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镜家庭
邱纯纯(前排右二)一家与亲家欢聚一堂。
●邱纯纯,1955年出生,厦门市求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丈夫林福成是退休工人、厦门市老年摄影协会会员。
●儿子林思恒是中科院博士、大学副教授。
●女儿林思卉是幼儿园生活老师。
走进邱纯纯位于希望大厦的家中
客厅最显眼处摆放着一个书柜
里面有许多物业管理方面的书籍
还有指导写作的书
以及各种荣誉证书
从工厂学徒到车间班长再到车间主任
从下岗到再就业再到自主创业
邱纯纯用拼搏奋斗
为时代写下生动注脚
如今,69岁的她
依然在工作岗位上奋斗不息
她把终身学习当成一种责任
并带动身边的人融入时代大潮
实现自身价值
敢拼
从学徒成长为车间主任
嫁给锅炉工成为美谈
邱纯纯出生于鼓浪屿,1972年因照顾生病的父亲而错过参加考试的机会,初中还没毕业就进入厦门豆品厂当学徒。每天上班要从鼓浪屿乘船搭车到文灶,路上一个多小时,她抓紧时间看书学习,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靠着一股拼劲,第二年她就当上了腐竹车间的班长。
当时工厂接外贸订单,厂里原先的产品腐竹是实条,泡发慢,口感不好。而广交会上,外商看重的是松条,泡发快,口感好。
为了提高腐竹的质量,1975年,邱纯纯与厂领导、同事一起乘坐绿皮火车,前往广州参观学习。硬座单程近30个小时,下火车时,她的脚肿得鞋子都穿不下,却顾不上休息,立即直奔当地的工厂。
回到厦门后,邱纯纯将所学技能在车间推广并获得成功,增加了出口订单。
1976年,她被评为“厦门市双学(学大庆、学大寨)先进个人”。
后来,邱纯纯被提拔为
工厂团支部书记、车间主任
1981年
她与厂里的锅炉工林福成喜结连理
当时,两人的感情遭到不小的阻力
很多人认为林福成高攀
但邱纯纯看中他心灵美、劳动好
举行婚礼时
广播电台和报社记者都到场采访
报道了“车间主任嫁锅炉工”的故事
敢闯
从下岗再就业到创业
员工最多时超200名
1997年国有企业改制,员工下岗分流,邱纯纯走向市场再就业,应聘成为厦门一家物业公司的行政主管兼项目主任。
那个年代,物业服务行业刚起步,市场尚不成熟。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她凌晨3点骑自行车出门查岗,冬天手都冻裂了。
眼看着原先工厂的几个好姐妹都下岗待业,且个个上有老下有小,邱纯纯萌生了自己开办一家物业公司的想法。1999年,她与下岗姐妹一起创办了求誉物业公司。
成立之初,第一个项目是开发商委托的,业主与开发商在交房、价格、质量等方面有矛盾,邱纯纯和项目主任利用晚上时间上门沟通,业主开门一见到他们,不分青红皂白,“砰”的一声关上门。邱纯纯强忍着委屈,通过各种方式尝试继续与业主沟通,最终用诚意打动了他们。
1999年,公司成立三个多月就遇上厦门14号强台风,积水没过膝盖,到处是倒伏的树木。邱纯纯打车到半路时,车子抛锚。当时风雨交加,广告牌的铁片从头上飞过,她不顾个人安危,下车冒着风雨一路蹚水走到公司负责管理的小区,投入抢险工作,连续几天连家都没回。
公司初创时,员工只有6人,在邱纯纯的带领下,取得了一年内承接4个项目的好成绩,为30多名下岗人员提供了再就业岗位。
邱纯纯说,录用下岗人员,政府给予再就业用工社保返还优惠补贴、补差和退税,后来又有录用失业人员的稳岗补贴等。政策扶持帮助公司渡过一个个难关。2007年左右是求誉物业发展的高峰期,当时公司有200多名员工,同时承接十五六个物业项目。
邱纯纯也不忘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捐款捐物。2021年,她获评“爱心厦门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敢为
笔耕不辍传递正能量
丈夫用镜头记录厦门生态
如今,邱纯纯仍以总经理的身份继续管理公司。她注重学习,与时俱进,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业余时间笔耕不辍。
邱纯纯
我的人生经历很丰富,我想写出来,将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分享给更多年轻人,传递正能量。
邱纯纯早年就经常向报刊投稿,第一次获奖是1998年在《厦门晚报》“亲历20年”征文活动中获得一等奖。这些年来,她又不断参加各种征文活动,获得许多奖项。
2023年,邱纯纯喜获征文比赛一等奖。图为她与丈夫在自己的作品前留影。
白天要工作,她利用晚上时间写作,有时凌晨两三点还在奋笔疾书,每篇文章都要反复打磨。丈夫林福成作为第一个读者,总会认真提出修改意见。
林福成和邱纯纯一样经历了下岗分流,后来协助妻子创办物业公司直至退休。退休后,林福成在厦门老年大学学习摄影,2014年开始拍摄白鹭并一直坚持至今。在拍摄白鹭的过程中,他也用镜头记录了厦门不断提升的生态环境,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林福成参加过不少摄影作品展,也获过奖。他还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市红十字会在社区举办的帮扶活动、思明区图书馆组织的中小学生夏令营等,他都义务拍摄记录。
林福成
能发挥余热,尽自己绵薄之力为美丽厦门作贡献,我感到很开心。
林福成和邱纯纯有一双儿女,儿子是中科院博士、大学副教授,女儿是幼儿园生活老师,都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是新一代的奋斗者。
人物感言
从固定工、合同工、企业员工到自主创业者,身份的转变让我真切感受到时代的变迁。感谢国家,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和创业的平台。我们家庭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与国家的强大和政府对百姓的关心重视密不可分。我从来没有停下过学习奋斗的脚步,希望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也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年轻人,一定要坚定地往前走,希望总会有的。
——邱纯纯
记者:龚小莞 图:受访者提供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