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万卷,不如守一。世人不解,执入其中,终致迷妄。觉者(如佛陀、老聃)所言,方便之说,虽言实无所言。故不可以“智”观,更不可于“言”上生知解,而应以“躬行”为贵。躬行即是守一,守一即是守虚。“守一”之法,重在以“一念”代万念,循序而渐进,致于“无念”后,自然与“虚”合一。
“一念”者,注意力集中于一事物也。专注则是凝神,神凝则诸妙生矣!
古人曰“凝神入气穴”,意思即是“使‘心神’专注于呼吸”,犹佛教之“观呼吸”。其法如下:首先,要有意识地感觉气息出入于鼻孔之间(把‘感觉’集中于‘鼻孔’两翼),清楚地觉知气息呼出鼻孔(即呼气),或者长呼气,或者短呼气;清晰地知道气息进入鼻孔(即吸气),或者长吸气,或者短吸气。气息慢慢平稳后,放松全身,自然呼吸,觉知呼气,觉知吸气,平等地对待呼气和吸气,既不贪求呼出更多的气息,亦不执著吸入更多的气息,如此用功,而不参杂其它的念头,“心神”就会凝注于呼吸之间,或与呼气之念头同在,或与吸气之念头同在,久之,以至于不能辨别是呼或是吸,只能觉知气息之存在,渐渐地恍恍惚惚,气息则似有如无,神与气合,氤氲一片······此即谓“凝神入气穴”。
在觉知呼吸期间,其它念头会不时地跳出,来干扰你对呼吸的专注。这时,你不必为此而厌烦,只需接受这个事实(即念头跳出来),然后继续关注“呼吸”即可。妄念(即其它的念头)常侧重两个地方:过去和未来,就是不愿呆在“当下”的呼吸上。开始时,你的心神会不断地随其它的念头跑掉,然后又被拉回到“呼吸”之上,这样反反复复,只要坚持不懈,你的心神就会凝注于“呼吸”之上,你就能体验到活在“当下”的感觉,就能体验“形神合一”的玄妙。妄念不存,清静、通透、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初时,可于静处,及至娴熟时,则时时处处,皆可专注于“呼吸”。妄念愈少,呼吸则愈柔弱。然此时,潜意识储存之信息亦会翻涌上来,化为念头,演为图像,或是吉祥,或是丑恶,或使你贪恋,或使你恐惧。若你能不喜不住,不惊不怖,则诸相自化为泡影,不复存在。
只要“凝神”于呼吸之上,就会有诸多体验:口中津液不断;头顶百会穴似有痒状,若有电流由此灌入全身;静时,头内常有嗡嗡声,似蝉鸣,又若收音机无信号时之电流声,或似微醉之状况;身若有旧疾,则渐渐不药而愈;闭目后,眉心处常似有白光等。但亦会因人而异,无须计较。虽有诸等效验,切不可执著,只需专注于呼吸即可。
凝神守一,自会得一。一切皆为自然,无一毫人为也。神得一则灵,自由意志(或曰上帝意志)破茧而出矣!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