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墨绿色的长龙从哈尔滨站驶出,车轮伴随着轰鸣声席卷前行,整个车厢就像开启了振动模式。餐车厨师低着头,右膝向前顶在操作台下的柜门上,这是为了防止火车颠簸影响操作发明的独门“马步”。对于火车上的厨师而言,如何在“一起摇摆”的餐车里炒好菜,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稍不注意就可能会伤到自己。厨师们的手上都满是烫伤与刀伤。那厨师们在行进的列车上做菜与在饭店做菜有何差别?
为了保证食材新鲜,列车上的食材统一由旅服车间购买,在列车发车前配送到车上。同时出于列车厨房狭窄晃动不易操作的考虑,肉类食品通常在配送前会进行半加工,储藏在冰柜中。而蔬菜,则是只准备当天所需的,途中根据实际情况在沿途的固定站点进行补充。
为火车特质的大勺,空勺就将近10斤重,腱鞘炎是火车厨师的高发病。餐车后厨禁止明火,所有的菜都用电磁炉制作完成,像锅包肉、酥白肉等北方一些要求火候的菜难以完成。其次,放油量也有要求,煎、炸这类多油量的烹调方法不能使用。而火车持续不断的颠簸更是给操作带来了难度,但是切片、切丝、切块,颠勺、调味、摆盘,这些做菜的程序一样不能少。有时候饭菜会洒出,推着售饭车卖盒饭的工作人员踉跄、磕碰都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这些在厨师们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他们更关心的是饭菜口感如何,旅客们喜不喜欢。列车途经省市多、运行时间长,旅客口味要求也不同。一些长途旅客要在列车上吃多顿饭,菜品口味重复单一会影响旅客的满意度,所以因地制宜制定了不一样的菜谱,到山东省餐车会加馒头,到江西一带菜品以辣为主,到了广东菜品多蔬菜,少盐。但不管到哪个省份,黑龙江的溜肉段、猪肉炖粉条、烧茄子、葱烧木耳,永远是供不应求。朴实无华的龙江菜对于舟车劳顿的旅客来说,更具有家的味道。
来自九江的旅客孙鹏就爱极了餐车上的猪肉炖粉条。猪肉、白菜与粉条三种食材混合在一起,味道交融在浓汤中却毫无冲突,猪肉的鲜嫩、白菜的清爽与粉条的柔滑将香味发挥到极致,味道前赴后继地冲出餐车,钻进孙鹏略显疲惫的鼻腔中,让他瞬间清醒寻味而来。他尤其喜爱猪肉炖粉条里的粉条,粉条是从始发站哈尔滨带上车的,由绿色无添加的黑龙江土豆粉制成,柔润嫩滑,口感极佳,加上粉条自身有较高的附味性,吸收猪肉与白菜的鲜美,一口送进嘴里,惊艳了这位吃惯了辣的江西老表。
孙鹏说,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做出这么好吃的菜,一是大厨手艺高超,二是这道菜本身有过人之处。有机会一定要去哈尔滨尝尝地地道道的龙江菜。
为了确保车上40多名乘务员与近千名旅客能够及时用餐,厨师们在这个面积不到10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不停重复着淘米、切菜、炒菜、配餐、装盒等工序。日行千里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味带到天涯海角。无形间,在舌尖上摇摆舞蹈的火车厨师们成为龙江饮食文化最好的传递者。
哈尔滨客运段媒体工作室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