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甲骨文字典】
牧属于会意字。“牧”在甲骨文里有多种写法,一是从攴从牛,字形作一只手拿着棍子一类的工具在驱赶一头牛之状;二是作一只手拿着棍棒驱赶羊;三是作手持扫帚驱赶牛之状;或在旁复加构件彳(chì)、止、辵等,会牧牛、牧羊、刷洗以牧、在道路上放牧(彳表道路)、人行走放牧(止为脚趾,代表人)、人走在道路上放牧之意。
【渔猎社会向农耕社会前进】
从这个字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当时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渔猎。有几种文明形式,最早期的叫渔猎形式,然后是放牧形式,最后一种是农耕文明。而这个牧对应的有可能就是农牧时期,或者就是放牧民族他们的那个历史时期所对应的一个情景。
【小小放牛娃】
同时我也想到我小时候去放牧的场景,村里人一起放牛,把牛全部赶去一个山头,分为几个路口守着,到傍晚回家的时候,基本上我们小孩子拿着棍子追着一群牛,跑得很快,一路追到家,而到了每个岔路口,自家的牛就会岔路回自己的家。在农耕忙时,牛犁完田就会放牛在田梗上或者马路上吃会草休息下,在田间地头放牛吃草的时候,还得牵着绳子以牛偷吃庄稼。所以当看到牧这个字的写法的时候,就好像回到了儿时放牛的种种场景。
【放牛娃】
所以牧的本义指放养牲口,引申义指放牧的场地、郊外。
《孟子·公孙丑下》:“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放养牲畜。意思是假如现在有个人,答应替别人放牧牛羊,那么他必定要为牛羊寻找牧场和草料。
牧还可以引申为放牧的人,人们把放牛放羊的孩子称之为牧童。
牧在古代还有统治、管理的意思。古代的牧民指统治民众,与现代表示游牧民族的牧民不同。牧指管理者、统治者时,用作名词。
牧也用来指古代的长官,汉成帝时,将州刺史改称为州牧,刘备就曾做过豫州牧。
【小牧童】
“牧”这个官职,起源极早。传说舜时置天下为十二州,设立州牧,一称州伯,牧在这里是管理的意思,也就是各个州的行政长官。夏分天下为九州,也有州牧,官职的职能与舜时相同。到了商周两代,牧也还是地方长官。《礼记。曲礼下》记载: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每部设一刺史,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东汉时再设州牧,并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如汉末刘表为荆州牧,袁绍为冀州牧,都等于割据政权。读这一段史书,这些官职“牧”的是什么?百姓。
在今天的常用汉字中,与“牧”的“攴”有关的两个汉字,特别有意思,一个是“政”,一个是“教”。“政”,许慎解释的是“会意兼形声”,形旁攴为手持器械,表示本义与治事、动武有关。这个如“手持棍棒如驱赶牛羊一般”是否太过于严厉了。“教”,古字形由表示手持器械施教的“攴(pū)”和表音的“爻”组成;后增添表示儿童的“子”。合起来表示督促、引导学习。“教”的本义是教导、教育,特指传授某种知识或技能,读作jiāo。
【教,演变】
许慎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从“攴”是对的,从“孝”却没有“会意”清楚。“教”的古文中,“孝”有写成“爻”的,后来加“子”才成“孝”,因此应该是“从攴从爻从子”。“爻”是什么?用今天的话来说,即事物的原委和规律,也可以说是知识的总和。一个“教”字,古人的强迫教育理念即现。
【牧,演变】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易传·象传》
这个说的不是放牛放羊了,这个说的是放自己,就是把自己比作是牛羊。表示谦卑,我就是一个放牧的人,无产阶级,我得努力,我得不断的提升,不断的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是其中一个含义就是表示谦卑。即使处于卑微的地位,也能以谦虚的态度自我约束;而不因为位卑,就在品德方面放松修养。
【牧野之战】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战役叫牧野之战,牧野说的是商朝的国都朝歌城外地方,武王伐纣的主战场就在这里发生,所以这个战役就叫做牧野之战。这个战役之后武王推翻了殷商的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祚最长的800年周朝。
今天的牧就分享到这里,如有说的不对不足的地方,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zxmw777