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妈妈令”,是北京老辈儿人留下的禁忌。通过一代代妈妈的口授,教孩子明事理,守规矩。

说起这妈妈令,那可是咱北京孩子从小儿到大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就说这衣食住行吧,各个儿都有妈妈令的说法,打碎个碗得说“岁岁平安”;过年必须吉祥话儿在口,大鱼大肉在桌…这都是咱北京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文化。‍‍‍

尊卑长幼有序_尊卑长幼_长幼尊卑

一、“酒满敬人,茶满送人”

待人接客有这么一讲儿:劝酒时要斟满,倒茶时不能满,满了就是在逐客。进一步的说法是:“茶七,饭八,酒十分。”茶倒到七分满的程度刚好;盛饭到八分满,过了叫“碰鼻梁”,对客人不尊重。另一方面,讲究的客人一般也不“回碗”,也就是一碗之后不再添饭的意思。吃饭的时候不论主客,应该用手平端碗底,如果碗放在桌子上,您也得用手扶着碗沿。

二、“挪骚窝儿”

孩子生出来,一个月内不许出门。等到男孩满月的头一天,爷爷奶奶给孙子操持办“满月”。女孩则到满月的当天办。

过了满月,女方带孩子回娘家,这叫“挪臊窝儿”。没条件的在家里换换屋子,也算是挪了臊窝。

尊卑长幼有序_尊卑长幼_长幼尊卑

三、“丈母娘疼姑爷,一百一”

这也是“妈妈令儿”里的说辞。照这礼儿,当妈的疼姑爷要比疼儿媳妇厉害,姑爷可能不招老丈竿子(岳父)待见,但在丈母娘(岳母)这里肯定是挺吃香的。

四、“论辈不论岁儿”

早时候有些大户人家,或是结婚娶妻,或是晚年续弦,这时候家里的辈份就跟年龄脱了钩。小年纪辈儿大,大岁数辈儿小。这时候,要排序的时候,一般就论辈儿不论岁儿,正所谓,“萝卜小长在辈儿上了”。

五、“娘舅爷,姑奶奶”

这俩称呼主要是跟婚宴桌上的排序有关。按北京的规矩,女方娘家人的中心人物是本家的舅舅。舅舅送亲到男方,这时就可以摆“大舅爷”的架子,有资格挑礼儿,挑眼。男方的家人得哈着娘家舅舅。在男方家,中心人物则是新郎的姑姑。里外张罗照应就叫这位“姑奶奶”。民间有句俗话:姑表亲,辈辈亲,砸断了骨头连着筋。这是从血缘关系解释了“大舅爷”、“姑奶奶”的身份。所以,婚宴当天的主桌上,正座应该是留给女方娘家舅的。

尊卑长幼_长幼尊卑_尊卑长幼有序

六、“小辫靠窗户”

老北京也有这么一讲儿:姑父头次到丈母娘家的时候,也被列为贵客。特别是京郊农村,早些时候家里都是土炕,那么要在炕上吃饭,这家人通常会把姑爷安排在背窗而坐,以示上待。清朝时男人留辫子,入有“小辫靠窗户”之说。

七、“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为提溜”

这是婚娶迎嫁中请客的礼数。发请柬或通知亲朋好友,必须在结婚典礼的三天前完成,要不您就露怯失礼了。三天之前通知,您算是“请”人;头两天,您算“叫”人;当天,您这就算是“提溜”人了。懂礼儿的人挑眼,根本就不来。重要的亲戚朋友,一般都在婚前一个月上门去通知邀请。

八、“三天没大小”

长幼尊卑之间的处事是有严格规矩的,不能随随便便。但是,在家里举行婚礼的三天内,可以逾越辈分、关系随便开玩笑,不用拘着,爱谁谁,就是要图个乐儿。过了这三天,该怎么着还怎么着。当然,也不能太过分出圈儿,比如公公和儿媳妇就不宜随便。

尊卑长幼_尊卑长幼有序_长幼尊卑

九、“右都为尊”

如果正座确定了,那么正座右边的这个位子就是最有面子的了。古汉语里有句成语:无出其右。意思是没有超过的了。大概这就是源于“右者为尊”这种排序上的认定。“正座”也好,“右都为尊”也好,这种礼节有时能造成很多麻烦事儿,论辈份、论资历有时难分高下,怎么排?特别是社交场合包括一些国际会议,干脆改圆桌,转着圈坐,谁也用不着争。

十、“踩岁”

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得剥花生、嗑瓜子,弄满地皮子不许扫,就让它在脚底下踩来踩去的,这就是踩岁,意欲“踩崇”的意思。踩,也通财的意思,不能将“财”扫出去。

十一、“大年头三天不动刀”

从初一到初五,北京人称为“大年”,从初五到十五称做小年。按传统,北京人提前就蒸出几锅馒头、豆包,包好饺子,切出菜来,过年时一热一炒,齐活,这段时间是不能动刀的。

尊卑长幼_长幼尊卑_尊卑长幼有序

十二、“大年头三天,媳妇不见娘家人”

自初一到初三,当媳妇的是不能回娘家的,得在婆婆家守着;而丈夫可以到丈母娘家去拜年。过了大年,媳妇回娘家,到农历二月初二,丈夫去娘家接媳妇,北京人就叫“接宝贝”。

十三、“三十守岁”

不论男女,三十晚上都得在父母家过,不拜年,不串门,谓之“守岁”。子时钟声一响,晚辈儿得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小辈儿的压岁钱。拜年的时候,男的早先还要磕头,预先铺好垫子,双腿下跪,头点地:“奶奶,孙子给您磕头了。”“起来罢,好小子,这是奶奶的压岁钱。”

眼么前儿,讲究的北京人家儿过年时还兴磕头,不过就是个意思,一条腿向下一屈,一只胳膊一伸,就算磕了。女的在拜年时来个“蹲儿安”,双手侧合腰前,身子向下一屈,也就完了。

尊卑长幼有序_长幼尊卑_尊卑长幼

聊起咱老北京的规矩和老理儿,

那真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未出嫁时不准就着案板吃东西”。您要不听,非要就着案板吃东西的话,出嫁以后要是遇到诉讼官司,必得由您作证。

“未出嫁时不准就着饭杓吃东西”,否则一准嫁个黑脸女婿。

“未出嫁时不许磨刀”要是磨了的话,准嫁个慢性子姑爷。

“未出嫁时吃饭不许掉饭粒”,保不齐就嫁给麻子。您这下明白了吧,敢情天下麻子都是没过门的姑娘掉下的饭粒儿砸的。

尊卑长幼有序_长幼尊卑_尊卑长幼

“不许坐扫把”,如果哪天不小心坐了,一不小心就得当着大伯子放屁。

“不许对着壶嘴喝茶”,见人说不出话。

“怀孕不许受人磕头,也不许给人磕头”。这条好办,因为现在谁也不磕头了。

尊卑长幼有序_尊卑长幼_长幼尊卑

“正月不洗脚”,腌菜臭缸。

“正月不做鞋”,有邪事发生。

“正月初七忌针线”,七仙女预示着连生七个女儿。

过年节忌针线,否则以后过节就生病。

尊卑长幼有序_尊卑长幼_长幼尊卑

从除夕,家里佛堂、祠堂起香之时起,即不接待妇女,虽至亲亦如此,谓之“忌门”。妇女外出拜年,须待正月初六日开始。

除夕夜,是为诸神下界之时,人人必须恭谨行事,不得争斗谩骂,以免冲撞过路神灵。

禁说不吉利的话,言谈中不得带有“打、杀、砍、剐、破、坏、没、输、赔、光、鬼、病、痛、穷等等字眼。

小孩不准哭闹、吵架。小孩不听话,大人应好言相劝,不准打骂。

逢年节不准打碎盆、碗等家具,否则即是破产之兆。如一旦打碎,当马上说“岁岁”(碎碎)平安,及时进行“破解”。

尊卑长幼_尊卑长幼有序_长幼尊卑

逢年节不准扫地(否则会把财扫出去);不准倒垃圾和泔水(怕把财倒出去)。

逢年节不准动刀、不准动针、不准动剪。

元旦之日不准看病、吃药,否则,一年到头都会生病。

元旦之日不准花钱,否则,一年都是受穷。但给小孩压岁钱不在此例。

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因“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炸”与“炸”(zhà)谐音;“烙”与“落”谐音。均属不吉)。一律吃年前做好的年菜。

尊卑长幼有序_尊卑长幼_长幼尊卑

有的家庭因受佛、道两教禁杀生的训戒,初一要忌荤,一天两顿素馅饺子。说是大年初一吃一天素,即可代替全年(如此方便、简而易行之善事,何乐而不为之)。

俗云“正不娶,腊不订”。正月婚嫁,腊月订婚,夫妻不能白头到老。

正月,如有亲友家送来报丧的讣闻,需撕破一角,作为破解,以除晦气。

妇女在正月里不做鞋,以避免“招邪”(“鞋”与“邪”谐音)

正月忌剃头,否则死舅舅。

这妈妈令随着时间的推移,带着一辈儿又一辈儿的北京人度过了很多岁月。您讲究也好,不讲究也罢,它是老一辈人的精神,也是年轻一辈人的指引。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从老辈儿的讲究里,感受到祖辈对于家庭概念的重视。不说遵守这些讲究,但也别让这些讲究到咱这儿就给忘了!

尊卑长幼_尊卑长幼有序_长幼尊卑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