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第四十七位,魏徵。

魏征就不用多说了,不能用大名鼎鼎来形容了,只能说是尽人皆知。不过真实的魏征与大家的认知有一点不符,那就是魏征可以说是良臣,却不能算是忠臣。

魏徵,字玄成,钜鹿曲城人。隋末天下大乱,魏征先是跟随瓦岗寨李密,却不被重用,屡次给李密出谋划策都不被采纳。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魏征跟随李密投降了唐朝。之后被派去劝降李勣,李勣被说服,决定归降李唐,可是这时候,窦建德攻陷了黎阳,俘虏了魏征等人,并拜魏征为起居舍人

窦建德被李世民打败后,魏征向西逃入关中,太子李建成听说他的名声,任命他为太子洗马。

626年六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李世民听说魏徵以前经常劝谏李建成尽早对李世民采取手段,于是派人把魏徵带来,问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徵回答:“先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的祸事了。”李世民素来看重魏徵的才能,此时见他说话直爽,没有丝毫隐瞒,便将其赦免,授为詹事府主簿,从而将他吸纳为自己的幕僚。

之后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魏征劝谏李世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李世民认为魏征是一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两个人主明臣直,互相成就。开创了贞观之治。

也就是说,魏征一生先后跟随了李密、窦建德、李建成、李世民四个主公,按照过去的士大夫标准,实在算不上是忠臣,可谁又能不承认魏征是千古有名的诤臣、良臣呢?

魏征一生劝谏李世民的事情次数太多了,新旧《唐书》、《资治通鉴》中都有长篇大论的非常详尽的记载。就不必说了。

贞观十七年魏徵病重李世民闻讯后,亲自到魏徵家中探视,后来,他带着太子李承乾和嫡女衡山公主再次到魏徵家中。李世民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徵的长子魏叔玉,指着衡山公主对他说:“魏公,睁开眼睛看看你的儿媳!”但魏徵已经身体衰弱到无法起身谢恩了。当天晚上,李世民忽然在夜里梦见魏徵,如同平日里一样,到次日清晨,魏徵逝世的消息传到宫中。李世民亲临其丧礼,痛哭流涕,为魏徵废朝五天,并令内外百官与在长安的朝集使一同前来参加丧礼;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李世民命将作少监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徵位列第四。

但是,不久后,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发生。吏部尚书侯君集参与谋反,被处死;中书侍郎杜正伦受牵连被远贬。

而魏徵曾经向李世民推荐二人,说他们有宰相之才,到这时,李世民开始怀疑他结党营私。后来又听说魏徵曾写下自己给他的谏书,拿给史官褚遂良看。李世民愈加不满,于是手诏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叔玉的婚约,还下令推倒了魏徵的墓碑。

两年后,李世民亲征高丽,未能成功而返。回师之后,李世民说:如果魏征还活着,一定会劝阻我的。并立即派人到魏征家赏赐慰劳他的家人,并且派人去魏征的墓前祭拜,把墓碑重新立起来。

魏征这样的良臣,遇到李世民这样的明主,却依然有这样的死后风波,更足以证明人治实在是不靠谱的很。

全唐诗收录魏征诗一卷。

述怀

魏征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粤,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雁,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