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时代是九十年代。
最近正在重读和补读王朔,我想,他肯定会同意我的观点。
于我而言,九十年代初的魅力大到我会为我自己感到遗憾,因为作为一个记忆力差得像金鱼一样的八零后,我对九零年代的印象十分模糊,不能作为一个成年人投身到那个如今难再重现的魔幻时代,一大憾事啊。
九十年代是市场经济全面启动的时代,也是中国人价值观开始全面发生转型变化的时代。
中国人作为个体,刚刚从传统体制中被解放出来,茫然失措,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自我认同危机,但这种危机又反过来让社会气氛变得很有趣。
金钱开始变得有点重要,可是还远不如现在这么重要;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开始有一点点崩坏,可是还没有现在这么乱来;于是九十年代的中国世象丰富饱满传奇极了,被卡在两个典型性时代的中间时,有着身份危机的中国人们自然表现出了千百种做人做事的可能性。
再加上彼时并没有互联网,没有互联网的好处,也是坏处,就是更容易缔造传奇。
徐静蕾就是九十年代的传奇。
因为沉迷于重读王朔的关系,我顺带追根究底地把他的八卦也好好研究了一遍,自然就带出了他和徐静蕾的那一段往事。
我完全不曾关心过徐静蕾的瓜。
直到她因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她的博客爆红之前,我对她的印都象是“一个很瘦很清纯别别扭扭的黑妞儿”,她变成所谓的“才女”后,我对她的印象则变成了“一个很瘦很清纯黑黑的文艺女青年”,这就是全部。
我隐约知道她和王朔有过一段,也自然而然地和所有吃瓜群众一样,把其理解成娱乐圈最常见的那种“美女陪大佬睡一觉然后就成了事儿”的八卦,然而,当我深入去八卦王朔与徐静蕾这段过往时,我大吃一惊:嗬,才不是一个这么平凡的故事。
徐静蕾跟王朔好,那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王朔当时大她16岁,这我们也可以单纯地理解为年轻肉体唤醒中年男人的故事,但这后续的发展就颇为神奇了。
先是有大人物跳出来说:什么?王朔不肯接受你们采访?那你们去找徐静蕾,他只听徐静蕾的,然后徐静蕾就真把这采访促成了——这是他们分手十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然后是王朔住进了徐静蕾买的别墅,但徐静蕾不住里头,徐静蕾跟黄立行住别的地方,当然王朔还能往里头带别的女人——这也是他们分手十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更有王朔说,我死了之后钱归徐静蕾就结了——这依然是他们分手十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这种男方明明比女方优秀一万倍,女方却似乎没有什么外人能看明白的过人之处,而男方却十年如一日、即使爱情没有了依然放话“只要你要,只要我有”的关系,就引起了我这种“分手就别做朋友”星人的极度好奇。
于是重点又从王朔直接转到了徐静蕾身上。
原来她与每一任前男友都成了生死之交,紧接着,就有了我年度最最惊讶的发现:原来,徐静蕾才不是什么“清纯青涩的黑妞”,她的真正人设是,飒蜜。
就是那种漂亮但是“一身范儿”,“爽利能干”,能喝能镇得住场子,能跟你睡也能为你花钱,顺手就能抽出鞋带儿绑马尾的大蜜。
你们想想,徐静蕾当年是啥?
国民初恋!至少在我心里是。
结果我发现国民初恋其实是飒蜜,这得多分裂。
这我就又联想到了一个事情。
前阵子因为性侵事件,我大概关注了一下蒋方舟,一搜她的名字,出来最多的新闻竟是关于有一年她和徐静蕾一起上一个谈话节目。那个节目两人讨论对于两性关系还有婚姻的认识,结果一众媒体将蒋方舟贬到地底下,而将“我不关心男性怎么看我”的徐静蕾捧上了天。看那段时间的各种报道,徐静蕾一时间成为了自强不息的女权之光。
这一点上我觉得靠男人获取资源的女人就别提什么女权不女权的了,对吧,不要脸也不能这么个不要法,但再回头一想,这“女权之光”的帽子是其他人意淫着给徐静蕾硬扣脑袋上的,人没说自己是女权,人就说了这句著名的“我不关心男性怎么看我”。
本来,一个靠睡有妇之夫并完全靠其给的资源混出人样来的女人讲出这句话,我要打个问号,但是当我今天定睛一看,哦,是飒蜜,那么我信了。
飒蜜要的是两个东西,一个“自由”,一个“局气”,抛开其他,徐静蕾还真都有了。
还有谁是飒蜜呢?
据王朔说,还有王菲。
王菲的大半辈子都活在全中国人的眼睛底下,不仅仅是因为美貌气质和才华,更因为那些放在普通人身上没法想象的情感奇事。搅黄了窦唯跟姜昕竟只为跟窦唯住胡同里早晨爬起来倒马桶、跟小十岁的男人恋爱、在其他女人都快更年期了的年纪离了婚又跟小十岁的男人再度恋爱……太精彩了。
这么一看,飒蜜不就是所有跌宕起伏的电视剧的女主角么,不能走平常路,字典里不能有“平淡”俩字,不管好的还是坏的,总之,必须浓墨重彩。
这就又说回九十年代的有趣之处了:这个时代还能有飒蜜么?
别想了,我们后面一代肯定没有这种戏看了。
因为互联网和真人秀会让不管什么蜜们都被扒个底朝天,她们会丧失在群众当中的神秘感,好比徐静蕾和王朔的故事如果发生在今天,那后面什么博客什么导演什么女作家就都没她什么事了,你只会看到所有社交平台“徐静蕾做小三上位”的热搜关键词,然后她从此糊穿地心一出现就如过街老鼠。
所以全民娱乐的时代,其实所有人都在越活越脏面子上却越要做得干净的时代,明星里就不可能再有什么“飒蜜”的人设了,这种人设就此终结。
其实大飒蜜王菲跟徐静蕾的人生,就是最棒的影视剧素材,拍出来就是两部现成的《女人的史诗》,可惜头发都揪秃了的编剧们却没人考虑过采纳,我想不仅仅是因为怕被惹出什么事儿来(你们懂的),更因为惹不起要三观正的女观众。
作为凡夫俗子的一员,我相当矛盾,一方面对世俗伦理的执着让我看这种传奇人生时难以尽兴,不得不代入思考一些当事人所遭受的苦痛;但另一方面,我有时也会忍不住掀桌,如果再活一世时,去TMD世俗伦理,老娘也要拿女主角的剧本,活个明白。
长按二维码,欢迎来我的茶会入座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