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矣!”“日本投降矣!”
卖报童穿梭在大街小巷间声嘶力竭地喊着。路人纷纷围拢过来,争相传阅起《大公报》。
只见《大公报》头版头条清晰地写着五个大字“日本投降矣”。
图1
刹那间,人群沸腾了,有的人振臂高呼,为来之不易的自由而呐喊;有的人抱头抽泣着,告慰在抗战中逝去的烈士;还有的人,暗暗揣着利刃、石头等,伺机报复投降的日本人。
无奈,政府只得派出军警保护那些日本军人与侨民。
这就是抗战胜利后,中国民众的真实写照。毕竟,这五个字在中国人心中代表了太多无以言表的感情。
“如此优待为哪般?”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各地相继开展受降仪式,并举办盛大的庆祝典礼。
图2
接着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出现了:中国境内的日军如何处理?国民政府一时也没有头绪。
正在此时,国内不少日占区群众自发地组成请愿队伍,要求政府公开审判日俘,揭露其罪行,解民众心头之恨。
国际上有头有脸的大佬们纷纷献上自己的建议。
苏联远东军总司令部接洽国民政府,建议中国将日军战俘“发配”到急需的岗位上,帮助中国生产粮食、冶炼钢铁、开采矿物,以此作为对中国的战争补偿。
对于那些不愿放下武器的日军,应当悉数消灭,防止“死灰复燃”。
图3
美军驻日总司令则建议中国政府不要轻放日本俘虏,应当详尽考虑之后果,再做打算。
无论是考虑国内的民意,还是按照美苏等大国的建议。
国民政府或多或少都应当倾向“报复”手段来对待日本战俘。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彼时的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发表了《告全国人民及世界人士书》的讲话,他要求发扬待人如己,不念旧恶,与人为善力戒报复的“宝训”。
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制定了对待投降战俘的方案。
一方面,他要求快速遣返滞留在中国的日本军民,并且规定,坚决不允许带走三类物品,同时中国再送日军每人三样东西。
另一方面,他放弃了巨额的战争赔款。
图4
为什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对待日军如此宽宏大量?
哪三样东西是日寇绝不准带走的?中国政府又送了日军什么?
“讨债之路一波三折”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对待日本如此宽宏大量,主要体现在战争赔款问题上。
战争结束伊始,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土,中国人民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必须在国际上发声,必须对遭蹂躏时间最长,损失最大的中国给予赔偿。
以美国为首的二战主要战胜国考虑到了中国的意见。
毕竟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无论何时战胜国向战败国索要战争赔款也是国际法庭公认的法则。
图5
于是,由美苏牵头,联合包括中国、英国、菲律宾、加拿大、新西兰、印度、荷兰、澳大利亚、法国在内的九国,共同组成了远东委员会,商讨对日政策及日本索赔问题。
中国政府作为远东委员会的一员,自认为在会上最具发言权,对于索赔事宜自信满满。
1945年下旬开始,国民政府对索赔一事做了积极准备。
一方面为了准确统计出战争损失,中国抗战损失赔偿委员会派出专员,积极奔走在沦陷区的工厂、农村、医院、码头等地,对损失人口、贵金属外流、工农业破坏程度做了细致调查并形成了书面报告。
除此之外,中方还拟订了向日本索赔的基本办法及对日政策等纲领性文件,准备提交远东委员会讨论。
会议当天,中国政府代表一个个信步迈向会场,神态淡然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材料。
图6
为争得赔款,会上中方代表有理有据地陈述着: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始点是以德国闪击波兰开始的,但是中国早在1931年就开始抗日了,中国人民承受了更长时间战争蹂躏,国家蒙受了更大损失,因而我方要求日本必须对中国给予战争赔款。”
接着,中方代表拿出拟定的《中国对日要求赔偿的说明书》。
中方代表解释道:“日本侵华期间,占有的中国领土占亚洲沦陷区的45%,拥有全国80%人口的地区均遭日军蹂躏。沦陷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800亿美元,间接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
日军在沿海发达地区大肆掳掠人口、贵金属、煤、钢材、机器设备等多到无法统计,对中国工业体系造成毁灭性打击。
况且,中国凭借劣等武器,以一己之力在东方战场独自牵制着日军七十多个师团级精锐部队长达十年之久(1931-1941)。”
中方代表几个小时的慷慨陈词,诉说着十余年来在抵御日本侵略时抵御时间最长、蒙受损失最大、贡献最突出的是中国。
图7
所以,经过一番有理有据的陈述后,中方要求获得不低于50%的战争赔款。其余各国也相继发表看法,美国自认为出力最多,获得的赔款数应该仅次于中国,要求34%的赔款份额。
英国主张获得25%的份额,苏联给出的占比是14%,澳大利亚说要……
除此之外,像越南、老挝、朝鲜等亚洲许多遭到日本侵略的小国也纷纷站出来,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着赔款。
可能细心地已经发现端倪,仅中美英苏要求获得的战争赔款就已经超过100%,若要再算上其他小国的诉求,占比就会超过200%。
当时,这笔糊涂账令委员会牵头人“老美”都头疼不已。
图8
接下来的几天,美国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四处游说,但是委员会上各方代表丝毫不肯退让。此时,美方代表一方面要面对债多不愁的日本,一方面又要面对各怀心腹事的亚洲盟友,实在感到棘手。
于是华盛顿当局授意美方代表,既然当前日本国内经济损失严重,各盟友又不肯妥协,那不如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变卖日本国的机械设备还款。
于是,美方代表公开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还在国际上对日本的遭遇表示同情,引来一大波盟友的效仿。
开了头,苏联代表也公开发声:“苏联在对日战争中没有遭受太大损失,本土也未遭到入侵,所以愿意放弃战争赔款。”
而其他西方参会成员,诸如英国、荷兰、加拿大等国和日本既无国仇也无家恨,所以也纷纷放弃了赔款。
图9
面对国际舆论,中方代表颇有些独木难支的感觉。
美苏英等作战大国都放弃了“讨债”,若自己再三坚持,岂不是显得太过“斤斤计较了”。
况且,日本在战争期间遭受严重打击,85%以上的机械设备都被损毁,根本不足以弥补中国的损失。
加之当时为了积极准备内战,国民政府也需要讨好美国,故违心地放弃了部分赔款。后来风云突变,国军节节败退之际自身难保,美国为了将日本培植成反共基地,多次对蒋介石施压。
国民政府为了偏安一隅,只好放弃了战争赔款。
综上考虑,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并非主观上想“放日本一马”,而是实属无奈之举。
中国虽然取得了抗战胜利,但是在国际上还是弱势群体。
图10
追讨战争赔款问题上,美苏等大国很大程度上牺牲了中国的合法利益,而国内政治动荡,中方也无力讨债。最终只好以“宽宏大量”的包容态度委曲求全。
“遣送回国前的最后检查”
海岸边,聚集着一队队的日本士兵。
此时他们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威风,一个个垂头丧气地准备登船归国。
在他们旁边的是一同遣返的日本侨民。海岸警察维持着秩序,并仔细检查着日本人的证件与随身行李。
站在最前面的警察拿着喇叭,反复强调着:“违禁品、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资、各种文字资料坚决不准带走,违者后果自负!”这一幕真实发生在全国各地的遣返点。
图11
这三类物品有什么特殊之处,为什么不许带走?
首先,军警口中所说的违禁品包括枪支、弹药、军犬以及各种利刃等。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战败国向战胜国交出武器表示投降合情合理,况且长年累月接受军国主义思想荼毒的日本人难保不会做出一些疯狂举动。
有这样一个例子,天皇已经宣布投降,一些顽固不化的日本军人纠结伪军盘踞在高邮城,企图与中国政府对抗。
中国政府本着以和为贵的理念劝降,但却遭到了日军疯狂报复,最终国共合作消灭了这伙敌人。还有的敌人愿意交出枪支弹药,但是不愿意交出武士刀。
图12
从个人情感角度考虑,武士刀对于很多日本军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图腾,一把长刀凝结着家族荣誉与个人信仰,很多日本军人能坚持到现在就是靠着这股信仰。
从国家建设考虑,日本在战争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国家资源极度匮乏,钢铁对于国家重建十分重要,所以不能轻易交出武士刀。
最终,国民政府坚持原则,反复强调违禁品必须交出,否则不能登船。士兵迫于压力,只得乖乖交出包括武士刀在内的一起违禁品。
迫使投降日军交出违禁品无疑是一项正确的决定。
这不仅能保护中国平民生命财产安全,更能防止日本回收资源再次发动战争,对中日两国都有积极影响。
图13
其次,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资也不许带走。
这其中既包括金银珠宝、名人字画,又包括各种艺术品。
在十四年抗战期间,中国大地遭受日军铁蹄的无情践踏。
他们不仅屠杀中国人民,更为严重的是对物资的掠夺。
据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回忆:
“首都陷落后,街上三五成群的日本兵到处搜查,许多银行与库房被日军炸开,里面的黄金、宝石、货币等被劫掠一空。每个日本兵口袋里都塞得鼓鼓囊囊,他们一路上有说有笑,甚至不少人裤腰带上都坠满了金戒指。”
不仅如此,日本军方还派出间谍随开拓团来到中国,处心积虑地盗窃、变卖中国文物。
图14
目前东京国立博物馆九万多件藏品中,就有上万件中国文物,上至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下至清代的字画,可谓无所不包。
日本民间也有不少人将中国看作一尊“聚宝盆”,纷纷来中国淘金。
这些日本人通过倒卖文物以及艺术品敛取了大量不义之财,然后心满意足地过起小日子去了。
现在战争结束了,中国政府怎能允许心怀鬼胎的日本人再窃取中国财富呢?
并且,很多经济物资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其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若是允许日本带走这些中华文明的瑰宝,岂不是数典忘祖吗?
图15
最后,各种文字资料也不允许带走。
当时,很多日本人暗暗藏着中国的文献古籍企图蒙混过关。
殊不知,他们早已被军统特务盯上了,最后还得是乖乖上交。当时之所以有这项规定,主要是考虑到文献古籍具有很强的科考价值,对于子孙后代学习历史研究历史也有深远影响。
如果这些古籍流落到敌人手里,不仅是中国历史的缺憾,国民更有可能丧失民族之魂,可以说贻害无穷。
除此之外,侵华日军在华期间使用的地图、拍摄的照片以及部分机密文件等也不允许带出中国。
图16
道理也很清楚,自日俄战争以来,日本间谍潜入中国,四处勘查中国城市的布局、基础设施的位置、山川河流的走向、城中军队的布防等,为的就是绘制成地图供日本侵略使用。
面对包藏祸心的日本,中国政府此时怎能坐视不管?而收缴照片及机密文件等,则是为了控诉日军的罪行,让子孙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送佛送到西”
当时的人们普遍注意到,从苏联遣送回国的日本俘虏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而且面带愁容,骨瘦如柴的身躯犹如冢中枯骨。
但是从中国遣返的日本俘虏,一个个满面红光,面带笑容,打点行李好似春游一般。
同样是俘虏,差距为何如此之大?原来为了惩罚日本俘虏,苏军对其残酷虐待,还拉去做苦役。反观中国政府,为了体现“宽容态度”,生怕照顾不周,因而还送了日军三样东西。
第一样是粮食。当时国民政府推行“一挑担政策”。就是说,每名日本俘虏可以挑走一担粮食,但是不能来回挑,也不能他人代挑。
图17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日本经济遭到重创,很多国民流离失所,本土哀鸿遍野。
出于人道考虑,中国政府给了每名日本俘虏一担粮食,用以保证生存。
第二样是钱款。考虑到日本俘虏回到国内的生计问题,中方特意拨款给日本俘虏。
据一名叫做斋藤邦雄的日本兵回忆,当时他在军中每月可领20.5日元。
除了拿出一部分存入银行,一部分购买强制债权外,剩下的只够买两包香烟。但是,中国政府一次性发给他200元,这令他十分震惊。
第三样是日用品。
图18
除了日本人的贴身用品外,政府生怕俘虏走得“不够体面”,还贴心地送上了毛巾、牙膏、清洗过的被褥等日用品。
要知道,当时全国至少还有2亿人在等待政府的救济,国民政府“胳臂往外拐”的行为属实让人看不懂。
或许我们再也不能为惨死在日军屠刀下的祖先复仇,更不能穿越回那个动荡的年代为祖国发声。
但是,吾辈当自强,我们能做的是永远铭记那段历史,时刻提醒自己勿忘国耻。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