!!
突然发现一小伙子,穿着拖鞋,步子近乎跑着上山来。惊呆了!我一直以为户外界的高跟姐与拖鞋哥只是传说。今天居然亲眼看到了,这是大神!一个多小时后。我们见到了拖鞋哥下山来,问了才知,他已登顶返回,仍是一路小跑。赶紧留下大神,合影一张以示膜拜。聊了一下,他居然是今天从郫都区穿着拖鞋跑步来到几十公里外的赵公山脚,再一路跑上山,又跑下山。他说他从山脚登顶返回,一跑小跑,可以在两小时四十分钟之内完成。等会还要跑回郫都区。我们只能表达由衷的佩服!
九小时后,我们终于返回山脚的农家乐。遇到几个人聊聊天,才知他们是与那两个女驴友一起的。他们昨天登顶,今天早上八点过就从山顶下山。看来女驴友是真的走不动了。她的同伴已打电话给警察,寻求警察叔叔的帮助。我们也就放心了。
七点过,天色已晚,我们饥肠碌碌。便在农家乐进食晚饭。仍点了上周的香椿煎蛋,青城山老腊肉。在这大夏天里,有香椿也是不可多得的!饭后开车回家,聊着登山沿途的风景,登顶的成就感以及全神贯注于登山的乐趣。看看车外的温度变化。从山里的22度逐渐变成三环路的32度。便又思念起赵公山的清凉!
作者简介
蒋毅,华西医80级,华西医院神内教授,专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神经康复。业余爱好徒步,自驾,云游成都周围山川湖泊,小记于此,与读者分享。运动使人身心愉快,健康长寿。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