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斌南开大学副校长
以下观点整理自盛斌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72期)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2824字
阅读时间:8分钟
对于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的评估和分析有三个关键词,一是增长,二是转型,三是改革。
一、增长
当前,中国已经确立了全球贸易大国的地位,出口额排名第一,占全球比重约14%,进口额排名第二,占全球比重约10%。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已经从之前的低附加值最终产品出口大国转变为供应链贸易大国,高附加值中间品和资本品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在全球的占比不断提高,从而使中国在全球与区域价值链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近期中国对外贸易增速的确面临着下行的压力,其中有需求、供给的原因,也有成本的原因,除了经济原因还有地缘政治等原因。贸易增速放缓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挑战,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我国贸易增速相比往年同期有较明显的下降。但另一方面,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贸易形势仍然是相对较好的。针对贸易增速放缓的压力,在党和中央政府的带领下,以商务部为主的中央部委和各地方政府采取了一套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组合拳,包括:金融信贷、保险支持,加大出口退税力度及一系列便利化措施,通过制定较低的暂行关税率,进一步降低平均关税率(当前中国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在7%左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进口关税率),为扩大进口创造了条件;提高贸易通关效率,降低费用;加强加强会展、商务人员往来便利化,从而创造贸易和商业机会。这套政策组合拳对于稳外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转型
1、国别和地区结构
在发达国家市场面临需求不振,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中国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实现贸易地区多元化。贸易数据表明,最近一段时间里,中国和东盟贸易伙伴的关系迅速升温,这与贸易政策的调整、RCEP的落地实施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讲,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也在迅速扩大,贸易额占比达到近1/3,这为未来中国更好地开拓新兴市场、优化贸易地区结构创造了条件。不过,在与发展中国家开展贸易与投资活动时,要进一步重视和控制防范风险。
2、国内地区结构
数据表明,近年来中国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贸易开放步伐加速,其贸易比重已经达到了全国的1/5,相比过去有了较大的提高。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贸易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加工贸易除了向国外转移之外,在国内也存在着梯度转移。目前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加工贸易额占到全国贸易的1/3左右,相比六、七年前的20%多也有较大的提升。
3、所有制结构
目前民营企业贸易额占中国贸易总额的比重已经超过一半。最近,国家也针对如何发展振兴民营企业出台了新的政策规定和刺激措施。未来,民营企业贸易有望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
4、产业和产品结构
在关注贸易规模变化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贸易质量的改善。大量学术研究和数据表明,近年来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和技术含量都在稳步提高。例如,被称为“新三样”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的出口增长十分显著,成为了一个新的亮点。
随着全球供应链安全、经济韧性问题逐渐被重视,未来中国在大宗商品进口方面要进一步扩张,增加库存量,防范可能会出现的经济风险,以及突发的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变化和冲击。
未来的贸易转型在结构上应该有三个重点:一是要进一步发挥跨境电商的作用;二是提升绿色贸易,把贸易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联系起来;三是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特别是数字服务贸易,它特点是线上交付、数字传输交付。
三、改革
1、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在WTO框架下的诸边协定谈判中,中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重要的受益方。目前,关于服务业国内规制的谈判已经结束了,将为进一步促进国内服务业改革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新的政策指南。
投资便利化也结束了前期的文本谈判,虽然实质的约束性条款与内容还不多,但这是全球第一个具有多边性质的投资协议,未来可期。目前,电子商务谈判还没有结束,它涉及到诸多现代前沿领域的数字贸易问题,各方都非常期待和关注,期望谈判能够早日结束,为中国未来的数字贸易发展提供指引。
2、区域贸易协定
中国已经和26个国家及地区签署了19个自由贸易协定,尤其是RCEP的达成与实施对中国意义重大。如何充分用好和RCEP成员国贸易的原产地规则,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未来,中国还要开展和东盟的自贸协定3.0版本的谈判,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亚太地区的区域经贸合作。
3、高水平开放平台
要进一步发挥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的引领与示范作用。目前,中国有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并设立了海南自贸港,在税收等政策上实现了对自贸试验区方案的超越。数据表明,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的贸易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海南自贸港的贸易增速超过了两位数。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的作用,将其作为推进中国“制度型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
4、国际经贸新规则
新型国际贸易规则的主要聚焦点不是边界问题,而是国内的规制改革,包括标准的一致化、竞争的一致化以及监管的一致化。我国提出申请加入CPTPP和DEPA,其中绝大多数内容涉及到以国内规制融合为主的国际经贸新规则,因此,需要通过这种对标高标准发挥杠杆效应实现“以开放促改革”的作用。
5、“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从一般均衡的角度来讲,要把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发展统筹起来,把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两个市场统筹起来,充分利用与发挥国内统一大市场的作用,进一步构建与完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08年净出口占GDP的比重达到7%,随后该比重呈波动下降趋势,目前在3%左右,净出口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相比历史最高点的11%已经有了很大下降。另一方面,我们C+I+G代表国内循环,用X+M代表国际循环,构建一个简单地描述双循环的量化指标。可以看出,国内循环对国际循环的比例从2008年的约1.6多上升到2022年的3点多,大约提高了一倍。以上两个指标的变化表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更多要依靠国内市场国内需求,对外贸易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从趋势变化、当前形势以及未来约束来看,不能对其给予过高的要求和期待。
总结来讲,一是尽管当前中国的对外贸易存在一些短期压力与挑战,但还是要相信中国在贸易上的韧性和灵活性;二是要对中国对外贸易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有一个客观、正确、符合长期发展规律的认识,既要充分重视它,也不要对它给予过高的目标和要求;三是要更加重视通过贸易媒介形成的对外开放效应,关注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