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港媒报道,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于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出生于浙江海宁,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与黄霑、蔡澜、倪匡并称“香港四大才子”。伴随了几代人的金庸小说,以古代生活为题材,却体现出现代精神,为无数读者缔造出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风云江湖,令多少人为之沉醉不舍,又衍生出多少经典影视及音乐作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谨以此文深切缅怀金庸先生!
01
“书痴”查良镛
金庸曾在17年间创作出14部中长篇武侠小说,为了方便记忆,他取作品的头一个字集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妙手偶得,浑然天成。短短14个字,却成为几代人共同的青春记忆。
金庸作品中也塑造了多个鲜明的角色,其中,大师自己又最中意哪一个呢?“如果在我的小说中选一个角色让我做,我愿做《天龙八部》中的段誉,他身上没有以势压人的霸道,总给人留有余地。”作品中,段誉博学多才、善良固执,被爹娘取小名为“痴儿”。这样来看,段誉的某些特征确与金庸相似。
在读书方面,金庸也算是个“痴儿”。因祖上是名门望族,家中藏书很多,他便整天泡在藏书堆里,读得废寝忘食。但他爱书成痴,却并不呆板。要论他真正的处女作,并不是《书剑恩仇录》,而是一本叫做《给初中投考者》的试题精编,由金庸和另外两位同学根据学校所考的内容自己出题编写。这本试题精编类书籍当时畅销了好几个省份,赚到的第一桶金已足够把金庸供到大学。那时他只有15岁。
▲年轻时的金庸
02
报人查良镛
1946年秋天,上海《大公报》刊登启事:面向全国公开招聘3名国际电讯编辑。应聘者蜂拥而来,竟多达3000人。当时的查良镛凭借自己的才华被千里挑一,正式步入报人生涯。
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复刊,查良镛被派到香港工作。那年他24岁,当时的香港与上海相比并不发达,但他说:“我一生很喜欢冒险,想过一点新奇的生活。”这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
1950年,《大公报》旗下《新晚报》创刊,查良镛被调到《新晚报》,做了副刊编辑。
1954年,香港有一场著名的拳师比武,以太极派打得白鹤派鼻子流血而告终。当时《新晚报》的总编辑罗孚注意到,这条新闻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于是灵机一动,邀请编辑陈文统在报刊上连载武侠小说。小说连载后引起轰动,自此打开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门。这部小说叫做《龙虎斗京华》,陈文统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梁羽生”。
▲梁羽生
1955年2月初,梁羽生的《草莽龙蛇传》快连载完了,但他还没有想好下一部写什么。罗孚便找到另一个武侠迷查良镛说:“梁羽生顾不上了,只有你上了。”
于是,查良镛的武侠处女作《书剑恩仇录》问世,反响甚至超过了梁羽生。他将名字中的最后一字一分为二,署名“金庸”。
03
“大侠”金庸
20世纪50年代后期,香港的政治风气比较复杂。金庸觉得必须要发声,于是找到昔日同学沈宝新,一起出资创办了《明报》。办《明报》要10万块,金庸自己就出了8万。
《明报》每天一篇的社论,在众多报纸中独树一帜。当时,金庸一边写小说,一边写社评,持续为正义发声,也将家国天下的主题融入小说中,于是便有了《神雕侠侣》《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
终于,金庸被某些势力视为了“眼中钉”。有人放出话来:要消灭5个香港人,排名第二的就是金庸。金庸却说:“我决不屈服于无理的压力之下,以致被我书中的英雄瞧不起。”
最危险的一段时间,金庸不得已跑去欧洲躲了一个月,连载的《天龙八部》只好找倪匡代笔。一个月后,金庸回到香港,倪匡笑着对他说:“抱歉抱歉,我讨厌阿紫,所以把她的眼睛写瞎了……”
随后,金庸又创作了《笑傲江湖》和《鹿鼎记》。20世纪70年代,舆论风气归于平静。1972年,金庸宣布封笔:“如果没有什么意外,《鹿鼎记》应该是我最后一部武侠小说了。”
30年时间,金庸将《明报》塑造成香港极具影响力的报纸。“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可谓金庸的真实写照。
04
学生金庸
虽然名气响彻中外,金庸依然觉得自己学问不够。在获得英国剑桥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后,他坚持以普通学生的身份申请就读该大学的历史学博士学位,那时的他已是81岁高龄。
在剑桥读书时,金庸同普通学生一样,背着双肩包,里面放满了课本。他又变成了那个别人不太关注的“查先生”,不再有作家光环,不再是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他做的一切都“不为学位,只为学问”。
在金庸眼里,任何时候学习都不算晚。永远保持谦卑的态度去探索人生中的未知,自尊而不自负,骄傲而不自满,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修炼的一部“武功秘籍”。
05
作家金庸
自1955年起笔动笔,至1972年封笔,金庸用17年的时间完成了15部家喻户晓的作品(除“对联”中的14部,另有一部短篇小说《越女剑》),可谓部部经典。
儒释道宗,文史哲禅;琴棋书画,酒茶食居……我们在书里领略到的,是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萧峰的豪迈飒爽,郭靖的侠义耿直,令狐冲的率性洒脱,韦小宝的古灵精怪……我们在书中角色身上看到的,是独特的人性光辉。
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我们更是百看不厌。每个看过金庸武侠剧的少年心中,一定都有个属于自己的刀光剑影、风云变幻的世界。
你的青春记忆中有哪些金庸的作品呢?
▲在金庸的所有作品中,《射雕英雄传》是影响最大、读者最喜爱的作品之一
▲翁美玲版的黄蓉,被誉为“最像黄蓉的黄蓉”
▲1995年版《神雕》,可能是迄今为止最经典的金庸武侠剧之一
▲16年之约,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1994年台湾台视的《倚天屠龙记》,周海媚把周芷若前期的清纯和后期的狠毒演绎得十分到位
▲2001年,TVB第三次翻拍《倚天屠龙记》,黎姿呈现了一个“与原著最贴切的赵敏”(金庸语)
▲2003年台湾赖水清导演拍摄的《倚天屠龙记》也成为一代人的记忆,许多人由此认识了贾静雯
▲1997年 ,TVB翻拍《天龙八部》,创造了当年亚洲收视率第一
▲自“郭靖”之后,黄日华再次凭“萧峰”一角走红
▲由林夕作词、周华健演唱的本剧主题曲《难念的经》,也成为本版《天龙八部》的加分曲目
▲当然,胡军版的萧峰也没让观众失望,刘涛版阿朱也让更多人记住了这位江西妹子
▲1996版《笑傲江湖》,吕颂贤版的令狐冲很讨喜,无论扮相还是演技,都无可挑剔
▲2003版《笑傲江湖》,许晴版任盈盈很有观众缘
▲韦小宝的角色,梁朝伟、张卫健、周星驰、黄晓明都演过,但很多观众最喜欢的,还是陈小春的版本
▲TVB经典金庸剧群侠混剪
有人曾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
先生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是啊,一个人的一生,为何不可以是一部武侠小说,前半生纵情恣意、洒脱妄为,后半生心怀敬畏、有不断向学之心?
正如“查大侠”的人生,可敬,可叹!愿先生一路走好,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
(图文综合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呈 | 明 | 书 | 店
投稿邮箱:cmsd24h@163.com
0311-66562952(前台)
0311-66562935(咖啡)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大街48号
(河北省图书馆一层东北区域)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