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纳什在《大自然的权利》中提出:“人们对自然的了解越多,就越难以接受那种认为宇宙是为人类而存在的观点。与其说人类是自然的主人,不如说他是自然共同体的一个成员。”这说明( )。

A.人与自然应当遵循和谐的整体发展目标

B.人与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C.必须从整体生态系统中去考察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D.自然历史的变迁永远为人类所主宰

【答案】ABC。解析:这段话主要在说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非自然的主人。A、B、C都在说明这一问题,D项与该观点正好相反。

2.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是统一在食盐中添加碘的方式可能导致“补碘”过量,某些非缺碘地区增售无碘盐,人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A.做事情要掌握分寸 B.看问题要力求全面

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D.做事情要突出重点

答案:ABC

3.《蒙娜丽莎》这幅画,在儿童眼里看到的是母爱,在情侣眼里看到的是甜蜜,在朋友眼里看到的是真诚,这说明( )。

A.人的理性指导着感性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理性认识可以离开感性认识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答案】AB。解析: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CD两项明显错误,理性认识不能离开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故本题答案为AB。

4.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加,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B.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C.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D.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答案】AB。解析:人们对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体现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同时说明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故A、B两项表述正确。C的表述不符合题意,不选。D的表述是错误的,其否定了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不选。因此,本题答案为AB。

5.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 )。

A.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C.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

D.主观认识促进实践发展

【答案】AC。

6.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

A.人的认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能通过实践改变世界

B.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物

C.数学和逻辑是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

D.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答案】BC。解析:有些考生容易把A项也选上,A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恰恰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表明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创造出原来客观世界不存在的东西。

7.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D.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

【答案】ABCD。

8.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认为:“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是回忆而已。”对他的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否认了认识的客观来源

B.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

C.使认识神秘化从而歪曲了认识的本质

D.取消了认识能否通过主观反映客观的问题

【答案】ABCD。解析:柏拉图的这种观点是把认识看作人对头脑中已经潜在具有的东西的一种回忆,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唯心主义先验论从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立场出发,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否认认识的对象是物质世界,认为认识是一种主观自生的、不受物质决定的东西。唯心主义先验论否认认识的客观来源,实际上取消了认识能否通过主观反映客观的问题,不但没有正确揭示认识的本质,反而使认识神秘化了。故本题答案选ABCD。

9.每一个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这段话蕴涵的哲理有( )。

A.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

B.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整体等于部分之和

D.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

【答案】ABD。解析:四个选项中,A、B、D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法,应予以选择。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的“总和”,而是各部分的有机统一,所以选项C应予以排除。

10.马克思说:“权力永远也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 )。

A.我国的民主建设应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民主权利越真实、越广泛

C.社会文化条件制约着民主的发展

D.民主作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

【答案】CD。解析:A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与材料无关,属于干扰项;B项说法本身错误,民主并不与社会生产力成正比,民主的发达程度和一个国家制度、执政党的好坏等因素密切相关。据此,运用排除法可知正确答案为CD。

11.孔子曰:“德之不存”,“行之不远”。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存在很多为了一己私利践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各种道德失范现象,因此,提倡厚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说明( )。

A.价值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 B.正确价值观有助于引导社会良性运行

C.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答案】BD。解析:由于当前社会处在转型期,导致有的人为了一己私利而践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各种道德失范现象,这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D项正确。因为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引导社会良性运行,所以提倡厚德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BD。

12.现阶段,我国有的干部不是从客观实际和群众的要求来考虑和决定自己的工作,而是满足于发号施令,强迫命令,搞“一刀切”。这里的“一刀切”的错误在于( )。

A.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没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C.没有掌握好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D.混淆了历史事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

【答案】AC。解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对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A正确。搞“一刀切”是强力把矛盾斗争的双方割裂开来,忽略了矛盾的斗争性。C正确。故本题答案选AC。

长按图片,扫描二维码,听超哥讲公基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