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下线后,刘邦也打到了霸上,子婴就率众人投降了,大秦奋六世而统一六国的基业不过历经二世就此而亡,非常感慨啊~
秦的发展轨迹,正是印证了荀子的那句“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秦是依靠变法制度强大,依靠几辈人对同一个长期目标的积累而强大,这只是“信立而霸”,它一直没有核心的“义”,无论是前任秦王,还是秦始皇嬴政及二世胡亥,他们能勉强称为价值观的只有“统一六国”,这是目标,不是愿景,都是没有“义”的引领的,所以,秦就只能是一个“霸国”,最终会被“义国”取代。
大秦下线后,有两位人物走上历史舞台前,也是我们今天想讲的“鸿门宴”的主角,刘邦和项羽。项羽来自楚国将军世家项氏之后,高门贵族,刘邦是泗水亭长,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乡镇镇长,出身草莽,这两人无论出身、文化水平、资源和平台,差距都很大。不过这也没关系,乱世出英雄,都乱了,社会阶级就会被打破。
而且,有一个背景,秦朝末年起义时候,新被拥立的楚怀王跟大家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
结果就是,刘邦先入关中了。
并且,刘邦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抵罪。
并且,刘邦与百姓约定后又还归霸上了。
并且,他又让人把守函谷关。
这一系列动作,让范增认为刘邦志向远大,劝谏项羽要杀掉刘邦,而且本来项羽进函谷关的时候看到刘邦派人把守,就很生气!
所以,项羽摆下鸿门宴,本意也是要灭掉刘邦的。
但是,刘邦有一位神助攻出场。
项羽要杀刘邦的消息被项羽的叔父项伯知道了,项伯以前被张良救过,然后就连夜去给张良送信,张良也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刘邦。
这很关键啊,这一操作不是打草惊蛇,而是直接去告诉蛇了,于是刘邦就有了应对之策。
首先,刘邦稳住了项伯,他和项伯表了忠心,其次,刘邦拉拢了项伯,与项伯定下了婚约。
于是呢,项伯回去就跟项羽说了刘邦的各种好话,项伯作为项羽的叔叔及亲近之人,他的言论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项羽对刘邦的看法。
然后呢,就是“鸿门宴”的正局了。
刘邦带张良、樊哙以及很少的人马就去了鸿门见项羽,言辞恳切,诉说衷肠:“自己处理好关中一切等着项羽来,现在因为小人之言,让我们两人有误会。”
本来,这事儿之前,刘邦和项羽私下关系就非常好,刘邦非常会搞关系,然后呢,经项伯的证明,又经过刘邦的这手感情牌,项羽就信了,他不止信了,而且是深信,还就跟刘邦说了“是你左司马曹无伤告发的你,不然,我怎么会怀疑你呢?”
“解开误会后”,项羽于是留下刘邦一起喝酒。
这把范增气坏了,他可不信刘邦的话,于是有了酒局之间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有了项伯挡剑等等精彩典故的发生。
项羽不给力,范增各种招式也蛮危险的,最后刘邦撑不住就直接溜了。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溜等啥?
于是,刘邦迅速走了,留下张良善后。
范增知道后,被气坏了,摔坏玉斗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夺将军天下者,必沛公也!”
后来证明也确实是。
这就是“鸿门宴”的故事。
项羽从摆上鸿门宴到最后放走刘邦,转变是很巨大的,为什么有这样的转变,综上所述:
外因:
1.项伯助攻,项羽身边有一个自己人帮刘邦说话,对项羽的想法会有很大影响;
2.刘邦还归霸上,事实上刘邦入关后确实没有一直在城内做主,表面上就是刘邦真的在等项羽,项羽看不透刘邦更大的野心。
内因:
归根结底,项羽还是一个讲兄弟情义的人,如果他完全不讲,无论刘邦是否真的忠心,他都可以“宁杀错,不放过”,但他不是。
某种意义上讲,项羽是比刘邦善良一点的,他对自己人是善良的,对敌人是狠辣的,(这么一分析,项羽起码不是窝里横)而刘邦呢,能讲仁义转身也能杀人,后期功臣也没少杀,刘邦确实更适合做帝王。
“竖子不足与谋”,不足与谋的是帝王之业,所以,项羽注定只是西楚霸王,引起后世无数人的欣赏和惋惜。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