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谈一个敏感而严肃,沉重而压抑的话题。这个话题关系到一个陌生的名人。说陌生,是因为他的名字绝大多数普通的国人都没有听说过,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叫德地立人。说名人,是因为他的身份不一般:2002年加盟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末,任董事总经理、投资银行委员会主席、中信证券国际董事长等职;曾任国家外国专家局咨询委员会外国建言专家顾问、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日本再建首创基金资深研究员,东京海上保险控股公司顾问,以及为丰田汽车公司,星野度假管理公司等多家日本公司担任咨询工作;2009年,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

这样一个成功人士,为什么会令一些中国人惊呼“鬼子进村了”?大家猜得不错,德地立人是日本人。本来中籍外国人,在国家重要部任职,并不是什么天大的事,甚至可以说是国际惯例。像美籍华人骆家辉,在美国官至商务部长;更有个曾经的中国人余春茂,加入美国籍后成为蓬佩奥的“中国政策和规划首席顾问”;犹太人司机,甚至当上了乌国总统。因此,德地立人担任中国重要国企的领导应该是无无可厚非的。毕竟抗日战争时期,就有一些日本军人反水到八路军,成为抗日同盟的骨干。其实中国人是最宽宏大度的,为何对德地立人如此不“厚道”?是德地立人做了什么丧天害理之事,还是中国人民敏感过度?

于是,我不免对德地立人发生了兴趣,开始上网搜索德地立人的一些信息(仅为了解,绝非人肉)。网上有对德地立人正面评价的,如秒懂百科的一个视频,题为《荣获无数头衔,曾任中国石油独立董事,德地立人是何许人也?》。视频把他的头衔历数了一遍,自然充满肯定的语调。另一篇是河南证券投资顾问写的《中石油执行董事是日本人,子承父业在我国得到数个头衔,引发热议》,文章写道:

最近中国石油公司任命一位日本人为执行董事的消息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难道在我们浩瀚如烟的人才海洋中,就找不到合适的本土人选吗?……这位名叫德地立人的日本籍执行董事,不仅在中石油担任高管,还同时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中信证券等处担纲重要职务。

他的父亲,德地末夫,是一位经历过太平洋战争的日本军人。战后德地末夫彻底反思了战争的残酷,变成了和平的倡导者,并带领家人于1964年移居到中国,自此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北京德地立人的父亲在中国中央广播局工作,负责日本相关的广播节目,而他的母亲则在北京外国语学校教授日语。

从小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德地立人自然而然地承载了父亲的理念,立志要在中日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然后,就是历数德地立人的荣誉和职位,并进一步强调这次任命的舆论风波。最后作者得出两个结论: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人才的流动和文化的交流无疑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德地立人的故事提醒我们,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利用这些差异来促进合作和发展,可能是我们走向未来的一个关键。

在此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持对本土文化和利益的忠诚,也要敞开心扉,接纳那些能够为社会带来正面影响的外来力量。在多元与包容中寻找平衡,也许是每一个时代人们共同的课题。

文章应该说写得相当不错,但文章中有个词特别刺眼,即“日本籍”。如果德地立人是日本籍而担任中国如此重要经济单位的一把手,那确实是令人不可思议的。那也确实不是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差异以及敞开心扉接纳外来力量的问题了,而是需要国安局出面进行彻底的调查处理的事了。大家还记得一个月前某矿泉水公司风波吧?那不过是一家私营企业,而且只是董事长的儿子是美国,就被网民怼到公司岌岌可危的地步。(起因是外包装,最后问题聚焦到公司董事长儿子的国藉问题。)

于是,我又通过网络检索德地立人的国籍问题。这一查不要紧,我是彻底傻眼了,因为检索到的资料,或回避德地立人的国籍,或提供国籍却互相矛盾:有的说是中国籍;有的在中国籍下特别注明是大和族;有的则说是日本籍。“天眼查”最有意思,一方面确认他是日本人,一方面又说百度百科显示国籍是中国,籍贯是北京市,不排除已加入中国藉。“不排除”意味着“天眼查”也无法确认德地立人的国藉。

于是,我接着查讯德地立人是什么时候加入中国籍的,结果,只有一篇文章提到德地立人是2004年加入中国藉的。

但是,2017年12月7日,环球网转发《中国日报》的一篇报道《媒体:中国向海外人才“敞开大门”》,上面明确写着:

“在80分钟的会议上,***收到了20位专家的建议,其中包括中国国有企业第一位外籍高管德地立人(Tokuchi)。”

再联系到2009年德地立人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我们似乎可以确认德地立人是日本藉而非中国藉,或者德地立人曾加入中国藉,后又改回日本藉。

一个人的国藉显得如此复杂,难怪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与警惕。当然,如果确实像媒体正面报道那样,德地立人对中国作出了贡献,为中信证券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似乎可以不再纠结德地立人的国藉问题。然而,就是唯一提供德地立人加入中国藉时间的题为《德地立人:出生日本侵略军人家庭,现在是中信证券国际董事长》这篇文章(发于2024年4月13日网易号),如此写道:

德地立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国籍是中国,籍贯北京市,但他的民族却是大和族,多方查资料可知,中国五十六个民族,里面并没有所谓的大和族。这个日本人成为国企董事长!这几点值得关注:

1.他出生日本军人家庭,父亲参加过侵略战争。

2.他放弃工作22年的日本大和公司,以及进入大和公司最高层的机会和巨额退休金,毅然加入中信。

3.他2002年就加入中信,2004年被批准加入中国籍,已经领导中信工作二十多年!

4.他任职的中信,早已声名狼藉。靠做空自己的祖国和保荐垃圾企业上市赚钱。去年保荐30家企业22家跌破发行价。

如果这篇文章所写属实,那德地立人不是对中国有贡献的人,而是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小爆且尚未大爆的定时炸弹。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两个美籍华裔的表现:

美国自以为是地霸主梦,对中国进行的一系列制裁,不必多言,尤其是贸易卡脖子,而骆家辉,竟然也做了背后推手。在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路上,骆家辉也是添油加醋,曾在一次招标会上以“危害美国公共安全”为由,强迫华为退出,甚至还表示:“我们美国不希望中国制造尖端芯片……”在美国政坛,骆家辉是刺向中国的一把利刃。(通文知史《首位华裔美国州长骆家辉:从政时疯狂打压中国,卸任后回中国捞金》2024.2.5)

余茂春不仅忘却了中国人的身份,还加入了美国阵营,主动成为特朗普政府的反华幕僚,在抹黑中国上不遗余力,曾一度给中国造成了巨大损失。(地缘史料《汉奸余茂春抹黑中国,打压华人同胞,特朗普下台后他下场如何?》)

这两位被中国人骂死,余茂春甚至被家乡人开除族藉,还有人专门为他塑了一个跪像。但是,他们毕竟不是中国人,而是美国人。他们的所作所为,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却是爱国的表现。只是他们的“爱国”爱得太过分了,本来应该促进中美交流,反而成了美国的打手,加深了中美交恶。

因此,我们并不希望德地立人像上述两位美藉华人极端偏爱美国那样,极端偏爱中国。但如果反过来,其爱日本比爱中国还多的话,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目前,德地立人还是日本再建首创基金资深研究员,东京海上保险控股公司顾问,以及为丰田汽车公司,星野度假管理公司等多家日本公司担任咨询工作,不知道德地立人会不会损中国以补日本,这正是中国人所担心的事,也是导致国人发出惊呼的原因。

其实,中国人对德地立人的警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不是他的外国人身份,而是因为他是日本人。如果中日关系十分密切友好,中国人也不会如此担忧,问题是这些年来日本对中国的所作所为,已让国人恨之入骨。昨天环球网发布文章:《日本领导人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部分内阁成员和国会议员前往参拜或供奉祭品,中国使馆回应!》。中国使馆的回应斩钉截铁:靖国神社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和象征。日方此举亵渎历史正义,伤害受害国民众感情,中方对此坚决反对。我们严肃敦促日方切实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恪守在历史问题上相关表态和承诺,彻底同军国主义划清界限。这或许也可解释被日本人保送上诺奖的莫言,为什么越来越遭国人讨厌的一大原因。

因此,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从对国人与德地立人负责出发,需要做一些调查工作:

1.查清楚德地立人的国籍问题,如果其确为日本藉或双国籍,则不适宜在中国重要的国企任职,更不能担任一把手。

2.查清楚德地立人在众多日方机构任职情况,原则上国企一把手是不应在外国机构企业任职的。

3.全面清查德地立人任职的中国企业的财务运营情况与政治动向。

4.查清楚德地立人与日本官员及中国官员尤其是在中国的日本精英交往的情况。

5.查清楚德地立人在当今中日关系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6.查清楚与德地立人情况相似的日本人在中国的人数、分布、任职、行事,并评估他们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

总之,我们既不能疑神疑鬼,怀疑一切,而是要坚持改革开放,团结世界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国际上一切可利用的精英;但我们也不能麻痹大意,高枕无忧,当我们用一只眼看到外国人的能力才华与善意的同时,另一只眼还要看到人性的另一面。换言之,我们需要用人不疑,但更要强调疑人不用!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