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节最早指有纯正高洁的道德观念的女性。后狭义指“贞节牌坊”,通常是古时用来表彰一些或死了丈夫长年不改嫁,或自杀殉葬,而符合当时年代道德要求,流传特异事迹的女性,为其兴建的牌坊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
咱新兴也有这样的贞节牌坊
井料坊贞节牌坊,位于新兴县新城镇州背井料坊,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牌坊高4.7米,宽5.9米,由4条直径各为0. 3米的花岗石柱及6条石横梁搭建而成。石柱底部嵌有石裙。牌坊正面刻“贞寿之门”4字,每字长0.4米,宽0.3米,左右两边刻“福、寿”2字。石柱上刻有“乾隆三十八年癸巳仲冬吉日,贡生黎嘉谋淑配李氏建”的题款。
【贞节牌坊局部】
牌坊横额整体格局
牌坊正面的“贞寿之门”刻字
牌坊左侧的刻字
牌坊石柱底下的“石裙”
据记载,井料坊李氏是清乾隆年间贡生黎嘉谋原配夫人。李氏未婚丧夫,终身守节。村中黎氏族人为彰显村妇李氏的贞节之德、倡导女子严守贞操,为其兴建贞节牌坊。据当地习俗,女子平时进出“贞寿之门”无所顾忌,但在婚嫁时绝不能经过这“贞寿之门”,必须绕道而行。
烈女节妇情景画“守节”
清末烈女写实照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历代县官所编的新兴县志,均设有“烈女志”。用很长的篇幅和重要的位置,逐个记述县内忠贞守节的烈女名录及其贞洁事实。据统计,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新兴知县刘芳所撰《新兴县志》,共记载“烈女”名录简介97人。《新兴县人物志稿》共记述“烈女”149人。
旧志为何如此重视烈女节妇的记述和宣传呢?这与历代封建社会所提倡的封建伦理道德和统治阶级的意志有密切的关系。正如清乾隆年间的《新兴县志 · 烈女志》的序言所说的:“男秉之为忠臣,女秉之为节妇,故王化起于闺门,纲常伦教为所最重要也”,“新兴的农妇、村姑,颇知礼仪,其士夫之家,节孝更有可风,……或若有秋霜,或朗如皎月,皆足以维名,教而端风化,另标一卷曰烈女志”。封建社会提倡的三纲五常,完全是适应封建统治阶级统治意志的需要。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