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凸现真山真水,城北的老街要远行了,我得去看望看望,与它拜别。老街跟我很熟,六十年前我读师范,就与老街相亲相爱。
那时年少,三届同学数我年龄最小。每到周末,总有几个学姐约我到前街的青年广场去看露天电影。她们家住北头,有凳子坐,我们一起观赏《山间铃响马帮来》、《边寨烽火》、《神秘的旅伴》、《渡江侦察记》、《南征北战》和《白毛女》,一起欣赏《朝霞》、《青春之歌》、《林家铺子》、《革命家庭》、《早春二月》和《上甘岭》。学姐们青春腾跃的热浪冲击着我,生机勃勃的朝气浸染着我,纯真的友情养眼,养神,养心。我是个情窦未开的小顽童,怎知晓风华正茂的年岁潜藏着一种深深的爱呢!那时,城北老街美好的颜值就牢牢地镌刻心头,分不清是对老街的流连忘返,还是对学姐们的留恋不舍……
噢,城就是人,人也是城啊!难怪如今年越古稀还对城北老街情有独钟,念念不忘哩!
望,就是看。眼睛是需要养的。看好书涵养知识,看美人涵养心性,看蓝天涵养雅气,看老街涵养真情。养眼的东西需要遴选,花木看多了会审美疲劳,美女看多了会心烦意乱,书报看多了会莫衷一是,还是到城北老街走走看看,不久它就远走天涯,就不复存在了,拜别是依依不舍,是浓浓乡愁啊!
胡巷、谭巷、对宝巷,曲曲折折,幽幽长长。青砖斑驳,黛瓦灰白,墙垣上的青苔绿藓沉沉地诱人。沧海桑田。苍老载着过往,绿意吐放精神。春雨霏霏,眼前的雨滴汇成珠链,从屋瓦上洒下来,成了一声声叮叮咚咚的活泉。连绵的雨让潮湿漫漶砖瓦,砖瓦油亮亮的,苔藓也活跳跳的,小巷顿时就成了一幅不染风尘不着艳色的水墨画!呀,人心随着濡染湿意,泪水也跟着噙满眼眶,素面朝天淡雅纯净的情愫便紧跟着溢满心房。
丰登桥畔的老街小巷都是高高低低的石板路,坡路崎崎岖岖,街道宽宽窄,河沿弯弯曲曲。好幽、好美!石板路是小城的特色和风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北头的街坊四邻乡亲父老就靠石头打理着人生,抉择着前行,充实着生命。石板路以它的坚忍见证了世道的变革,人事的变迁,情缘的离合,岁月的沧桑。隐忍不语间保存着边边拐拐,沉默不言时收藏着旮旮旯旯,世间多少有情水,堆起雄健无畏山,这大概就是老街的性格、老街的精神啊!
近来,到老街来的人多了,寻常巷陌人流如潮。恋旧怀古、写字画画、拍照寻趣、遛鸟找乐、谈情说爱、觅根溯源、数典敬祖、漫步作文、选景著书、喝茶饮酒、摘柳取花、怀朋忆友……老街的巷陌古道成了一个个无形的电磁场,吸纳之余,人们情不能抑地用养分、用心血、用乳汁去装点生命中特别的一幕。
在岁月深处,老街驮着旧时光的印迹款款而行,也把旧时风物、人文景观、故事传说、风俗习惯一并继承延绵。走进老街,走进巷陌,走进绿坡,走进山林,微风里似乎仍飞扬着当年情、当年事、当年人、当年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老街风物养眼,老街风情养心,老街总给我们饮不完的心灵鸡汤,品不尽的心灵钙片。
盱城城南“碧莲峰下有人家”,城北老街“丰登桥畔歌声扬”。
十七岁时,我在这里指挥过“黄河大合唱”,把青春的火苗种在老街。
二十岁时,我在这里朗诵《金色的鱼钩》,让普通话漫延小城山水。
三十五岁时,这里播发过我许多新闻稿,让新鲜有趣的事穿街走巷、家喻户晓。
三十八岁时,我在这里参加文艺会演,《牛没有病》中的老贫农得到奖赏。
四十六岁时,《我曾潇洒醉一回》,第一泉酒征文赛,我又一次获得荣光。
五十岁时,我住在老街附近,天天听孩子们朗读我写的课文,“树林是小鸟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让我热泪汪汪……
如今,我老了,老街要远走了,流连,情长;拜别,心酸。
老街,横亘在心头的深深记忆永久难忘!
2017.3.23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