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恒星是由发光等离子体(主要是氢和氦)组成的巨型球体,它们会在核心进行核聚变,产生能量并向外传输。而行星则是围绕在恒星周围运行的天体,它们一般不会主动发光发热。如果说恒星是一位帝王,那么它周围的行星就是恒星的臣子。
有人可能会问,在宇宙中穿梭的那些恒星,会变成行星吗?而那些环绕在恒星周围的行星,有没有可能变成恒星,升为“帝王”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从4000光年之外的蛇尾星座说起。蛇尾星座星座有一个奇特的系统,那里有一颗毫秒脉冲星,天文学家给它编号为PSRJ1719-1438。这颗毫秒脉冲星的直径很小,只有20公里,但它的质量却是我们的太阳的1.4倍,这意味着它的密度相当的高。如果我们从这颗星球上取一茶匙的物质带到地球上,它将重达10亿吨,将其放在地面上,它将直接沉到我们星球的核心。
PSRJ1719-1438的磁场强到令人难以置信,这颗恒星残骸在其两极附近发射出强大的电磁辐射束,可以在数十亿光年之外被探测到。通过这些光束,天文学家测量到这颗脉冲星的自旋周期达到了令人眩晕的5.4毫秒,即每分钟10000转。
使这个恒星系统独一无二的是它的伴侣——PSRJ1719-1438b,这是迄今为止天文学家们发现的密度最大的系外行星之一。这个超级行星的质量几乎与木星相似,但体积只比地球大5倍,它的密度是我们木星的20倍。事实上,这颗系外行星的平均密度为23克/每立方厘米,比铅(10.678克/立方厘米) 还高。相比之下,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g/cm。由于PSRJ1719-1438b的大部分质量由氧和碳组成,这颗系外行星被称为钻石行星。
许多天文学家相信PSRJ1719-1438b曾经是双星系统的一部分。双星系统由一颗短命的大质量恒星和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组成,后者则是行星PSRJ1719-1438b的前身。当那颗大质量恒星到达生命的尽头时,它爆炸成一颗超新星,并坍缩成一颗中子星。数十亿年来,中子星从它的同伴那里吸积物质,获得角动量,并在这个过程中旋转得更快,直到那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膨胀成红巨星,最终坍缩成白矮星,而中子星也变成了毫秒脉冲星。
由于距离较近,质量较大的脉冲星继续从它的伴侣身上吸取较轻的元素,直到只剩下氧和碳。由于没有任何形式的聚变,后者这颗曾经富含碳的恒星后来变成了一颗行星。这么说来,恒星转变成一颗行星还是有现实的可能的。
另一个问题,行星有可能变成恒星吗?实际上,宇宙中很多星球在不断吸积物质变成恒星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经历一个以行星的身份环绕其他恒星运转的阶段。
例如,如果我们的太阳系,在其2.3亿年的银河系之旅中,通过了一个巨大的星际气体云。太阳系中的木星,会不断吸积气体云中的物种,直到它的质量增加到现在的80倍,那么木星的内部在那个时候会发生核聚变,会被点燃成为一颗暗淡的红矮星。
对我们来说幸运的是,木星升为恒星,对地球上的生命影响很小,因为它距离我们星球的距离是地球到太阳的5倍。不过,它可能会扰乱小行星带中小行星的轨道,让这些小行星向太阳系内部飞奔,但这还不是我们要面对的最严重的问题。我们的太阳也会从星际气体云中吸积物质,变得更大、更热,地球会变成金星那样的温度极高的行星,地球上的绝大部分生命都会化作灰烬。
以上的这两个过程都不需要额外的能量,只需要质量。在PSRJ1719-1438b的例子中,恒星到行星的转换需要移除质量,而行星转变成恒星需要大量的额外质量,特别是氢。
宇宙中有无数的天体,光银河系中就有两千多亿颗恒星,行星更是多到难以计数,这其中存在在无数种可能,不管是恒星变成行星,还是行星变成恒星。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