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美德是由人生观决定的,是一个人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要做到家庭中讲孝德,社会上讲公德,职业上讲道德。这“三德”是建立文明社会和正常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
家庭孝德: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是公民道德的最基本出发点,是家庭美满的根源及社会和谐进步的精神支柱,对家庭的孝德教育应分为”遵守法纪,让父母放心;知书达理,让父母省心;身体康健,让父母宽心;学习进步,让父母欢心;成就事业,让父母开心”。
这样五个层面,唤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真情共鸣,每个家庭中,家长既是教育者,也是受益者。一位60多岁的老母亲患了尿毒症,她30多岁当律师的儿子为了挽救母亲的生命,不顾亲人的劝阻,隐瞒着母亲把自己的一个肾脏捐给母亲,使母亲的生命得以延续,这是几年前感动中国节目报道的一个真实事迹。
这位当律师的儿子的行为体现的是家庭美德。家庭美德也直接反映出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水平。新冠疫情突然爆发,打破了无数家庭的宁静,众多家庭成员放弃节假日团聚,英勇奋战在抗疫一线,有一些家庭甚至全家出动,丈夫妻子都奋战在一线,他们彼此牵挂,相互鼓励、支撑。
为了守护更多家庭的安康,努力坚守着,以“小家”的力量,守护“大家”的平安。这是社会生活中的“大孝”,对国家的忠孝。
▲弘扬社会公德 倡导文明新风。
社会公德: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以及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当国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要求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就显现出公德的重要性,这时候“私德”必须服从于公德。
元代学者许衡,有一次外出,天热口渴,见一梨树,行人纷纷摘梨,唯有许衡不动,别人问他,他答:那是别人的梨,岂有乱摘之理,路人告诉他:梨没主,他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体现的就是社会公德。
同样,疫情爆发之际,全国人民自觉响应“居家不外出”的号召,降低社会损失,这种社会公德,在此次疫情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是西方所谓的“自由世界”无法比拟的。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也特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一位公共汽车司机,在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生命最后1分钟他做了3件事:
(1)把车缓缓停在路边,并用最后的力气拉了手刹车。
(2)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下车。
(3)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乘客和汽车的安全,做完这三件事之后便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位司机的行为体现的是职业道德。
在此次抗疫战斗中,甘肃妇幼保健院派出15名护理人员驰援前线,为方便工作,出发前,15名护士集体剃光了自己的头发,他们摸着自己满头的秀发,都流下了难舍的泪水。但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他们却没有丝毫的犹豫。
全体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穿着闷闷的防护服,夜以继日地奋斗在抗疫一线。还有人民警察和其他工作人员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抗疫斗争中去。
▲医护人员哀悼抗疫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
据统计,截止到4月份,全国因抗疫战斗而牺牲的工作人员已达381位。为了全体人民的健康安全,他们恪尽职守,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体现了崇高的职业道德。
人的一生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他人生观的具体体现,而人生观又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的一种延伸、一种体验,一般来说,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生目的,即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是积极态度还是消极态度?人生评价,这些就构成了人生的基本内容。而我们现在讲到的美德则是人生观的更为具体的表现。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