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初夏时节小池塘的宁静美景。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在常州任职期间,被当地淳朴的民风、农家的炊烟、小河的流水、美丽的田野所吸引。
在一次游历中,他偶然遇到一个幽静的小池塘,被那里的宁静美丽景色所吸引,于是诗兴大发,创作了这首诗。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泉水的源头悄然无声,珍惜着细细的流水;
树荫映照在水面上,喜爱这晴朗天气的温柔。
小小的荷叶才刚刚露出它尖尖的角,早已有蜻蜓停留在它的上头。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开头两句描绘了池塘的宁静和清新。
“泉眼无声惜细流”,泉水的源头虽然流淌着细细的水流,但因为流量小而没有声音,仿佛是在爱惜这些珍贵的水滴。
这种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美,仿佛整个池塘都在静静地聆听泉水的低语。
接着,“树阴照水爱晴柔”,树荫倒映在水面上,水中的倒影显得格外柔和。
这种柔和的光影变化,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宁静。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下来的两句将诗中的景象变得生动起来。
“小荷才露尖尖角”,刚刚出水的小荷叶,像嫩绿的尖角,透露出新生的力量。
这种新生的力量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与希望。
紧接着,诗人写道“早有蜻蜓立上头”,一只蜻蜓早早地停在小荷叶的尖角上。
这种动态的描写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起来,蜻蜓的出现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灵动性,也象征着自然界生命的互动与和谐。
自然的静谧与美好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池塘的静谧之美。
泉眼无声,树荫映水,营造出一种安静而柔和的氛围。
这种静谧之美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安详的氛围中。
生命的蓬勃与希望
后两句通过小荷和蜻蜓的描写,展现了生命的蓬勃与希望。
刚刚出水的小荷叶,象征着新生和成长,而蜻蜓的出现,则象征着生命的互动与和谐。
这种对生命的赞美,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美好。
细腻的观察与热爱
全诗中,杨万里通过细腻的观察,将自然景象描绘得生动而细致。
泉水的无声细流,树荫的柔和倒影,小荷的尖角初露,蜻蜓的轻盈停驻,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这种细腻的观察和描绘,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