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纯/文

在推翻秦朝的战役中,项羽占有楚魏东部九郡之地,将自己封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又与刘邦约定先入关中者为关中王。后又背弃约定,改封先入关中的刘邦为汉王,封地有巴蜀和汉中仅仅只有4个县,国都为南关。

竖子不足与谋_竖子不足谋也_竖子与谋

巴蜀之地是秦朝流放罪犯一个鸟不下蛋的偏远荒凉之地,刘邦心中非清楚,只有项羽的谋臣亚父范增知道刘邦对“封赏”不满,更知道刘邦会起兵造反,于是建议项羽找借口杀掉刘邦。

项羽就把刘邦找来,说要封刘邦为汉中王,他若去,定有储备实力预备、自封为王之心。若不去,正好可以此借口杀掉他。刘邦听说项羽要召见他,虽然明知此去凶多吉少,又不能公然抗命不去,于是在心中盘算着怎样应对这场智斗。

刘邦来到殿前,毕恭毕敬地伏在地上说:“拜见霸王千千岁!”那谦恭的样子使项羽心中不屑一顾,当即放松了警惕,便笑着问道:“沛公,你先入威阳,功劳可贺,我特意加封你为汉中王,代管巴蜀,不知你意下如何?”刘邦听罢,马上意识到项羽有暗藏杀机之险,只要言语有半点闪失,定会人头落地。

他沉吟片刻,答道:“我好比霸王您胯下的一匹马,何去何从全由您决定。”项羽闻听此言,既对刘邦的恭维感到自得,又觉得刘邦的话无懈可击,因此也取消了杀他的借口,便让刘邦离去。

竖子不足谋也_竖子与谋_竖子不足与谋

刘邦谢恩退出大殿,急忙回到自己的营地,打点行包,便率军急匆匆地向巴蜀进发。他决心以巴蜀偏塞之地为依托,招兵买马,韬光养晦,待力量充实了,再返杀回秦地夺取天下。项羽闻知刘邦率军已向巴蜀进发,才感到范增预言极是,立即派季布带三千人马前去追赶,然而事已为时已晚。

于是刘项拉锯战展开长达4年之久,刘邦“愈战愈强”,而项羽倍感愈战愈乏。

刘邦后又拜韩信为大将军,广纳贤才,休兵养士,最终在众将士的帮助下,使得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自刎乌江,最终得以统一天下。

这场千古流传的刘项之争,充分的证明了“柔者成事内心必有韧,霸者败迹胸中无睿智”。从而证明了人性和人格的不同袒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证实和分析他们的不同性格和对用人及处理世事的见解。

竖子不足与谋_竖子与谋_竖子不足谋也

第一、鹰立如睡,虎行似病。示弱以强,示强以弱的人性运用。是刘邦性格的游刃有余。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这是动物中的强者攫鸟噬人的方法。由此联想到人,君子要聪明不露,能力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

这大概也可以形象地诠释“藏巧于拙,用晦而明”这句话的具体含义一般说来,而胸怀大志的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机巧权变,绝对不行。

尤其是当他所处的环境不尽如人意时,就更要既能机巧权变,又不能为人所厌戒,所以就有了“鹰立如睡,虎行似病”等藏巧用晦的各种做人方法。其中有一种就是正面进行的“拙行。而刘邦不仅懂得“示强以弱”的保命之法,还深知“示弱以强”之道,而且用得恰到好处。

再比如说刘邦派人去游说九江王英布投降,英布犹豫再三,最后勉强同意了。英布来拜见刘邦,进门却发现汉王正坐在椅子上洗脚,对他十分冷淡。英布顿时面红耳赤,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连最后一点自尊也被休的无地自容。但是,等到他回到住处,却发现住所应有尽有、饮食、随从都与汉王的住所一样,英布非常惊喜,顿时对刘邦感激涕零。

竖子不足谋也_竖子不足与谋_竖子与谋

开始时,刘邦对英布的傲气,用“示弱以强”之法,树立起自己的权威,随后又出乎意料地重视,是告诉英布在这里能够得到他所追求的东西,使其死心塌地效忠于自己。示强以弱,可使强者得意洋洋,斗志松懈;示弱以强,则使弱者望而生畏,知难而退。两者交替使用,可进退自如,无往不胜。

在与人交往做事的过程中,把这种处世的哲学用得游刃有余。必然能不断地走向强大,无艰不克。见强者,可示弱以保身;见弱者,可示强以威服。这是很好地把握了人们见弱便生松懈之心、见强则生畏惧之感的心理。

当然在人性的人群里也没有绝对的强与弱之分,但要能维持一种处世的平衡之“度”,并在此过程中出现强弱的转换。莫过于刘邦的用人“技巧”。而项羽在这方面是遥不可及啊!

竖子不足与谋_竖子不足谋也_竖子与谋

第二,“大风起兮云飞扬”与“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诗句诗意相比,项羽的确具有更多的英雄特征。他勇猛善战、不畏艰难、性格直爽、恩怨分明、爱惜部下、讲究道义,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美誉,但他的这些性格及素质却正是妨碍他成为帝王的障碍。

他没有刘邦的无耻、狡诈、大度和阴险,更没有刘邦的雄才大略,他之所以中了陈平的反间计,失去了一个得力的助手和忠臣。是因其性格多凝,是非难辨。

刘邦虽然是个流氓,但他有一样别人无法比拟的好处,就是善于接纳众议,听信忠言。“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柔韧个性章显了领导者的绝顶辉煌。能够做到人尽其才,必为我用。

而项羽虽然是个英雄,但他却天生没有帝王的品质,那就是他有“妇人之仁”的性格渗和,例如,他可以在打仗时身先士卒,可以为士卒吮吸箭伤的脓汁,但他却不能慷慨地封赏将士。任命将领大印都刻好了,他却舍不得将它给应该封赏的人,而是把大印拿在手里,玩来玩去,把大印的棱角都磨光了,当然这个夸张加比喻的说法还是强调项羽舍不得送人。证明他不能大胆地使用人才,更不善于使用人才。这是“个人主义”最大的隐形性阻力。所以“力拔山兮气盖世”很形象的结合自己的性格,在武力排行上可以“扛鼎”数一。

竖子不足谋也_竖子与谋_竖子不足与谋

而巧妙的精细打点用人之术、组织战争、计谋运用等还得靠“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非个人一己之力来完成。所以诗如其人,人如其诗。

与此相关的项羽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狭隘多疑。有一范增还不能用,陈平正是利用他的这一特点来除掉他的得力助手的。如果再看看项羽和刘邦对待陈平的态度,就更能明白项羽为什么失败了?

当陈平在项羽手下不仅得不到重用,还险遭不测。陈平归汉后,受到了刘邦的信任和重用。周勃、灌婴等人曾在刘邦面前诋毁陈平,说陈平是反叛的卧底。陈平对刘邦说:“项羽用人而不信任人,他所选用的人,多是项氏家族及妻室家人,你就是奇才,他也会怀疑你。我听说汉王善于用人,所以才来投奔”……刘邦听后,遂向陈平道歉,并给予丰厚的赏赐,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所有的将领。西汉的建立,陈平是立有汗马功劳的,他是治国的奇才。正是因为刘邦充分信任人才,才得人得天下;项羽为人猜忌多疑,便失人失天下。这是何等鲜明的对照!

竖子不足与谋_竖子与谋_竖子不足谋也

第三、“能大能小是条龙,只上不下是飞虫”。两种身份原于两种出身,由于项羽出身王候将相的群圈之后,在骨子里认为自己是名门贵族,目无下尘的性格注定是无可厚非的,直致乌江本可逃回江东的项羽,感觉大势已去,无颜面再见江东父老选择了自刎。“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实是项羽思想上“下不去了”,是飞虫的狭隘性格所至。

而刘邦出身草根,在市井中一步体恤民情,结交天下豪杰,性格从容、迂回纵深,提得起放得下,所以使他善于纲举目张,抓大而放小,听取群臣众议,选其精华而化为点眼之力,从失败到胜利艰苦而来,就是他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建议,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能了解更多的情况更能作出判断和决定。

竖子不足与谋_竖子不足谋也_竖子与谋

(本文作者)

所以总结归纳,再返回到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后,范增拔剑掷地,叹息道:“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我们这些人恐怕都要成为他的俘虏了,“一言预感成与败,深知心性动与静”。这进一歩说明了:“柔者成事内心必有韧,霸者败迹胸中无睿智。”的事实客观性。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